本书为2023年度 出版基金项目,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一个系统总结。本书共收录分布于中国的胡蜂科昆虫6亚科65属388种,系 制了中国胡蜂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详细介绍了每种昆虫的种名、拉丁学名、测量数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同时提供了每种昆虫的成虫生态照片或标本照片,雄性生殖器解剖图以及地理分布图。本图鉴对昆虫学、农林行业和科普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及广大昆虫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叶甲总科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多食亚目。叶甲总科中最大的2个科为天牛科和叶甲科。 天牛科物种丰富,中国已知近4000种。天牛科昆虫体圆筒形至扁平形,通常体狭长,罕有近圆形。 叶甲科成虫多有艳丽的金属光泽,触角细长、丝状或近似念珠状;鞘翅一般盖及腹端,后翅发达,有一定飞翔能力。 本书提供了天牛科和叶甲科的昆虫100种,其中天牛科有33种,叶甲科有67种(负泥虫亚科6种,豆象亚科12种,龟甲亚科4种,铁甲亚科1种,肖叶甲亚科10种,叶甲亚科15种,萤叶甲亚科10种,跳甲亚科8种和水叶甲亚科1种)。全书共使用图片518幅,在提供了每种昆虫中文名称和学名的基础上,每张图片均标注了拍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本书按国际分类系统记述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5科58属88种。介绍了蝴蝶识别与研究的基本知识,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依据实际标本描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尽可能给出了生态图、已知寄主、生活习性和详细的分布资料。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为寻找、识别和保护蝴蝶资源提供了方便。 本书适合各类学生、大自然爱好者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与收藏。
本书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出发,按“洋为中用”的原则进行编写的,在编写中注意汲取先进国家的昆虫行为学教学与科研精华,同时也尽量搜集了与昆虫行为相关的素材。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昆虫方向的研究生和相关人员系统全面地掌握昆虫行为知识,有助于在较深的层次上激发学生和读者对昆虫王国的探索精神。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六章,图文并茂。上篇为昆虫行为基础,介绍昆虫行为的基础知识,如昆虫行为发生的遗传、神经、生理、生态等机理;下篇为昆虫行为各论,从不同的领域或侧面介绍昆虫行为的表现、调控、应用,如昆虫的定向、移动、通讯、取食、繁殖、占区、社会生活等。各章分别附有本章中英名词术语对照和本章的实验设计(不包括章和第十六章)。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昆虫学方向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相关教学
本书将利用对白蚁适应性的多样性研究来解决一系列的生物学难题,通过对生态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白蚁作为一个十分特殊的物种将帮助我们在从微观的基因到宏观的进化这一条逻辑链中找到答案。正因为如此,白蚁作为研究系统的巨大作用在本书中会一目了然。分类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及其他与之类似的学说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一一析出。每一章旨在介绍近期新的信息和白蚁生物学中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分类法、种系关系、基因学、共生关系、生理学、形态学、生态学、信息素、行为学和作为害虫的状况。这些内容都和白蚁特有的特质及其延长的甚至一成不变的幼年时期息息相关,并且也优选地诠释了这一物种。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构建未来整体认知的信息、观点资料还是综合构架来源,本书对任何致力于等翅目昆虫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都必不可少
本书按国际分类系统记述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5科58属88种。介绍了蝴蝶识别与研究的基本知识,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依据实际标本描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尽可能给出了生态图、已知寄主、生活习性和详细的分布资料。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为寻找、识别和保护蝴蝶资源提供了方便。 本书适合各类学生、大自然爱好者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与收藏。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介绍了蚂蚁的经济意义、蚂蚁生物学和蚂蚁分类研究简史。在各论中讨论了蚂蚁的起源、系统发育和蚁科分类系统、蚂蚁分类研究的材料与方法,运用常规 形态分类学方法对采自广西的蚂蚁进行了系统描述。全书共记述广西蚂蚁8亚科、64属、204种,其中30个新种、10个中国新纪录种,附各种蚂蚁的形态特征图469幅。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研究8有关人员、植物保护工作者、高等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