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最前线病毒学家的亲身经历,包括麦科明克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手策划进的“热实验室”,也包括他们在地球上最原始落后的地区追踪病毒的故事。在那些地方,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动乱的政治和疾病一样致人于死地。 他们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的村落,巴西的贫民窟与热带雨林,巴基斯坦的荒漠游牧部落里,以无穷的好奇心、无畏的勇气、侦探的技巧与诚挚的热情追踪危险的毒。麦科明克与费雪贺区不仅是夫妻,更是同事,也是举世闻名的病毒学家,他们在本书中以人称口吻,带领读者深入世界不毛之地,让我们见识了赤道非洲的美丽,也带领我们一起摸索电子显微镜下神秘的病毒世界。当其他的病毒学著作局限在“热实验室”、病猴与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第四级病毒》却巧妙地将病毒世界的苦难、死亡与存活结合在一起。
编码问题是DNA计算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在DNA计算模型中,数据通过DNA编码表示,数据计算和处理通过DNA分子间的特异性杂交来完成,DNA编码质量直接影响DNA计算的度。《DNA计算中的编码方法》介绍了DNA计算模型和应用,阐述了DNA计算的编码问题,针对编码方法展开讨论,研究了线性编码方法以及构造和计数问题,研究了模板、模板框和单模板等编码方法,建立了DNA解链温度的预测模型。 《DNA计算中的编码方法》适合从事DNA计算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以供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阐述了RAPD、RFLP、SCAR、AFLP、SSR、AP?PCR、ISSR、EST、SNP、STS、RBM、SRAP和TRAP等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操作要点,以及它们在植物学研究中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植物基因组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提取纯化、检测方法及操作要点,涵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例。 本书强调基础理论和实际技术相结合,图文并茂;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的先进性与系统性;体现了内容新颖、信息全面、生命科学及其各分支科学的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可供大专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态学与进化、细胞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科研及技术人员、中学生物教师和管理工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作者总结了数十年严谨研究的成果。它又是有用的工具书,因为人们为了实用目的在自然界广泛寻求红曲菌时,常常苦于缺乏准确识别菌种的参考文献。作者从实用角度考虑,尽可能通俗地描述了菌株的宏观形态和显微形态,为了使广大读者便于按图索骥,还提供了多幅精美的照片和细致的线条图。 红曲是用谷物(当前大多数是大米)为原料选择性培养出以红曲菌为优势微生物的发酵制品。红曲菌则是在19世纪后期由西方学者发现和命名的一类子囊菌门中的真菌。我国制造红曲的可考证的历史有1000年以上,用红曲烹调和做药用,乃至用做防腐剂的记载屡见于史籍中。把红曲菌和红曲两者联系在一起,搞清楚酿制红曲的微生物是红曲菌,是日本学者20世纪前期进行的工作。今天我们知道,红曲菌在自然界的生长能力并不很强,要使它在谷物内
本书是对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总结。全书分两篇。篇系统研究和概述了考察地区昆虫区系的组成、成分及分布特点、与周围地区的区系联系和区系起源,以及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等内容:第二篇详细介绍了凤阳山昆虫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共涉及25目、239科、1161属、1690种,其中包含1新属,64新种,4个中国新纪录属,7个中国新纪录种,113个浙江新纪录种。并配有各分类阶元检索表。 本书可供有关从事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以及农、林、医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使用和参考。
被誉为世界上罕见化石库的关岭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之后,在我国古生物调查研究中的又一重大发现。它是一个以产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并伴生少量古植物的珍稀生物群,堪称全球的晚三叠世化石库。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关岭生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鱼类、海参类、海百合、头足类、牙形石、双壳类、腕足类和古植物等门类的化石类型,它们各自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古生态,以及在生物地层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描绘和探讨了两亿年前关岭地区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和关岭生物群最终覆灭的原因。本书可供广大古生物爱好者,地质古生物生产、科研人员、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广大师生阅读欣赏。
为适应大专院校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调查、采集及准确鉴定的亟需,我们将近几十年来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并依据《山西植物志》(1~5卷)中的部分科、属、种检索表加以整理、修订、补充编成《山西野生植物检索表》一书。该书为快速检索山西地区野生植物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记录了分布在山西省境内的野生植物共计144科675属209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0科35属107种,裸子植物4科9属19种,被子植物l20科631属1967种。 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教授的分类系统,裸子植物分类系统见郑万钧教授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分类系统。 . 为便于查阅,书中的植物名称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尽量保持一致;为减少篇幅,植物的异名和俗名未列出。
为适应大专院校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调查、采集及准确鉴定的亟需,我们将近几十年来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并依据《山西植物志》(1~5卷)中的部分科、属、种检索表加以整理、修订、补充编成《山西野生植物检索表》一书。该书为快速检索山西地区野生植物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记录了分布在山西省境内的野生植物共计144科675属209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0科35属107种,裸子植物4科9属19种,被子植物l20科631属1967种。 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教授的分类系统,裸子植物分类系统见郑万钧教授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分类系统。 . 为便于查阅,书中的植物名称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尽量保持一致;为减少篇幅,植物的异名和俗名未列出。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全书共分5卷。卷为1万余种动植物物种红色名录。本卷为第3卷,内容为中国分布的1100多种受威胁的无脊椎动物的评估资料数据。每个物种收集了迄今为止最晚近的信息,包括:分类信息(物种学名、中文名、英文名、重要的同物异名和分类信息备注),现有濒危等级信息(IU-CN红色名录、中国红皮书、CITES附录、国家重点保护级别),中国分布占全球的比例,本次评估的濒危等级和所依据的标准及理由,生境、分布(分布图)、形态图、种群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参考文献、评估人及年代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本套书的出版能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的科研、管理、保护、执法、履行国际公约等方面的人士提供一本重要的基础性参考书,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研教育、管理、保护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外研究现状与开发历程、生产应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全书以微生物农药中的三个分支--杀虫微生物、抗病微生物、除草微生物为主线依次展开论述,在每个分支又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多种微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情况。其中,在杀虫微生物中详细介绍了杀虫病毒、杀虫细菌、杀虫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在抗病真菌和农用抗生素;在除草微生物中则主要介绍了真菌除草剂。 本书内容翔实、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微生物等专业的教师、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借鉴,同时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农药生产和应用单位的研发、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