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生物电活动的基础。目前,我们已知道有 100多种不同的通道存在于各生物体中。无论动物还是植物,单细胞生物抑或是多细胞生物,都无一不含有离子通道。离子通道不仅直接与细胞的兴奋性相关,并可进一步影响和控制递质释放、腺体分泌、肌肉运动,细胞分裂、生殖,甚至还对维持细胞体积恒定及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外专家和学者尚未把它作为学科来命名,但自1976年德国的 E.neher和B.Sakmann(198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创立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以来,使得研究细胞膜上单个离子通道的特性成为可能,至1998年洛克非勒大学的:Rod.MacKinnon(200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揭示了细菌离子通道的空间结构,表明离子通道的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相应的实验技术涉及到生命科学的诸
本书包含四部分内容:①当代世界和我国的动物遗传资源形势(章);②我国固有的25个和近代引进或相关的8个家养、半家养哺乳类和鸟类物种的起源系统、驯化史(第二~八章);③应用于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学标记(第十一~十四章);④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其中包括遗传资源的演变机制,遗传资源抽样调查、系统分类、品种审定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关于当前遗传资源保护、开发事业的现状与主要理论、学说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品种资源数据库(第九、十、十五~十九章)。 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国际、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将为从事动物遗传相关研究的人士拓展视野,提供全新的思路,从而推动我国动物遗传资
最近几年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已成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公布和技术的进步,促使生物芯片技术能在基因组等更广范围上进行应用,使分析生物转录组中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谱成为可能。记得当我次看到真实的芯片时是如此的激动。这是发生在1995年,Synteni公司在PaloAlto的DNAX中心演示生物芯片技术,我当时是一名博士后。1998年,作为在上游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我终于有机会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一员。那时,DNA微阵列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芯片制备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也变得更复杂。写作本书的动机源于2002年3月由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SanDiegoBioscienceExtension组织的一门称为“微阵列技术总论”的课程。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论坛来探讨生物芯片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该课程提供了微阵列和基因芯片技术的详细介绍,不断发
本书记录了海南岛自然分布的蕨类植物35科,123种(变种),附彩图460余幅,每个种(变种)均有形态特征、岛内分布、生境、海拔的描述,绝大多数的种附有植株形态。孢子囊群、拳卷叶图片,部分种附有根、茎图片。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介绍了海南岛自然地理、海南岛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以及海南岛蕨类植物生存状况,各论介绍了海南岛各科蕨类植物。 本书是第一部介绍海南岛蕨类植物的专著,集科学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可供植物科研人员、相关学科科研人员以及广大的植物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外研究现状与开发历程、生产应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全书以微生物农药中的三个分支--杀虫微生物、抗病微生物、除草微生物为主线依次展开论述,在每个分支又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多种微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情况。其中,在杀虫微生物中详细介绍了杀虫病毒、杀虫细菌、杀虫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在抗病真菌和农用抗生素;在除草微生物中则主要介绍了真菌除草剂。 本书内容翔实、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微生物等专业的教师、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借鉴,同时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农药生产和应用单位的研发、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中国牡丹与芍药》一书是关于中国牡丹、芍药的基础理论与栽培应用的科学专著。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牡丹、芍药的栽培应用历史及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影响,芍药属植物原种的分类、分布和生境,濒危种致濒原因及其保护,栽培类群的形成与演化,品种分类系统,主要园艺品种,遗传特性、花色素构成与品种改良,生态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特点、物候学特征、形态解剖学特征、繁殖特性与繁殖技术,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应用与商品生产,中国牡丹芍药文化等。 该书资料详实,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供生物学、观赏园艺学、遗传育种学、园林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研究与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生物学野外实习丛书: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在介绍鸟类学和滨海湿地基本知识,以及鸟类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书中记载福建省目前记录的的202种滨海湿地及海洋性水鸟,隶属于9目27科。并对其中7目19科的177种滨海湿地水鸟,采用系统分类及图文并茂的形式,逐一介绍其物种名称、濒危状况、鉴别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等。全书使用近400幅清晰美观的原色照片真实地表现出鸟类的外形特征及柄息生态。该书适用于指导高校师生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和水鸟专题研究,可供鸟类研究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者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外相关人员了解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的参考书籍。
最近几年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已成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公布和技术的进步,促使生物芯片技术能在基因组等更广范围上进行应用,使分析生物转录组中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谱成为可能。记得当我次看到真实的芯片时是如此的激动。这是发生在1995年,Synteni公司在Palo Alto的DNAX中心演示生物芯片技术,我当时是一名博士后。1998年,作为在上游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我终于有机会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一员。那时,DNA微阵列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芯片制备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也变得更复杂。写作本书的动机源于2002年3月由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San Diego Bioscience Extension组织的一门称为“微阵列技术总论”的课程。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论坛来探讨生物芯片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该课程提供了微阵列和基因芯片技术的详细介绍,不断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是作者利用TW骨龄法的原理,通过对我国儿童骨发育的研究而制订的适用于我国儿童的骨龄评定方法。本书在1991年的原著基础上,结合近十多年来的推广情况,以及新版TW3骨龄法的有关进展而进行编写,配以大量图片、参数,详细全面,更加突出实用。TW系列骨龄法创始人英国伦敦大学Tanner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在儿童临床、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和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文艺体育专业儿童选材、儿童教学、儿童法律年龄鉴定、环境对人类生长影响的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对于促进儿童生长药物的合理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的监护手段,能为儿童健康成长和有关医疗保健质量提高提供新的技术。
被誉为世界上罕见化石库的关岭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之后,在我国古生物调查研究中的又一重大发现。它是一个以产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并伴生少量古植物的珍稀生物群,堪称全球的晚三叠世化石库。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关岭生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鱼类、海参类、海百合、头足类、牙形石、双壳类、腕足类和古植物等门类的化石类型,它们各自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古生态,以及在生物地层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描绘和探讨了两亿年前关岭地区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和关岭生物群最终覆灭的原因。本书可供广大古生物爱好者,地质古生物生产、科研人员、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广大师生阅读欣赏。
系统生物学是综合了生物、物理和数学等学科在内的交叉学科。本书是系统生物学的入门教材,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和国外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介绍系统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尽量去繁就简,重点介绍对复杂的生物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并介绍相关的分析和模拟方法,涉及基因表达、基因调控、生物振荡、状态切换、形态发生素梯度浓度、造血系统和霍奇金-赫胥黎方程(Hodgkin-Huxley equation)等生物学知识和过程、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时滞微分方程、微分方程、分岔分析等数学内容。 适用于生物、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等方向的学生、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
本教材根据目前野生动物行为学外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结合我国野生动物行为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吸纳外研究的成果和同类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从遗传、生理、发育、生态及进化等不同层面,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野生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论和原理、行为发生、演化、发育的机理以及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本书具有注重基础、精选内容、简明实用等特点,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学、动物学、生态学、野生动物、畜牧兽医、林学及其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植物学》创译了一系列植物学术语,如植物学、心(雌蕊)、须(雄蕊)、细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唇形科、伞形科、石榴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西学东渐,术语翻译是件大事,此书的术语翻译还影响了日本的植物学发展。古代和近代中日间本草学、植物学术语彼此借鉴,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内容。此书包含极为丰富的自然神学内容,李善兰序中,“察植物之精美微妙,则可见上帝之聪明睿智”,已经成为自然神学的名句。今天,《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观念可以用一套进化论(演化论)的术语代换,“上帝”等词也可以(而不是必然)在“大自然”、“演化”的意义上理解。曾有一段时间,学者喜欢进行切割,将科学内容与宗教影响分开,即所谓的去精取精、去伪存真,其实那样做是大有问题的。在一般意义上,科学技术渗透着
全书分2篇共25章,篇包括9章内容,重点介绍发育生物学的相关概念,一般过程和发育的基本规律,小鼠的胚胎发育概况,尤其是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篇包括16章,详细介绍了小鼠胚胎实验多种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小鼠的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的实验操作,基因转染技术,着重介绍了如何制备转基因小鼠,基因敲除小鼠,嵌和体小鼠,以及如何系统的对这些小鼠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报告基因,细胞标记,核型分析与染色体整合基因定位等。本片还介绍了小鼠基因组研究与单细胞消减杂交,受精卵与胚胎的冻存处理与胚胎性别鉴定,胚胎标本的制作及基因和基因产物的检测,牙胚发育与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此外还介绍了各阶段鼠胚的体外分离与培养,组织重组与器官培养等都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本书共分十六章,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经典的分子调控到表观遗传、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详略恰当地描述了生物如何从DNA转录为RNA。之后翻译成蛋白质,包括如何进行修饰。
《人类生态学原理》由陈勇著:人类生态学是一门融合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如何定位和构建这门学科,外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作者在总结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多年对人类生态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完成本书。全书共分为三篇,14章。上篇:人类生态学基础理论,共5章,主要讨论了人类生态学的主要学派和基础理论问题;中篇:环境与人类生计系统,共4章,重点讨论了人类通过不同生计活动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改造问题;下篇:人类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共5章,主要讨论了人类在高山、极地、干旱、湿热和疾病等不同环境压力因子(stresso)作用下的适应问题。《人类生态学原理》为学术专著,可为从事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人口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其他关
本书是《现代生物技术丛书》的分册之一,由该领域的专家执笔,全面论述生物化学工程学科的原理和相关技术。体现了下列特色: 理论阐述到位,比较细致地介绍了反应动力学、各种分离技术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除讲解一般原理以外,突出介绍具体的应用实例; 强调新技术、新方法,如有专门章节论述非水相酶催化、代谢工程等内容。 本书可作生化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这些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根据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全球的环境问题变越来越严峻。青少年在这种环境里成长,加强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是非常必要的。 保护野生生物及其天然栖息地,提高中小学生保护环境尤其是保护野生生物的意识,不应是阶段性的教育,更不应是少数人的教育。虽然五年的项目实验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但“保护野生生物教育”不会停止,也不应停止。这项工作将继续下去,会有更多的地区、学校、师生加入到保护野生生物植物的队伍中来。
本书主要阐述了RAPD、RFLP、SCAR、AFLP、SSR、AP?PCR、ISSR、EST、SNP、STS、RBM、SRAP和TRAP等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操作要点,以及它们在植物学研究中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植物基因组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提取纯化、检测方法及操作要点,涵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例。 本书强调基础理论和实际技术相结合,图文并茂;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的先进性与系统性;体现了内容新颖、信息全面、生命科学及其各分支科学的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可供大专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态学与进化、细胞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科研及技术人员、中学生物教师和管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