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中国社会从远古到今天所产生的科技成果,考察了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社会条件,分析了许多科技成果的历史作用。细心通读之后可以发现,本书在意义上就是以科学技术为经,以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哲学和中外关系等复杂因素为纬,以历史坐标为序,以作者的叙述和思考为梭,织成的一幅结构精致、色彩斑斓的中华文明史图像。
从为科学知识系对自然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行辩护,到把科学知识贬低为人们主观建构的关于“自然”的神话,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科学观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看上去荒谬无比但却充满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奇妙故事。本书既不力求全面介绍20世纪形形色色的科学哲学思想,也不着眼于对其中某个观点深入细致的考察,而是试图清晰地勾勒出上述看上去完全对立的两种科学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线索,以期为人们把握西方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一个有趣而富于启发性的视角。
本卷系根据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第二分册中的内容改写的。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在基本机械原理、各种机械、各种车辆、原动力及其应用、时种及航空工程史前阶段等方面的成就。应该说改写者柯南.罗林的改编工作是做得不错的,能把李约瑟原著中的要点和主要内容紧紧抓住,且叙述得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又能将近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科学发展和科研新成果融入其中,既宣扬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作出的极大贡献,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又无可辩驳地宣告,西方世界过去在科技史中所讲的一些发明创造,其实早为中国人所知晓且广泛运用。可见,中国是发明创造的国土,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诚如责任编辑所述,本卷也适当地指出了古代中国在技术上发展
本书以纯朴、古典的绘画风格给融以自然之美的《自然史》配制了几百幅精美图片,以图解版面和轻松诙谐的语调再现地球形成史、动物史、植物史、人类史等自然历史,使本书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本书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中国交通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自国家出现以来,就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交错纵横的道路、姿态各异的桥梁、功能多样的馆驿、各具特色的舟车……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交通的风采。赵云旗的这本《中国古代交通》主要向你介绍了有关古代交通的概况、不同时期的道路、古代桥梁的变迁、车辆的来龙去脉、古代舟船的发展、古代的海运大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