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科学史丛书·世界数学史》中,并没有把中国与外国并列,而是把中国数学放到世界数学之中去写的。宋元数学代表了当时世界数学的较高水平,所以列专章论述;清代数学相对落后,有价值可人史册者,也列入有关章节适当介绍。 全书基本上按时间顺序编排,但也考虑到地区和学科。古代数学成果曾先后集中在几个地区,故以地区分章;而现代数学的发展多呈以学科为系统的发展形式,故现代数学多以学科分章或分节。
《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一书阐述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如何为科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课程和教学法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科学教学》论述了为什么科学教师需要了解他们所教学科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丰富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历史视角,向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揭示了科学知识的基础,科学与哲学、形而上学和数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与欧洲启蒙运动等重大社会事件之间的关系。深入论述了关于建构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科学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探究教学、价值观、教师教育等观点。在20周年纪念版中,又新增了四个章节——启蒙传统,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与光合作用,科学、世界观和教育,科学的本质;《科学教学》还包括1,300篇参考文献,为该领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从
《上海科技六千年》改变了过去科技史写作中“单条腿走路”的普遍现象,广泛吸收考古资料和的考古发现成果,结合大量档案史料,较全面地叙述了从远古时期至解放前夕上海地区科学技术、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发展的历史概貌。 《上海科技六千年》侧重表现了造船、纺织、盐业、水利等与上海历史、地理、人员生存相结合的技术为今天上海的开发打下的基础,以及与今天上海由西向东的开发顺序相吻合的六千年间上海科技发展时空转移:在远古萌发时期,上海先民的科技活动在冈身以西的西部地区;古代传统时期,上海居民科技活动的中心逐步由西部向中部地区转移,至近代转折和科学建制化时期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移;如今,随着浦东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现代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科技开发区的落户,迎来了上海科技史上新的转移。
本书共分十一章:章学习数学史的意义,第二章数学的起源,第三章数学史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数学家,第四章算术史话,第五章代数史话,第六章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第七章几何学史话,第八章解析几何史话,第九章微积分史话,第十章射影几何史话。第十一章概率论史话。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数学专业及、省级中学数学骨培训班的或数学参考书。
《中国气象史》是一部气象通史。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全面系统地鉴别史料、确定史实、借鉴历史和阐发史论。全面记述了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人类与气象的关系,人类认识气象现象、掌握气象规律、战胜气象灾害以及改造局部气象环境等各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本书将有助于加深各行各及广大读者对气象事业的认识。 本书分为古代、近代、当代3部分,以古代、近代、当代的时间跨度、社会性质、科技水平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记述中,仍采取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即“是经事纬”的方式。《古代编》从远古到公元1840年,时间跨度达1万年以上,对气象知识和人与气象关系的认识,从萌芽到系统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基本上是按朝代来划分,只是把周朝分开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