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科技这一独特视角,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科技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本书文理兼备,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百科丛书中的一本。同时也是一本增长知识、陶冶情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深入探讨了 笔记 在17世纪英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当时英国科学、思想名家制作的形式各异的 笔记 ,揭示了他们在记录、搜集和检索信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为理解现代早期的 科学革命 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的主要研究时段为17世纪,英国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涌现了弗兰西斯 培根、罗伯特 玻意耳、威廉 哈雷、罗伯特 胡克等科学哲学家、科学家,诞生了全球首家社会化科研机构 英国皇家学会,经验主义兴起 科学家开始重视实验和观察,丰硕的科研成果 英国科学成果约占全球的40%,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天才的世纪 。作者理查德 约对科学史中这一重要时期的研究可谓另辟蹊径,他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事物 笔记,展示了当时的科学先驱如何通过笔记来处理和分析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将笔记作
94幅奇仪重器图片 20余家科学博物馆 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 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 黑匣子 ,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 器物之爱 ,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这是一部博物志,由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五个部分构成。在描写动物时,布封带着亲切的感情,通过拟人手法为它们画像,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温和憨厚的大象、相亲相爱的鸽子等;在论述矿物时,布封通过观察大地、山脉、河川、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为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研究物种起源时,布封提倡 生物转变论 ,指出环境、气候、食物等外在因素会让生物发生变异,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进化论。 布封在本书中列举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从为科学知识系对自然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行辩护,到把科学知识贬低为人们主观建构的关于“自然”的神话,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科学观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看上去荒谬无比但却充满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奇妙故事。本书既不力求全面介绍20世纪形形色色的科学哲学思想,也不着眼于对其中某个观点深入细致的考察,而是试图清晰地勾勒出上述看上去完全对立的两种科学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线索,以期为人们把握西方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一个有趣而富于启发性的视角。
从阿基米德的浴缸到牛顿的苹果,科学以 故事 的形式深深地烙印在人类的集体想象中,为宇宙如何运行、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宏大叙述增添了迷人色彩。本书从广袤的科学星空之中提炼出科学对故事的热爱 17个科学灵感的诞生,深入17位科学家站在重大发现边缘时的人性,直抵改变世界的 尤里卡时刻 。 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她只是皮克林的计算员之一,他手下的姑娘们之一,比男人、比大学毕业生、比真正的天文学家都更廉价。 《丈量天空的女人》 在他们之后,又将出现另一拨追求真理的人,这些波浪将以有规律的不规则方式,在时间之中起起伏伏,直至他无法理解的尽头。 《形态发生》 我会成为许多,吵闹得像一队摩托车。飞舞的虫子将把我的尸体带到星空下的巴西荒野,在我们所有人背上的美丽翅鞘下,腾空。 《和昆虫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