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科技这一独特视角,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科技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本书文理兼备,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百科丛书中的一本。同时也是一本增长知识、陶冶情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深入探讨了 笔记 在17世纪英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当时英国科学、思想名家制作的形式各异的 笔记 ,揭示了他们在记录、搜集和检索信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为理解现代早期的 科学革命 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的主要研究时段为17世纪,英国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涌现了弗兰西斯 培根、罗伯特 玻意耳、威廉 哈雷、罗伯特 胡克等科学哲学家、科学家,诞生了全球首家社会化科研机构 英国皇家学会,经验主义兴起 科学家开始重视实验和观察,丰硕的科研成果 英国科学成果约占全球的40%,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天才的世纪 。作者理查德 约对科学史中这一重要时期的研究可谓另辟蹊径,他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事物 笔记,展示了当时的科学先驱如何通过笔记来处理和分析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将笔记作
94幅奇仪重器图片 20余家科学博物馆 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 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 黑匣子 ,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 器物之爱 ,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本书讲述的是那些被忽视了千百年的旧创意,如何在今天卷土重来,走到前沿研究的风口浪尖,并指引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其中有:格雷斯 霍珀,世界上早一批程序员之一,创造了电脑编程语言COBOL,她让我们可以 同计算机对话 ;让 巴蒂斯特 拉马克,进化论的先驱,他的学说被现代表观遗传学所印证;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因对面包的不断观察与思考而创立了原子唯物论 通过这些案例,普尔展示了我们能从那些被抛弃的旧创意中学到些什么,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它们。他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国际象棋大师、量子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会从过去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去挖掘和探索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答案。这些丰富而有趣的故事也启发我们去反思当下这个时代的新的创见。 本书呈现了关于创新的惊人演变和它们再次勃兴的迷人图景,帮助我们以不同
本书聚焦美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美国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伟大的人类活动的重要人物。技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过程为首先是人有了想法,然后设计流程,发明制造机器,继而建立了机构,承担技术变革的成本与风险,获得技术变革的收益与回报。本书关注的人物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们犹如天神下凡改变着人间的世界。然而,本书并不是英雄主义历史观,本书只是把这些人物当作一个个窗口,通过这一系列的窗口,让我们观察思想和制度的相互作用,观察技术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观察一个个伟大的时代的诞生和国家的崛起。
法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辉煌一时,一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法国科技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的借鉴,其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具有一定的 私人史 的特征。本书立足5个世纪以来法国发明家总走在技术和知识进步的前沿的观点,提出从14世纪至今,共有130多位发明家和发现者参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冒险历程,使得法国跻身全球领先大国之列。由此,展示了法国天才发明家、科学家如何结合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敏感性,在所有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进步。本书可作为科技史专业师生教学阅读书目,也可作为大众读者提高科学素养的普及读物。
一本与地球*南端的南极亲密接触的实录,包含了许多中国人远行到达南极冰雪世界的故事。 轻松的笔调,亲身的经历,回顾了中国人建成*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艰辛和自豪,也带着我们回到上个世纪南半球风雪弥漫的日子,领略冰天雪地的寒冷和暴风雪的肆虐,近距离观察那里的企鹅、海豹、南极毛海狮以及众多禽乌们,而且亲眼目睹科学家们在波浪中、在冰原上、在广漠的天空,探索南极奥秘的无比喜悦。 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中国科学家和海员们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多角度地展现了各国科学家在南极的艰辛、真诚的友情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在他笔下,异国他乡,冰海雪崖,寂寞孤岛,也处处闪耀着令人着迷的光彩。 昨天的新闻,今天已成为历史。于是,本书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的珍贵回忆。
他从居里实验室取来放射化学之火, 他在科学的田野上滋兰树蕙, 他为祖国打造核盾牌, 他为中国的教育开拓新路。 他轻轻地走了, 正如他轻轻地来, 名、利、权、位, 都是他不屑一瞥的云彩。
一部五十多年前外国出版的英文自传的汉译全本 一位爱国华人名医暮年留下的成功故事 剑桥大学位中国医学博士 扑灭百年前东北鼠疫大流行的总指挥 历史上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人 民国前期大总统府侍从医官,国家防疫制度的首创者 中国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重大历 史事件的亲历记录 各色知名人物的轶闻雅趣
张苍等的《九章算术》 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概念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印度,直到公元7世纪才出现负数的概念;而欧洲,比印度还晚1000年,直到17世纪才有人提出负数的概念。 《九章算术》提出“盈不足术”,即用两次假设,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为盈不足问题,用“盈不足术”求解。而这一解法,直到13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被欧洲人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 《九章算术》 早系统叙述了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法则,也 早提出了“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它的算法。 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一开始就宣称:“我将毫不犹豫地引进算术的术语,以使自己变得 加聪明。”笛卡儿的几何学贯穿了 的中国数学的算法精神。标志着世界数学回归东方数学的算法体
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法拉第、达尔文、爱因斯坦、费曼 这些名字你一定都听过。然而,除了他们的科学贡献之外,你知道他们私下都在想些什么吗?你知道他们是如何思考出那些开创性的科学理论的吗?我们都知道牛顿曾经 谦虚地 表示,他能发现这么多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你知道牛顿只是用这句当时流行的习语来反驳别人对他剽窃他人作品的指控吗?你知道牛顿在争取微积分优先权时对莱布尼茨采取了什么卑鄙手段吗?你知道牛顿是个爱好炼金术的科学家吗?而炼金术竟然帮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以炼金术为主业的牛顿,一生都在生病的达尔文,为 熵 而战的玻尔兹曼,以思考为乐的爱因斯坦,哥本哈根精神领袖玻尔,撼动星球的冯 诺依曼,孩子气的天才物理学家费曼 这本书带你认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美
代达罗斯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制作了一大一小两对翅膀后对儿子说:一定要在中间飞行,如果飞得太低,翅膀就会被海水浸湿而变沉,你就会被拖入海浪深处;但如果你在天上飞得太高,你的羽毛离太阳太近,你就会化为灰烬。”这是源自古希腊的智慧,也是对中庸之道的阐释。虽然代达罗斯在艺术和文学目前不如伊卡洛斯有名,但是他的智慧为我们处理现代技术提供了神话样本。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基本的问题其实都是古老的问题,它为成功创新带来的是谨慎和经验。只有小心翼翼地走中庸之道的人,才能保持领先,继续前进并存活下去。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关村,从前是一个人烟稀少、无人闻名的小村落。自中国科学院于1953年入住之后,一座 科学城 由此拔地而起,现在已成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构成部分。中关村的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事业发展史的缩影。本书通过亲历者的回忆,让人们看到这里建筑物的布局、研究所的兴革和社区的变迁。书中既有钱三强、钱学森等科学精英在此活动的身影,也有*、梅兰芳等名人的足迹。它在一连串创业故事的背后,为中国科学史、当代中国史和北京社区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细节史料。我们不知道它100多年前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它是50多年前在坟茔、农田和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中国的科学城。 亲历者们向你诉说 一座座科研大楼时何时在这里出现的,一个个研究所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来龙去脉 *来这里参观跃进成果展览会时的谈
为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科研成果,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开展2016年度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的评审工作。学会联合体以18家成员单位为依托,着重推荐2016年度在国内或以国内工作为主完成并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这十项成果不仅代表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在2015年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生命的新奥秘,同时也为生命科学新技术的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主人公沈善炯受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的农家子,从比德尔实验室出来的岗材生,受麦卡锡主义迫害,与赵忠尧等同时被囚于日本,改行研究抗生索的生产问题,取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就,贾植芳托他带东西给胡风,据说内藏一封秘信, 反胡风 、 反右派 等运动的漏网之鱼, 四清 、 文革 时终于在劫难逃,20多年后方才重返分子遗传学领域,迅速在固氮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每一代人都有为后代存史的责任,80岁后,继续生存的价值在于讲真话。
书稿采取丛书一贯的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胡皆汉先生的一生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胡皆汉并非院士和著名科学家,但是其科研和个人社会经历有史学研究价值,很有现实意义。胡先生学生时代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大学未完成学业即响应中央号召,奔赴东北参加建设,从事行政工作。后调入北京,先后在国家 计委 和 经委 工作,参与过中国石油开发的计划工作。胡先生在从事行政工作八年后,为了自己的科研梦想,毅然放弃行政工作,转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科研工作。因为特殊的社会年代,胡皆汉先生追求自由科研之路坎坷,一生蹲过监狱,被开除过党籍,被抄过家,也被下放和劳教过。诚然如此,胡先生一直坚持着梦想,直至如今,虽八十多高龄,依然享受着科研和探索带来的乐趣。总之,其丰富的个人社会经历具值得当代人一读,既可以了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