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及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参照高等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编著的。 本书共分13章,主要包括轴承零件加工概述、通用机床、金属切削基本知识、轴承零件车加工设备、轴承零件磨床、轴承零件超精研加工机床和轴承装配设备等,并在各章后附有习题与思考题,以供教学参考。 本书除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研究生教材外,也可供从事滚动轴承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等参考及培训使用。
机械制图是能准确表达技术思想的工具。图样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设计的质量。本书采用正误对比的方式,系统化地把制图中典型的错误与正确画法进行了对比及点评,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机械制图的各种表达法、国家标准规定、工艺与图样的关系,有效提高认知效率。本书涵盖了机械制图领域的各项内容,有基本体、组合体、机件表达法、轴测图、标准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等。此外考虑到模具、化工设备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本书也专设了相应的内容。本书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可供机械设计工作者、各院校中相关专业的学习者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公差与配合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基础标准,它的应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允其对机械行业更具有重要作用。本书按照新标准,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极限与配合的有关知识,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键和花键、圆锥、螺纹及齿轮的公差标准。本书的各部分内容包括公差与配合的原理与分析、代号与标注、数表与选用、应用与实例等,实用性强,便于在工作中查阅。
本书论述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方法。内容丰富、新颖,反映了外带式输送机研究的成果。本书可供机械、电力、冶金、化工、煤炭、矿山、港口、建材、粮食等系统从事运输专业的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论述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方法。全书分3篇共19章:第l章介绍带式输送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第2章和第3章分别给出德国标准带式输送机计算方法和美国输送机制造商协会带式输送机功率计算方法;第4~11章讨论输送机各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输送带、驱动装置、托辊、滚筒、拉紧装置、逆止器与制动器、带式输送机的辅助设备、带式输送机的机电保护装置;2—19章讨论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理论,包括:带式输送机的阻力、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理论、带式输送机的曲线段、受料
本手册根据机械产品设计的制造的需要编写的关于几何精度设计的工具书,包括极限与配合、开头与位置公差、表面结构、圆锥公差与配合、螺纹公差与配合、圆柱齿轮精度、圆锥齿轮精度、圆柱蜗轮精度、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滑动轴承公差、木制件公差与配合、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公差、量规公差、铸件公差、锻件公差和冲压件公差等有关机械产品几何精度设计的实用资料。本手册资料丰富、内容先进、数据可靠、标准、实用便查,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主要供科研设计院所、工厂设计和工艺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使用,可供装备制造生产车间技术工作者查阅,也是高等工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有关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参考书。
本书对非球面光学系统作了科学的分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设计步骤、加工方法和检验措施。 全书共分十章。章介绍了轴对称非球面的数学一光学性质;第2至第5章介绍了二镜系统、施密特系统、同心系统及其非球面校正板、三反射镜系统的设计、加工与检验方法;第6至第8章讲述了离轴抛物面镜、非球面单透镜和大型夜视物镜中的非球面的设计与加工技术;第9与0章分别介绍了掠入射环面镜和偏轴两镜准直系统的设计、加工与检验。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应用光学专业和激光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光学设计和光学元件加工的科技人员参考。
《泵的设计与应用》主要介绍泵的设计与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泵的类型与应用、叶片泵的设计方法、往复泵的设计方法、回转泵的设计、常用的润滑油泵、泵的测绘与常用材料、泵类的节能以及泵的技术术语英汉对照。本书是为适应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而编写的,旨在抛砖引玉,使我国泵的产品更上一层楼。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结构设计》《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件·五金件》《润滑与密封》《弹簧》《机械传动》《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机械振动·机架设计》《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本书为《轴承》。章为滑动轴承,除了介绍滑动轴承的分类、特点、应用和选择外,还详细介绍了不完全流体润滑轴承(径向滑动轴承、止推滑动轴承、关节轴承、自润滑轴承、塑料轴承、水润滑热固性塑料轴承、橡胶轴承)、液体动压润滑轴承、液体静压润滑轴承、气体润滑轴承、流体动静压润滑轴承、电磁轴承的类型、特点、结构、设计计算和选用;第2章为滚动轴承,主要介绍了滚动轴承的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共6卷52篇,分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机械控制系统设计、机械设计实践六部分。本卷为第5卷机械设计实践。本卷共4篇,主要包括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液力传动与控制、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等内容,目的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与机械电气系统、流体系统设计有关的标准、数据、方法和典型系统设计实例,充分利用的资料为开发、设计机械产品服务。本大典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研究和处理机械设计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和启发的作用,也可供理、工科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向广大读者解答了弹簧技术中的200余个难题。内容涉及弹簧材料、弹簧设计计算、卷簧设备、弹簧制作工艺、弹簧热处理、弹簧检验、卷簧中常见问题、卷簧常用辅具及橡胶与空气弹簧等多方面及卷簧工人应该掌握的技术知识。本书可作为卷簧工人技术培训的参考,也可供弹簧技师、高级技师及弹簧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以工业用能设备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工业用能设备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工业用能设备的节能技巧和手段,节能技术及节能案例。全书共分二十三章,章为能源知识,介绍了工业用能设备相关的基本能源知识;第二章为设备节能概论,编写了有关设备节能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第三章至第二十三章,分别为锅炉、油田加热炉、工业炉窑、燃烧器、汽油机、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工业电加热设备、电动机、变压器、泵、风机、压缩机、中央空调、热泵、冷库、抽油机、石油钻机、机床和电焊机,主要介绍了各工业用能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节能技巧和手段,节能技术及节能案例。
本书收集了、最常用的标准资料,编排紧凑,对于深入和扩大的内容,有引导查阅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数据,机械结构设计资料和标准,机械制图,极限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结构,常用材料,螺纹和螺纹连接,轴毂连接,销和铆钉连接,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润滑与密封,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减速器,起重零件,弹簧,常用电动机。本书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大学本科、专科、研究生机械类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研究、实验及学习参考用书。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
本书主要介绍当前工业现场常用于液体、气体和蒸汽测量的流量仪表。这些流量仪表包括转子流量仪表、电磁流量仪表、涡街流量仪表、超声波流量仪表和科氏质量流量仪表。流体流量的测量技术是流体物理量测量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从目前国际潮流来看,体积流量的测量采用超声波流量仪表是发展的主流,该流量仪表的销售增长率为同类流量仪表之最。同样,在质量流量测量方面,科氏质量流量仪表与同类流量仪表相比占有的优势。本书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这两种流量仪表进行重点阐述。本书还引入了国外的一些流量测量方法,在电磁流量仪表中有电容测量方法、未满管道的流量测量方法和批处理式方法等。在超声波流量仪表中有3通道和5通道波束的测量方法。在质量流量计中着重介绍单管科氏质量流量仪表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以上这些在同类书籍中很少论述。
流量检测仪表广泛应用于流程工业、公用事业和储运交接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检测仪表不断涌现。本书对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流体振动流量计、超声流量计、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热式质量流量计、多相流量计、相关流量计、插入式流量计等九类新型仪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已进入工业实用阶段的仪表,进行了理论分析或设计评述;对尚处于原理性研究或原型样机适用阶段,则只做综述性讨论。本书适合从事流量仪表开发、设计、使用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初学者学习机械制图往往感到作图困难,而作图后又为不知其对错而困惑,致使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效果欠佳。本书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编写的。本书具有学习看图、画图的双向作用。为提高学习效果,书中例例都有标准答案,并且均配置了立体图。题例有简有繁,有易有难,旨在扩大适应性,以满足学习基础不同的读者的要求。本书适合于、高职、高专、中专、技校、职高、业校、培训班等各级学校的学生和广大技术工人学习看、画机械图所用,也是制图教师有益的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简要介绍了透平式压缩机的气体热力学和气体动力学基础,系统论述了透平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曲线和调节方法、非稳定工况和防喘控制原理以及运行有关知识。书中还专门介绍了引进大型化肥厂和乙烯装置典型压缩机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近年来透平式压缩机设计方法、结构特点的一些新进展,如干气密封、磁悬浮轴承、气体动力轴承以及数字直接控制系统的应用等,同时也包含了作者所在教研室近年来在透平式压缩机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成果,增加了“透平式压缩机热力性能评估通用软件系统(CPES-03)”的介绍。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深入浅出。本书可供从事透平式压缩机的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冶金职业技能培训丛书》之一。本书结合近些年来外线材生产,特别是高速轧机线材生产的先进技术与装备、产品品种与质量、生产经验、科研成果和基本理论的发展,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线材生产工艺、装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新技术、产品质量控制及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操作和计算方法。本书可作为线材生产企业考工和职工技术培训,亦可供线材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易于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工程实际中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技术。书中描述了一些模糊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做出成功设计所的基础知识。混合、自适应和自学习模糊控制器结构的设计是本书的侧重点,同时还给出了适于离线和在线操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完整策略。全书共分7章,内容涵盖从基本的入门水平到面向专业应用水平的模糊控制器设计课题。包括模糊逻辑系统的导论和综述;模糊集合的基本定义及算子;标准模糊控制器设计的要点,并给出了几种易于实现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给出了两种自组织模糊控制器;讨论了复杂模糊控制器结构;给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模糊控制器设计工程应用范例,并在一章专门讨论了模糊控制器的工业应用。本书适用于从事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电子和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博士生
机械创新设计是为了设计出工作机理独特有效、机构系统新颖巧妙的机械产品。机械创新设计的关键是方案设计,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性能、功效等。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必须依靠创新设计。为了系统地阐释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本书共设16章,除章外,其余15章分为三篇。篇为创新设计基础,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原理、创新技法;第二篇为机构创新设计,包括机构的拓扑构造、机构的表示和特征、闭链机构的创新设计、开链机构的创新设计、变链机构的创新设计、电动机-轮系组合机构的创新设计;第三篇为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包括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工作机理、机械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和功能求解模型、工艺动作过程构思和分解、机械运动系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基本原理、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机械创新设计
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工艺的合理安排是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重要内容。本书从基础知识到实际选用分10章作了介绍,并在附录中列有常用的一些资料。涉及的内容有金属材料基础、高分子材料基础、陶瓷材料基础、钢及其热处理基础、铸铁、非铁金属及其热处理基础、非金属材料、机械零件失效分析、材料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以及典型零件材料及热处理工艺选择等。本书可供高校从事机械制造的本、专科(包括高职)师生参考,对于中专、工矿企业从事机械的设计、制造工艺施工人员以及等级技工阅读后相信会有所神益。
本书分为气体性质、结构特点、选型使用、安装运行、维修维护以及综合技术,共6章。 书中以问答的形式分别讲述“涉及风机技术”的气体性质(包括基本名词术语和概念),结构特点(包括风机归属机械的类别、与风机相关的定义、设计计算方法);针对不同风机产品阐述了各自的选型使用基本原则和指导意见;分别对不同风机产品说明了安装、找正、调试、运行等基本要领和安全运行的经验。根据风机制造企业和使用单位总结的经验教训,列举了维修维护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法、注意事项及风机专业现行的技术标准目录。 本书可供风机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供销人员及相关行业风机配套选用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