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500余幅图形伴以简要说明的方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定位元件及定位位置、各种夹紧装置(螺旋、偏心、多点和多件)、分度及分离装置和典型夹具(钻、车、铣、齿轮等)的结构。根据其难易,书中有的结构只提供了原理图,有的则提供了详细的结构图,但本书介绍的各种结构均来自生产实践,因此不必担心是否可用。为了在具体设计夹具时能正确选用这些结构,本书对常用的钻、车、铣、切齿等夹具的特色和夹具设计的步骤等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本书特别适用于刚参加工作的机械制造专业大、中专、技师学院毕业生,也可供夹具设计人员工作时参考。
泵是一种应用十分普遍的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行各业对泵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泵的综合性论著——泵理论与技术。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较系统全面,从泵的基本理论、泵的水力设计、泵的测试技术以及泵的运行到各类泵的应用等都有介绍;二是内容较新,从泵的水力设计方法进展、泵CAD/CFD技术到泵的流动诱导振动噪声等均有涉及;三是理论联系实际,除总结外同行的成果外,特别对作者们长期以来在泵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经验作了较好的总结,且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从事泵的设计、制造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作为泵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选录了有关衡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介绍了国内外行政管理体系和计量技术保障体系;讲述了衡器产品和称重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衡器行业组织和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书是以机床安装和精度检测为主线,兼顾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编著的一本系统教材。本书结合机床安装的工艺特点,重点介绍了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安装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以及材料的组成和使用;机床安装工艺流程和标准;机床安装质量和精度检验及调整。书中用大量的典型实例详细介绍了各种机床的安装过程和精度检测方法,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教科书。 本书适用于各种机械安装钳工的基础知识培训,也是设备管理人员和机械安装钳工的之物。本书也可作为中专、职高、技工学校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或其他机械类专业的教材。
本书首先介绍了进口挖掘机电喷柴油机的组成、分类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小松、卡特、日立、神钢挖掘机装备的电喷柴油机的维修知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数据、检测和调整方法、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等。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数据准确,实用性和可读性均较强。
本手册是一部自动控制原理和自动化仪表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工具书。 手册共分6篇32章,主要内容包括工业生产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 基础知识;测量仪表和执行器;DCS、PLC、现场总线及工业计算机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及企业综合自动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应用示例,其中包括:化工、炼油、火力发电和钢铁生产等过程;最后还介绍了仪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本手册可供广大从事仪表和自动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常用参考资料。
本书是有1983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辅助教材《冲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1986年10月全国高等工业学校锻压专业教材分编审委员会审定的修订大纲修订的。 本手册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形、挤压工艺、简易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压力机和冲模标准件等。对于非金属材料的冲裁、冲压生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模具结构、冲压加工的经济性、材料性能、成形极限等方面的内容均作了适当的介绍。还编入了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计算实例、一般设计数据和公式、弹性元件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手册为高等院校锻压、模具专业学生进行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从事冲压生产、研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选择汽轮机、燃气轮机高温端关重件叶片与转子典型材料镍基高温合金与耐热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围绕切削液对典型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表面完整性及长期服役性能的影响,以切削液的理化特性为基础,探索切削液的列宾捷尔效应在难加工材料高速剪切变形过程的影响,将加工表面的几何特性、材料特性与切削液的理化性能联系起来,初步建立切削液的理化特性与加工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成分演变等表面完整性指标的关联,基于电化学检测分析了切削液的长期腐蚀对加工表面服役性能可能的影响。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以便对面向长期服役性能的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选用、使用过程控制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古中国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可以满足学术研究与教学中对于失传古机械复原设计及机构与机器创意设计的需求。《古中国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为科技史学术论丛,洛阳和众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16年12月版,2016年12月次印刷。
本书以半导体集束型装备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其调度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解剖、分析半导体集束型装备各类调度问题,建立了调度模型并运用智能化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求解方案。本书在认真总结外多年的半导体集束型装备调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在生产调度,特别是半导体集束型装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对复杂的半导体集束型装备调度问题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论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部分则是说明立如何编制工艺规程,主要是以螺纹、轴类、肯轮、盘类、排气阀与缸套等零什以及丝锥与滚刀、剖分式减速器箱体和零部件装配的工艺规程编制为例进行说明。书中第二章主要介绍的是作者一项填补了而尺寸链及空问尺寸链计算方面李白的研究成果,同时还介绍了有助于正确而快捷地查找几寸链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工序尺寸网络。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使其易于理解和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可供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机械加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讨论了柔性作业车间多层调度与控制结构,柔性作业车间生产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法,系统阐述了集成框架下建立柔性作业车间的整体解决方案,深入分析和研究典型集成体系结构,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和数据库技术作为支撑技术,提出适合于柔性作业车间环境条件的集成框架,并研究开发了集成框架内通信服务器、信息服务器以及前端服务器软件等支撑软件,提出了集功能集成、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于一体的统一的柔性作业车间集成平台,为实现多种控制方式的集成提供了可能。 本书可供从事现代制造系统开发、推广柔性制造工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商管理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及自动控制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企业车间作业和管理控制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编写本书的目的的是在起重机械广泛的范围内介绍起重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为从事起重机的设计、选型、使用和维修的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实际的指南。 起重机常常是大型和复杂的设备,本书分析了起重机上的许多典型的元件和设计特点,诸如制动器、钢丝绳、电气驱动系统、自动化的传感器、车轮、轨道、缓冲器、电缆卷筒、拖令装置、漏斗、超载保护和防碰系统等装置,并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同时讨论了元件的各种不同类型和优缺点,介绍了对这些元件的选型和计算方法。 本书还进一步讨论了各种元件的设计特点和更好的解决办法,例如风对起重机的作用、设计标准、焊接方法、结构设计、疲劳计算以及维修。本书某些章节对起重机的选型、使用和维修作了较有价值的说明,特别是某些根据经验的推荐,而对于需要进行详细设计的问题,起
本书根据出版编辑业务、编辑技术与有关规范、标准方面的规定,参考相关专家的有关理论著述和年鉴实务操作编写,分为年鉴基础知识、年鉴编纂工作、编纂技术与规范、常见问题及实例分析,以及相关规定5 个部分。 本书作为年鉴编纂工具书,编排层级清晰,查找便捷,文字简练,操作性强,实用性好,一书在手,可有效解决年鉴编纂各种难题。适合从事年鉴工作的作者和编辑参考使用。
《机械制造检测技术手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制造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仪器、操作步骤等内容。详细描述了检测技术不确定度的分析、检测数据的处理、通用检测器具、光滑工件尺寸、角度和锥度、形状和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螺纹、齿轮、键和花键、毛坯件、热处理件及装配和成品的检测技术,同时也介绍了机械工业的常用资料、标准等。本书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工具书。其中数据来自现有国家、行业中的标准或生产中的经验数据。 《机械制造检测技术手册》内容比较全面,具有的先进性,可供机械工业领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供机械加工工人参考,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机械加工产品检验工岗位的工具书,涵盖了检验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数据资料。 本书主要由职业道德及岗位规范、岗位基础知识、典型案例三篇组成,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及岗位规范;检验和测量的基础知识、长度类尺寸测量的基础知识、角度和锥度类尺寸测量的基础知识、几何误差测量的基础知识、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础知识、紧固件测量的基础知识、齿轮测量的基础知识、长度计量单位、量具的分类、测量基本术语、计量器具的合理选择以及典型案例。此外,本书还在附录中介绍了检验工职业标准及专业基础知识。 本书非常适合检验工岗位的员工学习和培训使用,对加工操作人员了解岗位知识、更好地工作也极具参考价值,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是起重机设计人员的工具书。共分六篇;起重机设计总论;起重机机构;起重机零部件;起重机金属结构;起重机电气设备;起重机液压传动。 本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 3811—83)编写,并参考国际标准(IS0)近年来推荐的计算方法加以补充。内容结合我国起重行业的实际,收集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产品,在起重机总体、机构、零部件、金属结构、电气设备和液压传动等篇中都反映了外的成果。 本书数据可靠,内容翔实,便于从事起重机设计、科研、生产、质量检验、机械运用等技术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贸易日益增多,为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加快了采标的步伐,新制修订了许多标准。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版本的需求,我社出版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系列丛书。该丛书自出版以来,对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出版的《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风机卷(第三版)》,除保留第二版有效的标准外,又增收了2002年8月至2008年10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风机国家标准8项,同时取消了被替代的标准。 本卷中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其中的部分国家标准是在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标准的正文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的“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卷由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
本书汇集了各种叉车的技术资料,吸收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训练积累的经验;内容全面系统,力求贴近市场主流车型,并针对叉车驾驶操作易、维修保养难得特点,着力打好理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突出维修保养与故障排除,每章后有思考题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