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开亮和郭可谦主编的《中国机械史》记载中国机械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发展到现代化复杂机器的全过程,是记载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机械发展的全书,是一部达800余万字的宏大巨著。该书不仅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机械的发明、应用和演变,而且有大量篇幅介绍了 近代 、 现代 机械工业的诞生、发展史实;突破了行业、学科界线,首次包容了全机械工业古今发展的方方面面史实,是研究中国机械发展的重要成果。
本书以500余幅图形伴以简要说明的方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定位元件及定位位置、各种夹紧装置(螺旋、偏心、多点和多件)、分度及分离装置和典型夹具(钻、车、铣、齿轮等)的结构。根据其难易,书中有的结构只提供了原理图,有的则提供了详细的结构图,但本书介绍的各种结构均来自生产实践,因此不必担心是否可用。为了在具体设计夹具时能正确选用这些结构,本书对常用的钻、车、铣、切齿等夹具的特色和夹具设计的步骤等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本书特别适用于刚参加工作的机械制造专业大、中专、技师学院毕业生,也可供夹具设计人员工作时参考。
泵是一种应用十分普遍的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行各业对泵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泵的综合性论著——泵理论与技术。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较系统全面,从泵的基本理论、泵的水力设计、泵的测试技术以及泵的运行到各类泵的应用等都有介绍;二是内容较新,从泵的水力设计方法进展、泵CAD/CFD技术到泵的流动诱导振动噪声等均有涉及;三是理论联系实际,除总结外同行的成果外,特别对作者们长期以来在泵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经验作了较好的总结,且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从事泵的设计、制造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作为泵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指南》全面系统地总结阐述了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计量学概论、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技术法规与靠前计量技术文件、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仪器及其特性、量值传递、量值溯源、型式评价、计量授权、计量比对、期间核查、计量测试系统防干扰技术、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计量技术机构的考核与管理、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计量科学研究等。尤其是作者结合多年计量学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提炼的“量值溯源”“计量比对”“期间核查”“计量测试系统防干扰技术”“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计量技术机构的考核与管理”“计量科学研究”等内容,更是系统、科学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可帮助计量从业人员和计量技术机构快速提
本手册从现代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图表形式,适当辅以简要说明,全面介绍了包括基本资料、紧固件综述在内的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垫圈、挡圈、销、铆钉、组合件和连接件等产品的品种、规格、尺寸、公差、重量以及性能与用途。本手册所涉及的标准均为新颁布的当前国内新标准。本手册可供广大从事紧固件设计、生产、采购、经销等人员使用。
带式输送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书共分19章,充分地反映了带式输送机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状况,系统地介绍了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原理、各部件的结构及其有关参数、各种带式输送机的设计与开发应用、带式输送机的常用材料等内容。为配合计算机时代的需求,书中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读者还能从书中查到有关产品的生产厂家。 本书可作为从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开发、应用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包括滚动和滑动轴承、是资料最全面的一本实用技术工具书,全书共分七篇。篇介绍滚动轴承,包括类型、代号、材料、选用计算应用、加工制造和检测等。第二篇介绍自润滑滑动轴承,包括无润滑轴承(塑料轴承、石墨轴承、陶瓷轴承),固体润滑轴承和含油轴承(粉末冶金、铸钢、铸铁、聚合物及青铜石墨含油轴承),内容有材料、计算与相关标准等。第三篇介绍油润滑滑动轴承,包括动压润滑、静压润滑、动静压混合润滑,内容有材料、润滑方法、设计计算方法、数据及曲线等。第四篇介绍气体润滑轴承,内容有类型、材料、应用、设计计算方法与曲线、加工方法等。第五篇介绍直线轴承与导轨,包括直线轴承、滚动导轨和滑动导轨,内容有类型、材料、应用、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相关标准等。第六篇介绍宝石支承和叉簧支承。宝石支承的内容有类型
以作者的学术和工程经验为基础,通过工程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提供了对机械、电气、流体和热力系统统一的处理方法。内容涵盖了传统、先进和智能控制,仪器仪表,实验和设计。包括理论,分析技术,常用的计算工具,仿真细节和应用。 《工程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克服了其它有关建模和控制方面书的不足之处,书中的建模都与实际物理系统有关,并阐明了控制系统所适应的特定技术。尽管使用了MATLAB,Simulink和LabVIEW,作者全面地解释了方法背后的要点和解析基础,对给定的系统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以及软件工具的局限性。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读者掌握核心主题,学会在实际中使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