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开亮和郭可谦主编的《中国机械史》记载中国机械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发展到现代化复杂机器的全过程,是记载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机械发展的全书,是一部达800余万字的宏大巨著。该书不仅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机械的发明、应用和演变,而且有大量篇幅介绍了 近代 、 现代 机械工业的诞生、发展史实;突破了行业、学科界线,首次包容了全机械工业古今发展的方方面面史实,是研究中国机械发展的重要成果。
我们摆脱了以生产力和效率为特征的早期计算时代,正迈入一个依靠技术提升个人和社会幸福感的科技体验时代。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那些可以创造社会福祉、开发人类潜能的科技和设计。本书融合了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为积极计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应用框架。此外,来自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机交互学等各个学科的专家们提供了精彩的内容。两位作者解释了幸福的各项指标,包括积极的情绪、自我意识、正念和同理心等,并探讨了如何利用科技提升这些指标。最后,他们为将来的科技发展及设计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美国大学本科机械设计课程的一本经典教材。全书分两篇。第1篇为基础篇,共8章,分别是:设计介绍,材料和工艺,运动与受力分析,应力、应变与挠度,静态失效理论,疲劳失效理论,表面失效和有限元分析。第2篇为机械设计篇,共9章,分别是:设计案例研究,轴、键与联轴器,轴承与润滑,直齿圆柱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弹簧设计,螺纹与紧固件,焊接,离合器与制动器。 本书特别强调综合设计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解析与图解分析计算方法外,还加入了有限元方法,并在本书网站中提供了多
本书是美国大学本科机械设计课程的一本经典教材。全书分两篇。第1篇为基础篇,共8章,分别是:设计介绍,材料和工艺,运动与受力分析,应力、应变与挠度,静态失效理论,疲劳失效理论,表面失效和有限元分析。第2篇为机械设计篇,共9章,分别是:设计案例研究,轴、键与联轴器,轴承与润滑,直齿圆柱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弹簧设计,螺纹与紧固件,焊接,离合器与制动器。 本书特别强调综合设计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解析与图解分析计算方法外,还加入了有限元方法,并在本书网站中提供了多
本书系统论述了现代工程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工程机械现代技术概述与总体设计、工程机械发动机选型及其现代技术、工程机械行驶理论与牵引性能、工程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分析、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设计、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研究、工作装置现代设计、工程机械人?机?环境系统设计、工程机械造型设计、工程机械系统热平衡技术,对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使读者能对工程机械整机设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本书也可供从事工程机械设计、研究、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书。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部分则是说明立如何编制工艺规程,主要是以螺纹、轴类、肯轮、盘类、排气阀与缸套等零什以及丝锥与滚刀、剖分式减速器箱体和零部件装配的工艺规程编制为例进行说明。书中第二章主要介绍的是作者一项填补了而尺寸链及空问尺寸链计算方面李白的研究成果,同时还介绍了有助于正确而快捷地查找几寸链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工序尺寸网络。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使其易于理解和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可供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机械加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IEC 20000)作为目前IT服务行业的可用于组织体系认证的国际标准,是指导IT服务供应商进行服务策划、服务设计、服务运营、服务持续改进的有力实施工具,它也是根据国际上IT服务管理的实践发展而来的,是服务供应商实施一致的专业的服务、有效管理服务过程、提高客户体验及服务满意度的方法。/IEC 20000是一个针对管理流程系统的标准,适合IT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内部的IT部门,也可以是外部的服务提供应商。 /IEC 20000相对于其他成熟的管理体系,其在企业落地的时间并不长,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如何在国内的IT部门或IT服务提供应商中导入该标准,如何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国内相关企业、培训和咨询机构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基于/IEC 20000的IT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第二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情况下,通过一个虚拟组织
安达胜之、坂本欣也、菅野一仁、住野和男、野口和晴编著的《机械公式活用手册》覆盖机械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公式,内容分成10个方面、118个问题,从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机械设计的基本公式,到螺纹、齿轮、轴承、弹簧,以及铆焊接头等零件设计公式,机械加工和测量公式,最后是流体力学和流体机械,热力学和热力机械。本书重点是灵活使用公式,所以没有列出公式的变形、变换式以及说明等,选用的公式具有代表性,每个公式均用例题讲解其典型应用。
本书是信息融合理论的一部专著,全书共分19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融合中的数学基础、信源分类与特性、信息融合的功能和结构模型、分布式检测判决融合、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统计航迹关联、状态估计融合、图像融合、目标识别融合、知识融合、信息融合中的传感器管理和数据库技术、性能评估及实际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