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工业机械手设计》可以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指导书,有助于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在机械系统设计理论教学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机械产品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工业机械手设计》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针对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建模仿真问题,从基本原理、实现方法、技术应用3个层面展开论述。在介绍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概括了典型液压元件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常见仿真软件环境下实现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与优化的技术方法,给出了应用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离子色谱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色谱分离技术,具有快速方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多组分同时分析的特点。自二十世纪70年代离子色谱仪问世以来,很快成为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重要分离检测工具,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离子色谱仪的产品化,是全国仪器仪表行业专家智慧的结晶。为了回顾和记录产学研用各界专家对离子色谱发展的贡献,《我国离子色谱仪发展30年回顾》以我国离子色谱仪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进程为主线,将1983年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情况按艰难起步、万众创新和蓬勃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段整理和编辑,并对中国离子色谱领域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对三十年来我国离子色谱技术的部分发展史料进行了汇编。
机械工业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交货和验收的技术依据,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保障,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广和应用标准化技术,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控制产品制造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规模经济、推进专业化协作将产生重要影响。 为推进机械工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我社对机械工业标准文本按专业、类别进行了系统汇编,组织出版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系列。本系列汇编共由综合技术、基础互换性、通用零部件、共性工艺技术和通用产品五部分构成,每部分又包括若干卷,输送机械卷是通用产品部分的其中一卷。 本卷由我社第三编辑室编录,收集了截止到2007年8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现行标.准179个。其中,
特种焊接技术是指除常规焊接方法(如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之外先进的焊接技术。本书主要针对激光焊、电子束焊、等离子弧焊、扩散焊、摩擦焊、冷压焊和热压焊、超声波焊等一些特种焊接方法,从实用性角度对这些焊接方法作了简明的阐述。突出了这些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给出了相关技术数据及针对一些典型焊接结构的应用实例,可以指导相关应用场合的焊接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本书在保持至第四版特色的基础上,更新了相关内容,突出新颖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特色。 本书主要供从事与产品开发和焊接技术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有关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将创新作为企业的战略已成为很多企业的行动。本书介绍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属于全世界的理论,该理论与多数管理方法或创新技法相比更具有国际化的基础。全书科学地强调了基本概念及联系这些概念的多种模型,同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模型,并介绍了如何发现问题、预测问题及掌握解的进化。本书包含大量习题、工作表及其他表格。 本书可供各领域的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从事创新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使用。
本书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新的设计方法及国家标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所有现代设计和常规设计方法,数据、图表,内容丰富,具有信息量大、标准新、取材广、规格全、常用结构多,并增加了许多外常用的新产品的规格、选用范围、实用性强、查找方便等特点。 全书共分常用资料,机械零部件与传动设计(一)、(二),液压、气动、液力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6卷50篇。 本单行本主要介绍各种类型的失效分析、金属零件损伤的类型、预防及失效判据以及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
本书详细地讲解了现场总线仪表的基本原理,包括现场总线仪表的结构、硬件组成和软件原理:介绍了各种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现场总线仪表、人机界面现场总线仪表、现场总线仪表的功能组态方式,以及全球重要企业的现场总线仪表;给出了现场总线仪表系统的设计、选型和安装调试过程,以及现场总线仪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本书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或作为现场总线仪表技术开发和应用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自动控制、电气工程和仪器仪表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针对起重机械使用环节中,涉及到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作业技术问题,结合当前起重机械依法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的介绍了桥、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的结构原理、安全装置及保护、安全技术要求、安全作业规程、常见故障排除及起重机司索与指挥的基础专业知识。书后还列举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的部分案例,对从事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指南》全面系统地总结阐述了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计量学概论、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技术法规与靠前计量技术文件、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仪器及其特性、量值传递、量值溯源、型式评价、计量授权、计量比对、期间核查、计量测试系统防干扰技术、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计量技术机构的考核与管理、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计量科学研究等。尤其是作者结合多年计量学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提炼的“量值溯源”“计量比对”“期间核查”“计量测试系统防干扰技术”“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计量技术机构的考核与管理”“计量科学研究”等内容,更是系统、科学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可帮助计量从业人员和计量技术机构快速提
《袖珍机械设计师手册第3版》实用性强、查阅方便的机械设计用工具书。该手册按照一般机械产品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材,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工程设计常用的资料数据、数学、力学公式、工程材料、通用零部件的标准规范的设计方法,以及在机械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液压、气动和电动机等,共23章。 手册引用的标准规范尽量取材于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书采用以国际单位为基础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编写方式以直观醒目的图表形式为主,辅以必要的说明和算例,以帮助读者使用手册进行设计。 本手册可供从事机械设计或工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成人教育等工科专业的师生使用。
本手册是在总结国产化和国际齿轮制造先进技术水平、推陈出新及吸收各国的工艺技术,以及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不仅科学性、可靠性、先进性强,而且实用价值很高。 本手册是齿轮工艺水平的综合体现,内容以数据、公式、图表、简要说明和具有实用价值的案例为主要特色。该手册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齿轮工艺常用数据和图表、公式,齿轮常用材料选择和热处理规范,齿轮零件结构要素及几何计算,各种齿轮加工方法与机床调整,齿轮刀具的科学应用,齿轮的检测、量仪及加工误差分析,齿轮加工的辅具、夹具和简单工艺路线等。手册中的表格数据主要来源于生产线,标准采用外现行标准。手册中也采纳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实践经验。 本手册可供工矿企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齿轮工和大专院校、技工学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