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论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反映了锂离子电池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的成果,书中收集了电池及电极材料制造的工艺技术参数和有参考价值的图表。该书是一本理论性较强,又结合锂离子电池生产实践的专著。 全书共分十章,包括锂离子电池概论,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基础,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制造技术,电解液的特性,隔膜及粘结剂,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制造工艺,锂离子电池设计和电池性能检测技术。 《锂离子电池》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化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化工、冶金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此外,可供从事化学电源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涵盖了超导磁体技术的核心领域,包括电磁场理论、场与力的关系、低温技术、交流损耗以及保护措施等。它不仅提供了超导磁体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还融合了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通过深入分析具体案例,本书强化了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书中详细展示了超导磁体设计和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案例分析,同时包含了多个典型磁体的设计流程,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随着我国在超导磁体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本书作为一部专著类参考资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和满足电气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尽快适应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技术要求,使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作者根据几十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跟随我国现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将电气系统工程常用的技术及数据精编成册,以飼读者。 《配电设计手册》包括以下内容: 上篇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内容包括 第1章重点阐述常用电工电气理论基础知识,第2章阐述了电子元器件基础理论知识,第3章常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第4章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第5章常用物理基础知识及计算,第6章PLC控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第7章电工电气工程常用计算公式及快速计算方法,第8章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及校验,第9章电能计量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下篇 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 内容包括第10章变配电系统供电方式及开关类型,第11章
永磁同步电机是有发展前途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机电一体化的电机。本书是一本实用的电机设计工程书,从工程技术设计角度出发,研究和讨论了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时必须涉及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实用设计方法和技巧。本书着重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要素和设计准则、电机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对电机设计时的各种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讲解,其中有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多方面关心的问题,这些都是相关内容的专题讨论,著述的内容丰富、实用、新颖,使读者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种设计参数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对电机的设计观念有所启发。本书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设计方法,用多个永磁同步电机快速设计实例,讲述如何对各种不同的永磁同步电机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设计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应用这些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就可以
本书是一本实用技术手册,它以工业电气安装工程为线索,以实践经验万基础,结合颁发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近年来工业电气安装工程中采用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详细地阐述了工业电气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安装施工、试验调整、试车验收的全部过程和技术要求。同时本手册对软起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智能配电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等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叙述,并着重介绍了这些与工业电气工程密切相关的电气设备、工程材料的选用与安装。 本手册作为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机加等工业企业从事电气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人员的工具书,也是生产企业从事电气管理或电气维修人员的一本简明实用手册。
本书以有关国家及部颁法规、标准、规程、导则、条例、制度等为依据,结合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的主要部件金属监督技术、质量控制与评定、常见金属缺陷和事故分析。 本书注重实用性,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和实例,力求系统性,突出实践性。 本书可供从事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电力建设、电力设备制造(修造)、试验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内容有:有力负荷预测分析;电力电量平衡;火力发电厂和核电厂的厂址选择;变电所的所址选择和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电源规划;网络方案设计;无功补偿;发、输、变电设备的数学模型及网络参数计算,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系统稳定计算;内过电压和潜供电流计算;其他电气计算;经济比较方法;发、变电设备规范及电气参数。书中还给出了设计常用的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数据资料、图表曲线,可供查用、参考。 本手册是电力系统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工具书,也可供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计划、动能经济、调度、运行等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有专业的师生参考。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电力系统带电作业工作经验,推广带电作业技术,规范带电作业操作方法,提升带电作业整体水平,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了《带电作业操作方法》,本套丛书分为3个分册,针对我国带电作业特点,详细介绍了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变电站带电作业的各种典型操作方法,对促进带电作业技术交流、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作业行为、保障作业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带电作业操作方法 第3分册变电站》,共八章,每一个电压等级为一章,具体介绍了交流35、66、110、220、330、500、750kV及直流±500kV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带电作业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带电检测、带电检修、带电断接引线和带电清扫/洗等内容。 《带电作业操作方法 第3分册变电站》可供从事变电站带电作业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
本书总结30多年来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运行经验,对外各种不同类型的微机保护以动作判据为起点,结合运行经验讲述保护整定计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全书着重讲述和讨论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发电机变压器组微机保护和高低压厂用系统中高低压电动机、高低压厂用变压器、高低压厂用馈线常用的各种不同类型微机综合保护以及发电厂电气自动装置的整定计算方法,书中列举不同类型保护应用不同容量、不同机型的整定计算实例。并介绍发电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以外的其他运行技术问题。本书主要针对大型发电机组同时亦适用于中小型发电机组继电保护及电气自动装置的整定计算;高低压电动机及高低压厂用变压器的整定计算.同时适用于大中型工矿企业用电设备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本书可供设计、运行、制造、科
《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主要论述大规模风电集成到现代电力系统的有关重要问题,包括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电力系统对风电并网的要求,含风电的电力系统的分析、规划、运行和控制等,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风电知识体系。《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适用于风电场(厂)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对风能领域感兴趣的任何人员,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为总结变压器类设备运行事故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防范同类事故发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组织编写了《变压器类设备典型故障及缺陷案例汇编(2011~2018年)》,共收录了2011~2018年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备的77例典型故障及缺陷,其中电力变压器(电抗器)64例、电流互感器8例、电压互感器5例,并对各案例按情况说明、检查情况、原因分析、措施及建议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变压器类设备典型故障及缺陷案例汇编(2011-2018年)》可供变压器类设备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有助于提高变压器类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水平。
为了进一步强化配电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施工质量,合理布置施工力量,有序安排施工流程,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余延武等编写了《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例》。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例》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三措一案”(配电网工程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及施工计划方案)管理及《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典型设计(2016年版)》等要求,给出了架空线路、台区、电缆线路、环网柜、开关站等编制实例。每个实例对施工关键环节均作了具体要求,整个施工环节(包括前期)进行了安全、质量、进度全覆盖监控,此外,还增加了现场勘查等内容,使作业方案更符合现场实际。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例》可供各供电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以及从事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施工、安装、生产
本书结合当前500kV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图纸及国家或地方性的规程规范,对各种回路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主要包括220kV双母线启动失灵回路、3/2断路器接线下断路器失灵、失灵及过电压启动远跳回路、主变断路器失灵回路、电压电流回路、各种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控制回路、冷却器控制回路等,让读者可以学习到目前各种保护装置原理图、断路器控制回路图及回路的设计理念等,更主要地为了让读者通过本书能学会如何看现场各种二次回路,从而提高变电站值班人员在事故处理、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 本书主要供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参考。
机器人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条件艰苦、高危等作业领域。《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在借鉴外相关领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研究实践工作,对输电线路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巡检需求分析、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巡检机器人行走动力学分析、输电线路单挡距除冰机器人设计、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无人飞机输电线路巡线技术、高压绝缘子检测机器人技术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 《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融理论于科学试验,讲解通俗易懂,适台电力系统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