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8)(精)》讲述了:2008年正值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5周年。五年来,运营公司秉承追求卓越、持续创新的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发展步伐日益加快。2008年《年鉴》适应公司发展形势,提高编写立意,进一步优化编写细节,在新闻稿中增加了回顾五周年的内容;在章增加了电站简介及公司年度主要业绩,便于读者掌握电站的基本情况,概览安全生产、生产准备、区域运营等各方面的主要业绩;对第二、三章的机组运行状态及第六章的机组大事记进行了优化。其他内容保持了与2007年相同的架构,仍将两电站相对独立的生产运行部分分开编写,各成独立章节;其余章节均采用两电站统一编写的方式。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海上风力发电具有环境污染小、风况优于陆地、风湍流强度小、风切变小、各种干扰限制少及不占土地等优点。我国沿岸O~20m等深线的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kw,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潜力在海上。《海上风电场建设技术与实践》针对海上风机结构设计及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在海上测风塔设计及建设、近海风资源评估、海上风机基础结构、海上环境荷载的影响、近海风机桩基检测与评价、海上风机建设运输与安装、潮间带风机基础结构型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以为从事海上风电场建设和类似工程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介绍了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超超临界(百万)机组建设先进的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施工概况、主要工作量、施工管理、建筑专业施工、锅炉施工、汽轮机专业施工,电气专业施工、其他专业施工以及展示施工进度的现场图片。资料来源于建设工地。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百万机组的整个施工过程。 本书可作为电力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工作资料,也可作为电力建设培训教材。
为配合国家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26860—2011)贯彻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组织编制了《国家标准〈电力(业)安全工作规程〉(GB26860—2011与DL409—1991)考核题库(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一书。本书按照规程条文的规定分别列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和问答题五种考试题和解答,具体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作业要求、安全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线路运行与维护、邻近带电导线的工作、线路作业、配电设备上的工作、带电作业、电力电缆工作,并附有电力线路二种工作票格式、带电作业工作票格式、紧急抢修单格式、绝缘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及周期和要求、标示牌式样、操作票格式等。
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主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构成原理、性能、运行规定、运行维护、操作等。章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其余六章按自动化系统装置的不同分别介绍,包括:CS-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RCS-96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BSJ-2200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PowerComm 2000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PS 6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BZ 8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本书不仅可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电力工作者及电力工程类大、中专学生的技术参考书。
sg nnh主要介绍了用于风力发电的各种发电机以及电气系统基本原理和控制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变压器、变流器、笼型感应发电机、绕线转子感应发电机、电励磁同步发电机、永磁同步发电机、双馈发电机、风力发电用其他发电机、电器元件及发电系统的维护。《风力发电机的原理与控制》可以作为大学本科、技术专科学校以及各类风电技术培训班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风电场和风电主机或配套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风电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本书介绍了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的背景和技术,内容包括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风机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基础技术,以及风能、太阳能、储能联合发电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本书重点介绍以风能、太阳能为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型发电系统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系统核心内容和应用前景。在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外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与相关规划。 本书可作为从事风能、太阳能、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为4章,从电气设备测试的基本技术到现场操作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气设备的现场试验及检测技术,内容包括实际测试的基本技术、电气设备的测量及试验技术、造就人机和谐环境的测试技术及电气设备的测试技术。书中配有大量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插图和照片,生动详细地讲解了电气设备的测试原理与具体操作方法,并附有实际数据供读者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配图翔实、实用性强,既可作为相关院校工程现场测试及试验领域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电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手册。
孙强、郑源主编的《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丛书》之一,共分10章,分别是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概述、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风电场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预防与事故处理、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技术、海上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以及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实例分析。本书有针对性地介绍了风电场的构成、风电场的维护、海上风电场的现状等方面的知识,覆盖范围广,图文并茂,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本书既可以作为从事风力发电工作的各类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涵盖了风力发电系统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领域:风力资源、风电场微观选址、风力机类型、风能转换系统、风电场数学建模、风电机组控制系统、风电机组优化控制器、风能转换系统优化设计准则、变流器控制、变桨距控制系统以及风电系统实验设计等诸多方面。书中详细给出了风电系统控制部分的技术细节和具体实现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双重手段,对不同控制策略下所得到的详实波形进行了对比分析,有的工程理论价值和工程借鉴、示范作用。本书适用于从事风力发电行业、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行业、风电控制系统、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工程师参考,亦可作为风电控制系统工具手册使用,尤其适合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介绍了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的背景和技术,内容包括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风机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基础技术,以及风能、太阳能、储能联合发电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本书重点介绍以风能、太阳能为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型发电系统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系统核心内容和应用前景。在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外风光互补与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与相关规划。 本书可作为从事风能、太阳能、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根据外能源现状,回顾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和我国发展目标,系统分析了生物质的分类、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常见的生物质利用方式,重点论述了农林废物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发电、沼气发电以及生物质制氢燃料电池发电工艺,并介绍了外大量工程实例,使读者对生物质发电技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生物质作为一种以碳水化合物为基体的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取代煤炭和石油,为人类提供化工原料和能源。本书对常见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及其系统工艺进行较全面的介绍。编著者根据多年对生物质发电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编写了此书,以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工程师等参考。
本书第2版与版结构完全相同,共分3篇10章,其篇幅约比版增加50%以上;仍保持版的写作风格,突出其实用性,重点是对与电煤相关的基础知识、采制样及主要检测项目中的技术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以提高煤质检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第2版仍以阐述标准检测方法为主,深入浅出地讲明检测原理及其技术要点,同时将外的、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的采制样及特性检测技术介绍给读者。在第2版本中,刻意增加了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锅炉运行及环境保护方面基础知识,以期使读者能更好地开拓视野、增长生产知识,全面提高对煤质检测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实际工作水平。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海上风力发电具有环境污染小、风况优于陆地、风湍流强度小、风切变小、各种干扰限制少及不占土地等优点。我国沿岸O~20m等深线的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kw,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潜力在海上。《海上风电场建设技术与实践》针对海上风机结构设计及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在海上测风塔设计及建设、近海风资源评估、海上风机基础结构、海上环境荷载的影响、近海风机桩基检测与评价、海上风机建设运输与安装、潮间带风机基础结构型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以为从事海上风电场建设和类似工程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