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973”计划“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性专著,详细介绍了与水泥熟料生产、工业废弃物利用、水泥的使用等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提高水泥熟料胶凝性的高阿利特熟料体系、含硫铝酸盐的硅酸盐熟料体系和复合熟料体系的研究,阿利特的结构变化和硫铝酸盐的形成动力学;煤矸石活化、粉煤灰活化和钢渣活化制备辅助胶凝材料,活化的方法和机理,活化的效果等;高性能水泥水化过程与控制、水泥石结构形成与优化、环境行为和破坏机理等。 本书内容代表了近年来水泥领域基础研究的水平,对于水泥和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水泥生产和应用具有
透明陶瓷是先进陶瓷材料中十分独特的一个分支。就其化学组分、相结构和制备工艺以及发到有要求而言,透明陶瓷是当前先进陶瓷领域中化学与相组成最为纯净、致密度、工艺要求严格,同时性能要求最苛刻的一类陶瓷材料。本书一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外特别是我国在透明陶瓷研究与开发中的进展,另一方面也以较为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透明陶瓷的知识、发展和应用,可为更广泛的读者较全面了解透明陶瓷这一领域提供参考。章简要介绍透明陶瓷的概念和光学透明特性;第二章主要介绍并讨论了透明陶瓷的工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灯用透明陶瓷氧化铝陶瓷部件的制备与应用;第四章论述了激光陶瓷的发展以及我所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进展;第五章介绍透明闪烁陶瓷,重点介绍了我所在这方面的工作;第六章简述了透明陶瓷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第七章是总结
本书是全世界本系统、全面地介绍陶瓷材料挤出成型技术的书籍,介绍了结构陶瓷、日用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的挤出成型技术。本书分别对挤出成型技术的历史,挤出成型的原理,挤出成型坯体材料的流变学特性,挤出成型的添加剂,挤出成型的摩擦学原理及磨损防护,挤出成型主要部件(如模具、压力头、螺旋绞刀、内衬、抽真空系统等),以及对挤出成型的计算机模拟做了详细的论述。每一章的内容由该方面的欧洲著名专家学者执笔。本书是陶瓷材料挤出成型(包括砖瓦挤出成型和高技术陶瓷挤出成型)工程和工艺方面很好的教科书,适于该方面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查阅;同时该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的陶瓷制造工艺与材料、陶瓷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与装备专业的教学科研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对瓶罐玻璃、器皿玻璃、艺术玻璃、仪器玻璃、医药用玻璃、保温瓶玻璃、电光源与照明玻璃的品种、成分、原料、熔化、成型、退火、加工、检验的工艺、技术与设备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日用玻璃、硅酸盐、轻工行业的设计、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阅读,也可作为日用玻璃行业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大专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在全面介绍石灰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基础上,重点指出石灰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本书作者是国内冶金石灰方面少有的几位专家之一。
《工业副产石膏研究报告汇编》是江苏一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在工业副产石膏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的总结。内容除了包括已在应用的建筑石膏、粉刷石膏、高强石膏、模型石膏、石膏晶须、硬石膏胶结料等外,还包括正在研究的项目,如硫酸盐复合水泥、石膏晶须造纸、硬石膏合成纸、煅烧硬石膏制备工艺及其胶凝性能、石膏分解制酸等各类工业副产石膏应用。《工业副产石膏研究报告汇编》适用于从事与工业副产石膏有关的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阅读。
本手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用陶瓷原料、配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各生产工序相关的技术参数与其工艺参数和制品特性间的关系、各种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排查方法等。本手册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图表的形式,直观而详细地表述了工艺参数与半成品和成品的各相关技术参数间的各种关系、在日用陶瓷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缺陷的成因及其具体的排查方法,使读者更便于理解和应用,更准确、更快捷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和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本手册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可作为日用陶瓷专业用工具书,供日用陶瓷生产线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阅读,也可供相关的陶瓷机械和陶瓷窑炉等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陶瓷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共四篇,首篇总论以独特见解论述中国水泥品种的发展和分类,精练地概述各品种的基本特征,第二、三、四篇全面介绍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性能和应用。特别要提出的是,作者在本书中撰写了水泥化学新的一章——硫铝酸盐水熟料化学和水化化学,它们分别是生产篇和性能篇的理论基础;在应用篇中列举了一系列应用实例,这些实例充分说明了硫铝酸盐水泥目前推广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本书是一本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专著,可供下列人员阅读:水泥与水泥制品行业的企业、科研和设计院所职工;建筑工程部门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职工;建工与建材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等
本书是玻璃加工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介绍了玻璃镀膜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各种加工工艺,包括阳光控制膜、低辐射膜、自洁净膜、电磁屏蔽膜、光伏用透明导电膜的加工制备方法,以及这些镀膜玻璃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检测等。本书可供从事玻璃镀膜加工的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阅读,玻璃深加工领域的相关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可参考使用。
故宫博物院藏有古窑址调查标本3万多件,以明、清时期为主的陶瓷残片4万多片,另有基本成型的残损瓷器近1万件,其中不少品种弥补了我院完整器收藏的空白,个别品种在海内外也属罕见。此次从初步整理完毕的9000多件基本成型的残损瓷器资料中筛选出550件编辑成书。卷一收入时代为商—明,卷二收入时代为清代各朝。内容丰富,品种繁多,是对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观摩室极好的补充说明。
本书在综述外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与氧化锆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材料学的角度,分别阐述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与氧化锆陶瓷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工作,较系统介绍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氧化锆陶瓷基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类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并附有英文图(表)注。本书可供从事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材料专业师生使用。
本手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用陶瓷原料、配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各生产工序相关的技术参数与其工艺参数和制品特性间的关系、各种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排查方法等。本手册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图表的形式,直观而详细地表述了工艺参数与半成品和成品的各相关技术参数间的各种关系、在日用陶瓷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缺陷的成因及其具体的排查方法,使读者更便于理解和应用,更准确、更快捷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和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本手册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可作为日用陶瓷专业用工具书,供日用陶瓷生产第一线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阅读,也可供相关的陶瓷机械和陶瓷窑炉等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陶瓷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混凝土徐变与收缩》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论述了混凝土的徐变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徐变及徐变恢复、徐变机理与流变模型、试验仪器设备、常荷载下徐变的计算方法、变荷载下徐变计算理论、各种混凝土的徐变,以及混凝土应力松弛系数计算方法等。下篇系统论述了混凝土收缩问题,包括收缩变形种类、影响因素、收缩机理、试验仪器设备及试验方法、估算收缩的方法,以及各种混凝土的收缩与减小收缩的措施等。 《混凝土徐变与收缩》阐述了作者的多年研究成果,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文献资料。本书可供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冶金等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耐火材料显微结构》是一部以相的形貌和共生组合的图像内容为基本素材,来论述耐火材料显微结构的形成与演变的理论专著。全书共九章,涉及硅砖、高铝砖、烧结和电熔莫来石、刚玉制品、烧结和熔铸AZS制品、镁铬系制品等诸多品种。
陶瓷釉料的生产是提高日用陶瓷与建筑陶瓷品质与价值的关键技术,深受陶瓷生产企业及应用者的重视。本书按釉料烧成温度及色彩分类,精选了800多个釉料配方,分别介绍了其配方组成、特性及其应用情况。所选配方大多是作者从多年科研及生产中总结出来,并经过实践验证了的,是从事陶瓷生产的企业难得的参考资料,也对陶瓷釉枓研发人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书全面论述了沥青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生产、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沥青材料综述,石油沥青成分、组成和结构,沥青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胶体性质,沥青的流变性质,石油沥青的路用性能,道路沥青技术标准和要求,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沥青再生技术,沥青生产和应用,沥青材料基本试验,沥青分析鉴定主要方法等。全书论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结构严谨。 本书综合了沥青材料各方面的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书可作为材料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沥青材料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还可作为从事道路建设、公路维护和其他沥青材料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有:稀土相关知识,稀土陶瓷的制备与研究现状,稀土改性钛酸钡陶瓷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稀土改性锆钛酸钡陶瓷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稀土改性钛酸铅陶瓷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稀土改性导电陶瓷粉,掺合型导电涂料的制备和稀土改性陶瓷粉导电胶的制备。本书可供从事稀土材料、陶瓷材料和电子材料的科研和生产的科技人员以及各高等院校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复合材料等专业的师生,尤其是广大的研究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