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在岩石力学和地质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岩质边坡的概念、类型、稳定性评价和分析方法,这为进一步深化研究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岩体力学问题、边坡加固问题等提供必要的借鉴;系统总结了露天矿边坡监控量测和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并且探讨了目前边坡加固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原理和相关理论,为露天矿边坡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手册详细论述了选矿厂设计的前期工作,选矿厂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内容提要,矿产品质量标准及要求,采样和选矿试验要求,工艺流程的制定和计算,设备的选择和计算,取样、计量、检测与控制,贮矿设施,试验室、化验室及药剂设施,厂房布置与设备配置,技术经济与工程概算,选矿指标及选矿厂实例,选矿设计电算方法等主要内容。本书主要供选矿设计工作者使用,科研和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精)》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近15年来所取得的100余项与锚杆支护技术有关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外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具体内容包括煤巷锚杆支护理论、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技术、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支护材料、施工机具和工艺、矿压监测仪器与技术、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煤巷快速掘进技术及现场应用实例。
《铁矿石优化配矿实用技术》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铁矿资源概述;高炉炼铁精料要求及冶金性能检验;铁矿石评价及采购原则;铁矿石性能与科学配矿;铁矿烧结技术;铁矿烧结、球团发展与降本增效。 《铁矿石优化配矿实用技术》适用于钢铁冶金企业铁矿石采购人员、成本管控人员、高炉烧结配矿人员和基层烧结工人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全面、系统介绍矿物加工领域理论与应用研究新进展情况的专著。全书共20章,-11章为基础篇,论述颗粒及其集合体在几何特征、堆积、物理、界面化学、机械力化学、流体力学、流态化和粉尘爆炸等方面的性质及变化规律;2-20章为应用篇,总结和介绍矿物加工方面的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包括细粒、微细粒矿物和物料的制备、分选、分离与回收利用,高浓度水煤浆及超纯煤的制备,流化床干法选煤,矿物表面处理与改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本书可供从事颗粒或粉粒体技术及矿物深加工技术工作的研究、生产、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共分八篇,内容包括:稀土概述;稀土资源状况;稀土采矿和选矿;稀土冶炼;稀土材料;稀土应用市场;稀土行业政策;世界主要稀土企业等。本书浅显易懂,适合于关心、从事稀土行业管理、生产及教学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是《采矿实用技术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矿山地压监测中常用方法的设备、具体测量步骤、注意事项、测量参数、参数分析等,并列举了多个矿山工程应用实例,同时也适当介绍了地压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 本书从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注重现场设备的操作使用,适合于矿山采矿一线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参考。此外,由于地压监测属于岩土工程的一部分,本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采矿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共分两篇,篇为粉碎机械,包括颚式、反击式、锤式、环锤式、链式、笼式、圆锥式、辊式、主轴式等破碎机及涡流式、离心式、冲击式、气流式等微粉碎机,以及球磨机、棒磨机、管磨机、自磨机、摆式磨机、振动磨机等。第二篇为筛分机械,按激振源分为激振器和振动电机两大类。包括圆振动筛、直线振动筛、热矿筛、旋振筛、概率筛、水煤浆筛、节肢筛、弛张筛、振网筛、弧形筛、化肥筛、重型筛、滚筒筛、固定筛等。共编入破碎筛分机械20余品种上千种规格。 本书对上述机械均收集了、进的型号、系列,并保留了传统实用又无新型号替代的设备,在设计选型、技术特性、结构尺寸等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文、图、表并茂,查阅方便。内容深度可满足基础工程设计和详细工程设计的需要,对工厂设备更新选型也提供了极大方便。 本书可供化工
本书分为金属矿和煤矿编。金属矿编主要论述了我国古代金属矿开采工程技术(包括找矿、采矿、选矿)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成就,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时间跨度为史前到19世纪中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书理清了中国古代金属矿开采的历史发展过程。煤矿编则以史料为基础,以技术发展为线索,综合分析,断代分章,传统技术专章叙述,着重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反映中国古代煤炭工程技术发展的客观过程,力图阐明中国古代煤炭开采工程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内在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