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综合运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仿真、网络、统计分析等理论和方法,从我国武器装备管理的实际出发,考虑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不确定性的特点,深入浅出地介绍武器装备项目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进度与费用的联合分析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管理教材和著作,其中主要包括了作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着重突出学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融入了武器装备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还系统介绍了大量的应用案例研究。
由钱杏芳和林瑞雄等编著的《导弹飞行力学》主要内容有: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运动方程组的建立、简化和解算;方案飞行弹道;导引飞行弹道;初始假弹道;导弹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导弹弹体的纵向动态特性分析;滚转导弹弹体动态特性分析;导弹运动的自动稳定性控制。 《导弹飞行力学》为高等院校导弹总体设计、导弹制导与控制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其他与导弹有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参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革命经历了以简单“要素集成”为特征的互联互通、综合集成的联合作战,正在进入以“万物互联”为标志的多源信息融合的网络中心战阶段,未来即将迈向以“数据计算”为支撑的智能化作战阶段。智能化战争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为核心、以“智力对抗”为根本的一种全新的作战形态。本书通过全面分析影响战争的战略因素,深入剖析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战争的颠覆性影响和作用,洞察和把握未来战争正在向高阶多维迈进的重大趋势,重点阐述了未来智能化战争的核心本质、基本要素以及主要特点,详细构画了未来智能化战争的七种作战样式和典型应用背景,同时简要介绍了智能化技术。本书既可以为专业人士带来启迪和思考,也可为广大普通读者提供未来时代的精神食粮。
本书基于战斗机的作战使命以及设计特点,结合综合保障工程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了战斗机的保障特性、维修要求与保障系统的研制流程、方法、结果及应用效果。内容涵盖战斗机保障要求确定、保障特性设计、全寿命周期维修方案制定、面向作战效能的保障方案构建、作战保障能力评估等,强调在工程研制中维修、保障应如何设计,包括流程、体系、方法等,并前伸到论证、指标分配,飞机设计、四性设计、系统设计,后延至保障特性 、评估,不涵盖战机服役后的维修、保障技术本身以及部队如何开展保障,是一本从工程研制层面研究战斗机维修保障问题的著作。
本书综合考虑无控火箭有控火箭和部分新型弹种,较为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了野战火箭的外弹道理论,包括:零攻角时作用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火箭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组、火箭质心弹道求解、火箭刚体运动微分方程组、尾翼式低旋火箭的扰动运动和散布分析、高速旋转火箭的扰动运动和散布分析、起始扰动机理及优化、特殊情况下的锥摆运动、非制导尾翼火箭的能量控制与气动控制、制导火箭空间运动方程组、远程火箭高空弹道分析、大长细比火箭柔体弹道分析、火箭子母弹弹道分析、火箭末敏弹弹道分析、火箭巡飞弹弹道分析和野战火箭射表编制等内容,可为外弹道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分别从现代兵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域特性分析、兵器反馈控制系统校正设计、内部描述的状态空间表达、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设计、控制、数字控制系统设计、鲁棒控制系统设计、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等诸多方面,系统介绍了现代兵器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典型应用。书中的例子和习题大多取自控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新颖且恰当。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鱼雷制导系统设计、线导与惯导的应用研究,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相关鱼雷定位技术的有关研究成果总结升华为本书内容。本书共分8章,其中:章对鱼雷定位技术的基本问题、线导技术、惯导技术进行了概要性介绍。第2章对鱼雷目标跟踪的基本问题、目标跟踪与定位方法及导引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第3章叙述了雷上和艇上放线机构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建立了两种放线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模型。第4章分析了鱼雷有线制导信道的特性,鱼雷线导指令和遥测信号的形成及传输体制,重点描述键控信号的形成和解调及工程应用中差错控制与纠错编码。第5章对光纤制导中的光纤损耗、光纤放线、光纤传输的工作方式及信息传输模式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第6章在简要介绍鱼雷用敏感元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鱼雷捷
本书叙述了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车体与炮塔、传动系统、变速机构、转向机构、操纵系统、悬挂系统、减振元件以及履带推进系统等系统和部件设计 的特点。 本书以坦克为主, 兼顾其他装甲车辆内容,包括对设计的要求、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性能和强度的计算、结构设计及其分析评价等, 共9章内容。 本书可供装甲车辆工程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也可供从事装甲车辆研究、设计、试验和制造工作的同行参考,希望藉此推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领域的发展。
《太空战:战略、原则与政策》主要针对两类读者:作战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太空战:战略、原则与政策》所提出的太空战略可为未来作战中需要了解太空战复杂性的军事职业人员提供参考。章和第2章讨论了太空军事战略的研究背景,以及关于太空战略一些已有的研究方法。第3章介绍了朱利安·科贝特爵士提出的海洋战略,这一战略是《太空战:战略、原则与政策》研究太空战战略原则的模板。第4至13章详细讨论了太空战重要的概念和原则。4章将这些概念和原则与其他一些受到高度关注的太空战观点进行了比较。
本书对武器装备体系的本质特征、原理规律进行探索,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必须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探讨武器装备体系复杂性的根源和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武器装备体系的涌现性产生与形成机制,阐述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静态演化与波及效应分析方法、面向流程重构的武器装备体系动态演化分析方法和可实施准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武器装备体系工程实施过程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工程V++模型、面向任务基于能力的武器装备体系需求分析框架和武器装备体系一体化设计方法,形成了两种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分析方法、武器装备体系集成机制与集成效应评价方法等。另外,还分别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武器装备体系的应用层面上,分析阐述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新发展趋势。
本书站在防空导弹的使用和系统的分析角度,总结了自防空导弹诞生以来各主流型号的导弹系统设备原理。详细阐述了弹上各主要设备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及其技术特点,注重了对新型防空导弹设备的原理论述。全书分为9章,以防空导弹的组成为主线,内容包括导弹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引战系统、能源系统、动力系统、弹体结构等。本书可作为防空导弹部队技术保障人员、军内外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兵器研制部门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教材。
目标威胁评估是对战场信息处理和利用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火力体系优化运用的先决条件,是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必要手段。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陆战场目标威胁评估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陆战目标威胁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建立方法、评估指标的量化原则与量化方法、评估指标的赋权方法、单目标与集群目标威胁度评估与排序方法,并通过评估实例说明了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等。 本书可作为从事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研究的科研人员、硕士与博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对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感兴趣人群阅读。 本书集作者自己多年来对以陆战场作战目标威胁评估技术的研究心得,并吸收、借鉴他人研究成果而成。
《军事智能化技术及应用》围绕军事智能化的建设重点和发展趋势,以智能情报的获取和处理、智能作战决策和计划拟制、智能武器装备、智能作战样式为主线,以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阐述智能化作战的内在本质和制胜机理,结合目前非常先进、非常典型的应用案例,剖析了智能化技术支撑和驱动下的作战形态,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技术进展以及军事应用现状,并针对人工智能风险,分析了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 《军事智能化技术及应用》适合军队科技人员、从事国防科研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作为军事院校军事智能化技术及应用相关课程的教材。
本书综合考虑无控火箭有控火箭和部分新型弹种,较为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了野战火箭的外弹道理论,包括:零攻角时作用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火箭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组、火箭质心弹道求解、火箭刚体运动微分方程组、尾翼式低旋火箭的扰动运动和散布分析、高速旋转火箭的扰动运动和散布分析、起始扰动机理及优化、特殊情况下的锥摆运动、非制导尾翼火箭的能量控制与气动控制、制导火箭空间运动方程组、远程火箭高空弹道分析、大长细比火箭柔体弹道分析、火箭子母弹弹道分析、火箭末敏弹弹道分析、火箭巡飞弹弹道分析和野战火箭射表编制等内容,可为外弹道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由章~第7章构成了测试基础篇。下篇由第8章~3章构成了火炮射击过程中具体动态参数测试篇。章概论,介绍了火炮动态测试的意义、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等内容;第2章信号分析基础,介绍了测试中常用信号的描述及分析方法;第3章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阐述了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第4章误差估算与数据处理;第5章常用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介绍了传感器基本概念及常用传感器(电阻应变式、压电式、光电式、电感式、电容式、霍耳式)的工作原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测量电路等内容;第6章是计算机测试技术,介绍了计算机测试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及虚拟仪器;第7章是测试系统设计;第8章弹丸飞行速度测试,介绍了3种测速方法的测试原理、所用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第9章压力测试,介
《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原理及应用》是一部系统论述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同异反理论和技术的专著,构建了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联系数表征,同异反联系数决策、评估、聚类等集对原理和应用技术体系。 《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原理及应用》共9章:首先,建立了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原理及运用架构,介绍了构成装备试验与评估同异反原理体系的同异反技术体系和同异反方法体系;其次,研究了试验与评估数据的同异反模型构建方法和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雷达及雷达侦察装备等典型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指标的同异反描述模型实例;然后,建立了基于同异反联系数的预测,基于集对势、择近原则或相似原则的决策,基于专家意见的同异反决策,基于评价等级或主值的同异反评估等模型,并通过案例对所提模型的合理
本书论述了核爆监测装备技术的基础性问题,以及实现核爆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光辐射、电磁脉冲、电离辐射、冲击波、次声和放射性烟云及沉降、数值模拟技术、探测与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核爆监测的主要干扰源等内容。
本书针对防空雷达飞机目标识别的难题,以“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具体方法-实验验证-工程应用”为研究主线索,考虑实际雷达、飞机和环境等主要因素,结合实际雷达回波数据,重点研究飞机目标特征产生的物理机理、回波特性的数学建模、回波中相对不变特征分析和提取方法、调制特征应用与分类识别器设计等理论与技术内容,还简要介绍了适合防空雷达目标识别实际的一些新的识别方法与技术。 本书可供雷达预警探测理论与技术领域,特别是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
《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与审核》是一本有关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与审核的新书,也是一本驻厂、所军事代表实施武器装备质量审核的新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的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和承制单位内审、外审的要求、做法、市级审核的案例和注意事项。 《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与审核》分八章,即包括:综论、装备研制质量工作策划、装备研制质量管理、装备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审指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检查与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