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由全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信息网组织全国水利水电施工界的各专业的单位和专家历经数年之艰辛编写而成。本书是其混凝土工程卷,书中结合颁布的有关规程标准,总结了我国近十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汇集了我国很多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数据资料。内容涵盖水工混凝土施工规划,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模板、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措施,混凝土接缝灌浆,混凝土施工原型观测,碾压混凝土施工,砌石坝施工,特种水工混凝土,混凝土缺陷修补等。本书内容,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是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详细阐述了边界元方法/无奇异边界元方法、 水波消波方法、水波与浮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建 立了水波辐射/绕射数学模型,分析水波与浮体相互作 用的数值计算结果及相关现象,力图揭示现象背后存 在的问题。 本书既可作为研究生相应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 本科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参考资料,还可为从事船舶与 海洋工程相关专业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有关冲击弹性波检测混凝土质量的理论、方法和工程经验,包括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冲击弹性波的基本理论、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弹性波CT技术、瞬态表面波谱分析(SASW)方法、冲击回波(IE)方法、瞬态表面波测试裂缝深度技术、冲击弹性波测试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和耐久性劣化技术、冲击弹性波测试不同混凝土试件弹性波速度的方法、以及桩、杆和索等结构质量的检测等。本书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无损检测的技术体系。本书在兼顾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论述的同时,更注重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族劳动人民为征服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消除水害,开发水利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极其丰富的史籍中,记载着水利事业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水利技术是生产力,水利事业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总结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是研究我国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也会有的借鉴作用。 我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我国水利发展的简要进程以及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分析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为了较好地阐明以上内容,本书采用以水
《河流泥沙动力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河流水力学基本原理,泥沙的特性、沉速、起动、沙波运动,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及计算方法,高含沙水流和异重流等。 《河流泥沙动力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入浅出,便于自学,注意推陈纳新,反映了外新的主要科研成果。除作为水利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外,还可供从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含航道整治工程)的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治河全书》采用天津图书馆所藏孤本影印,经图书馆有关专家鉴定为清进呈本。是书为清康熙年间进士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时纂辑。包括上谕、治河事宜、奏章等内容,记载了我国运河、黄河、淮河三大水域的源流支派、地理位置及历年对其治理情况等,其中对各河道的形成、流向、堤坝修筑、防汛等事宜所记尤为详细。书中还附有彩色绘图,工细精致,精确地反映了三大河流及各支流的全貌。 该书内容翔实,史料性强,是研究清代治河工程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今天的治河工程也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