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长江三峡工程水库为研究背景区,以雅砻江二滩、白龙江宝珠寺和大渡河龚咀水库为类比水库,采用野外调研、物理模拟、数值分析、遥感监测、理论分析等手段,查明了类似于三峡库区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地质条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塌岸成因机理、模式和演化过程、塌岸预测评价理论方法与防治技术、塌岸信息管理与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实际应用于三峡水库及我国在建或已建多座山区河道型水库,取得了显著效益。全书共四篇14章。篇主要阐述了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三峡、二滩、宝珠寺和龚咀水库)塌岸地质环境、岸坡形态和结构类型、水库水动力条件;第二篇重点阐述了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机理、模式、参数,塌岸预测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塌岸危险度评价方法及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由李浩良、孙华平主编,本书专门阐述抽水蓄能电站生产与运行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30章,主要内容包括:抽水蓄能电站作用和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设备运行与维护要求、电站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本书取材以反映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主,同时也适当介绍其他类型抽水蓄能机组和外有关的先进技术,并侧重于介绍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生产与运行管理的实际经验。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适合各类型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培训学习,也可作为从事抽水蓄能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都江堰这一以水利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岷江相依相存,在永远不息的急流中历经2200多年依然生机勃勃。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都江堰无言地传递着水利与文明的渊源,展现着水利与自然和谐的无限魅力,都江堰与成都平原息息相关。本书将都江堰的历史还原于它所依存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梳理了都江堰极富区域特点的工程技术、水管理、水神崇拜的渊源、发展脉络和形态。它引导读者回望历史,发现传统水利建筑之美,探寻水利文明丰富的内涵,当然也将从中感悟古代工程技术的局限以及可以借鉴的优点。全书图文并茂,一些珍贵图片是首次发表。 本书适用于从事水利的专业人员,以及对土木工程史、历史、地理等有兴趣的人群。
《汾河水库志》以水库为主,简介全流域概貌,古从略,今从详。《汾河水库志》既记事,亦记人。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如同一事件在不同时间发生者,以追述和补述的办法编排在一个条目中。为使读者扼要了解全志内容,列概述于卷首,附大事编年于卷末。《汾河水库志》使用语体文记述之,以志为主体,辅以图表、黑白照片、附录等。全志结构分章、节两个主要层次,节以下各目用数字序号排列,即一、(一)、1.(1)……;文字使用国家统一公布的简化字;单位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本志采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历史纪年,则以汉字表示。
《高土石坝筑坝技术与设计方法》对近年来作者从事高土石坝设计工作所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高土石坝发展及研究现状、高土石坝计算理论与方法、高面板堆石坝设计指南、高心墙堆石坝设计指南、高土石坝工程建设、工程安全评价及反馈预警系统、高土石坝运行维护与健康诊断、高土石坝碳足迹与能耗分析以及高土石坝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等。《高土石坝筑坝技术与设计方法》可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
《景观实录合集(1)》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主题景观设计,包括获奖景观、都市垂直花园、屋顶绿洲、水景设计与营造、室内花园和可持续景观设计。书中收录了自外设计师的精彩项目案例,通过丰富的技术图纸、实景照片以及详尽的案例说明加以展示。同时还邀请一些相关景观设计师,以他们独特的视角,阐述他们对于景观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使读者全面了解景观设计的应用成果和设计趋势。
乡土建筑当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它们不很高的历史文化的认识价值,对建筑工作者来说,还可能有一些直接的借鉴价值和审美陶冶的价值。没有乡土建筑的中国建筑史也是残缺不全的。
本书介绍了凤山水城门、六部桥、严官巷36-3号建筑、南宋遗址陈列馆、太庙遗址、市委党校图书馆、永和祥南货店旧址、鼓楼等古建筑。
本书是世界建筑大师系列丛书的《詹姆斯·斯特林》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部分介绍了詹姆斯·斯特林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了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包括综述、评论和演讲;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和评价了斯特林的5个经典建筑作品;第四部分则简要介绍了斯特林的其他18个主要建筑作品。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各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