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的知识库。六个月前,筹备工作组出版的《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报告——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与城市水务未来》,勾画出中国城市水务产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愿景,也设计出用产业资本导向推动城市水务产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理念、构想、报告,一旦得到决策部门的支持,就将转化为物质力量。可喜可贺的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组拟选择成都等西部重要城市,率先进行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试点。消息传出,各大投资机构反响热烈,有意参与。相关部委态度积极,予以支持。使我们对基金的设立也增添了信心和期待。 在基金筹备工作将进入实质性运作之际,筹备工作组又推出《英国水务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试图用他山之石攻玉。面对宏大的水
经过历史上长期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探索与实践,黄河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许多自然规律至今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目前仍存在洪水威胁、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重大问题。面对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黄河治理的形势与任务,应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治河体系的建设。
本书是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国家粮库建设期间,在罗州城内所获的城址文化堆积资料. 本书全面报道了2001年度蕲春罗州城的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蕲春罗州古城战国、汉代、隋唐、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遗迹、遗物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理清了罗州古城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书以宏阔的视野、深厚的学养、缜密的思考对长江三峡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探讨,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中展开论述,既继承了传统三峡研究天人合一、综观融通的优良学风,又面向新世纪,吸纳新思维,迎接新挑战,充分展示了学术研究的当代性品格。
在传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河流健康评价、水质趋势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并进行重点论述,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水环境质量评价基础知识、江河水质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湖泊水质评价、水质趋势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及2000年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以供从事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
《河道生态护坡理论与技术》基于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科学研究项目“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生态护坡寒区适应性及其优化技术研究(SGZL/KY-10)”的成果,主要阐述了河道生态护坡理论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外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方法的技术原理、设计原则、影响因素、施工技术等进行了较全面总结。 《河道生态护坡理论与技术》适合从事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技术人员以及水利类专业学生参阅。
本书系统介绍了化学需氧量(COD)、氮、磷、重金属、浊度、pH值、电导率等的一系列水质分析方法,在线监测仪原理与操作,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水质在线监测仪运营管理。另外,本书还整理和收录了废水排放标准限值以及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 本书可供水质分析仪运营和维护人员、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境监测部门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