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依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0)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钢板梁设计、栓焊连续桁梁设计、结合梁设计,并提供了相关参数及的常用设计资料。可供铁路及各部门桥梁和钢结构工程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与实践》作者具有主持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建设工作的经验,书中理论论述翔实,典型示例丰富;同时书中还收录大量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设计成果,使内容更加充实。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与实践》共分十二章六十四节。章介绍高速铁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基本情况;第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技术标准;第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总体设计;第四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车桥动力分析方法;第五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轨桥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第六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徐变理论及控制;第七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第八章介绍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上部结构;第九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墩台与基础;第十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没汁;第十一章介绍高速铁路桥面附属设施与桥梁支座;第十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方法。 《高速铁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中国铁路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的重要技术装备,是中国铁路技术体系和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可靠、高效的核心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明确了在系统集成、列控车载设备、地面RBC软硬件技术、安全通信技术以及系统仿真和测试技术等五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提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的标准体系,是指导CTCS-3级列控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及系统评估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铁路信号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列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铁道部组织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相关科研、装备制造等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参研人员本着保障高速铁路“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的理念,站在世界高速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坚持博采众长、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勇创,解决了动车组研制、检测设备开发、综合集成等方面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用了不到2年时间,完成了研制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填补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空白。
孙帮成主编的这本《轨道交通RAMS工程基础》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车辆RAMS&LCC技术的相关内容, RAMS管理部分系统论述了轨道交通车辆的RAMS的影响因素、如何制定RAMS工作大纲以及RAMS工作项目的选择原则、如何进行供应商的RAMS验收、如何开展RAMS阶段评审;RAMS工程技术部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各项RAMS工程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实施方法;LCC部分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LCC分析方法及程序;RAMS信息数据部分结合所开发的轨道交通车辆的RAMS数据库,阐明了如何进行数据设计、分析及管理。《轨道交通RAMS工程基础》可供从事轨道交通RAMS工作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教学使用。
《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从车辆力学、动力传动系、新能源车辆构型、储能装置、电机及其控制、内燃机、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冷却系统以及车辆通信等方面对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进行了全面的讲解。《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内容涵盖了大部分国际上有关电动汽车的研究成果,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系统性强、条理清晰。在进行内容讲解时,作者能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论述层层递进,详略得当,概念和原理详细、精辟,使读者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图文以及具体的实例,论述更加详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读者接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铁路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介绍了通信基础知识;铁路专用通信;数字调度通信;FH98和CTT2000L/M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组网结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对铁路通信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书可作为铁路高等职业教育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铁路专用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手册是铁路站场及枢纽设计的工具书,对站场及枢纽设计中需要了解的有关专业资料作了专门介绍。对较复杂驼峰及调车场等的设计计算附有计算示例。 本手册可工铁路站场及枢纽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铁路站场及枢纽施工、运营和教学以及城市、工厂、矿区、港口总图运输设计工作人员参考。
5000吨起重铺管船是一艘具有自航能力、AUT-0无人机舱、DP-3动力定位、锚泊定位能力的全回转起重船,起重能力5000吨;设有S型双轨铺管系统;可用于水下沉船、沉物的打捞作业,具有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大吨位水下物体整体打捞、快速清障能力;还可在海上进行大型组块、平台模块、导管架等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起重吊装,同时具备平台作业支持、潜水作业支持等功能。 《船舶辅助机械电气系统(第十分册)/5000吨起重铺管船电气设备原理与使用维护系列丛书》主要针对船舶系统设备多而杂的特点,联系本背景船电气系统从设计理念到使用维修保养,以全面、系统、实用为出发点编写的。
本套丛书是以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基本陈列为“蓝本”,经过精心整理和编辑而成。全书以时间为脉络(上册:1876—1978,下册:1978—2010)并采用“以画叙史”的方式,即运用丰富、翔实、生动的图片资料,完整地呈现了中国铁路从1876年蹒跚起步直至2010年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充分而有力地彰显了百余年间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由落后到先进的巨大进步和飞跃,是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和依据。中国铁道博物馆编著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下》是该丛书的下册。
飞机结冰会显著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和操稳特性,严重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是航空领域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书从结冰物理学出发,讲述了影响结冰的大气参数和大气现象飞机结冰的类型和强度飞机结冰防护系统结冰报告及观测图表等方面的内容,并基于理论和实践提出与结冰相关的飞行计划策略和驾驶策略本书与市面上飞机结冰领域的其他书籍相比,更偏重于提供结冰分析所需的场景分析和问题应对,对飞行员和航空工程领域从事结冰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有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印人传》记录作者周亮工所鉴藏宋至明代旧印的原委。 《印人传合集》共包括《印人传》《续印人传》《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历朝印识》等五种,共收录先秦以降两千余印人。纵观历代印人传,其书虽各具特色,要之皆史以人系,人以史传,不独可见印史之流变、印技之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感受到许多印人的德行操守与印外功夫之修养,感受到方寸之间中国印文化的万千气象与深厚积淀。鉴於所收印人繁多,且有重出别见者,故编制了《印人索引》附於书後,以便於研读和使用。
管道是重要的物料输送设施。管道腐蚀问题遍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部门,其中,石油、代工用管道的腐蚀与防护尤为重要。本书详细介绍了管道防腐蚀材料,涂装、衬里、阴极保护等防腐蚀技术,防腐保温、保冷技术,管道检测技术以及施工安全技术等,附有较多的工程实例。 本书可供管道设计、施工及使用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防腐蚀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将为我国的管道防腐蚀提供一些帮助。
《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从车辆力学、动力传动系、新能源车辆构型、储能装置、电机及其控制、内燃机、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冷却系统以及车辆通信等方面对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进行了全面的讲解。《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内容涵盖了大部分国际上有关电动汽车的研究成果,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系统性强、条理清晰。在进行内容讲解时,作者能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论述层层递进,详略得当,概念和原理详细、精辟,使读者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图文以及具体的实例,论述更加详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读者接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汽车紧固件实用技术手册》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汽车紧固件开发体系、内外饰紧固件开发、车身紧固件开发、底盘紧固件开发、动力总成紧固件开发、汽车紧固件常用材料、汽车紧固件成形、汽车紧固件热处理、汽车紧固件表面处理、汽车紧固件常用防松技术、汽车紧固件装配、汽车紧固件检测与失效分析。 《汽车紧固件实用技术手册》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防腐蚀老化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是一本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较强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