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全书共分四篇:篇为公路隧道施工的基本资料,內容包括公路隧道的分类和技术标准,以及公路隧道的建筑材料;第二篇为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內容包括山岭隧道施工的基本作业、辅助作业、特殊部位隧道的施工及其他施工工作;第三篇为软土隧道和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介绍软土隧道成熟的常见工法,包括明挖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和顶管工法。第四篇介绍设施安装的施工方法,内容包括通风设施的安装、照明设施的安装、消防设施的安装、监控设施的安装和供配电设施的安装等。 本书可供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院校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为《公路旧桥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丛书》之一,全书分为两篇,篇主要针对我国公路旧桥常用加固方法,在加固原则、加固方案比选、技术经济评价、工序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篇列举了一些实体工程加固实例。本书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旧桥加固理论体系,使得公路旧桥加固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对从事旧桥加固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裨益。本书可供从事公路桥梁加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工作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及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实录》系列丛书之天津卷,内容包括经济社会与综合运输发展、公路建设及运输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及成就、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地方法规及制度、高速公路建设科技质量成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执法、高速公路文化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天津高速公路建设大事记等。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天津市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成就,详细记述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经验、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以及项目建设实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可供交通运输建设行业相关人员阅读、学习与查询参考。
本书是公路交通工程施工标准规范汇编,全书共收集有关国标、部标及相关行业标准共17个,主要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路面标线用玻璃珠(JT/T446-2001)、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技术条件(JT/T429-2000)、公路收费亭(JT/T422-2000)、收费栏杆技术条件(JT/T428.1~428.2-2000)、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技术条件(JT/T431-2000)、高速公路LED可变限速标志技术条件(JT432-2000)、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199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281-1995)、升降式高杆照明装置技术条件(JT/T312-1996)、公路防眩设施技术条件(JT/T333-1997)、公路照明技术条件(JT/T367-1997)、隔离栅技术条件(JT/T374-1998)、轮廓标技术条件(JT/T388-1999)、突起路标(JT/T390-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等规范。
沥青路面是由集料、沥青和空隙形成的复杂多相复合材料。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其组成材料的形态、性能和组成材料之间界面特性等细观参数密切相关。本书综合运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形理论等方法首次对集料的形态、形貌和空隙的空间分布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连续介质理论和多孔固体力学相结合,分析了宁隙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多个空隙衰变模型;基于室内试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和离散元法(DEM),对沥青混合料中空隙分布的衰变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利用拓扑优化方法等手段,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对沥青路面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本书可供从事道路工程科研、教学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或学习参考书。
本书是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多年来我国长大公路隧道防灾救援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隧道火灾数据库、隧道火灾模型试验、隧道火灾场景数值模拟、隧道火灾通风力计算及烟流控制标准、隧道火灾网络通风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单座隧道防灾救援体系、隧道群防灾救援体系、公路隧道火灾预防技术、悬挂自反应移动式智能灭火消防装置、隧道防灾救援预案的风流组织现场测试等。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公路隧道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隧道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
《智慧高速公路理论与实践总论》共5章,主要内容包括:智慧高速公路概述、智慧高速公路发展需求、智慧高速公路运营与服务智能化平台总体设计、智慧高速公路运营与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要求、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办法。《智慧高速公路理论与实践总论》可供从事智慧高速公路管理、设计、建设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工作研究人员参考。
《大跨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村砌裂缝产生机理》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供隧道工程界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大跨度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衬砌裂缝产生机理是困扰隧道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难题。作者借助于数值分析,针对工程中常见的Ⅱ、Ⅲ、Ⅳ和V级围岩中大跨度单拱和边拱隧道施工的力学行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了不同级别围岩中大跨度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隧道渗透水是影响隧道安全运营和结构稳定的主要不利因素,而初砌开裂是引起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大跨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村砌裂缝产生机理》结合沙坝隧道分析了倾斜岩层中衬砌开裂机理及其承载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路面分析与设计(交通领域)》是作者黄仰贤教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总结的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综合专著。《路面分析与设计(交通领域)》内容涵盖路面分析的理论、设计、使用、评定等各方面,既有力学原理,又有经验方法,内容全面系统而又广泛详实。《路面分析与设计(交通领域)》还将美国及西诸机构提出的设计方法和的实验设备逐一介绍,代表了当前国际的水平。《路面分析与设计(交通领域)》还提供了作者自己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另外,书中所举的大量实例及每章之后的习题为广大读迅速理解提供了良好的帮助。《路面分析与设计(交通领域)》已被美国60多所院校采纳为教科书,三年内已重印四次。《路面分析与设计(交通领域)》适合于从事公路路面、机场道面和铁路道床结构分析与设计的科研
本书根据和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并结合桥梁施工实践,编录整合了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查阅使用的各种数据,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有关数据也尽量予以纳入。全书共分十四部分,内容具体明确、覆盖面较广,且与实际工作结合较为紧密,是桥梁施工从业人员的常备工具性手册。本手册可供桥梁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工人、材料人员等随时翻阅参考,也可供有关建设、设计、质量监督等人员参考应用,还可作为有关院校桥梁师生的教学参考手册。
本书从工程治理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边坡与滑坡产生的机理、病害类型与处治方法。内容包括概述、边(滑)坡勘察、作用于边坡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土质边(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其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边(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估、边坡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边(滑)坡工程防护与绿化设计、边(滑)坡工程施工与质量评定、监测与预报,以及建筑、水利与道路边(滑)坡工程实例等。本书适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人员,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作者亲历了京杭运河特大桥的设计建设全过程,此书为该桥设计及施工技术问题的总结。包括六部分:一为京杭运河特大桥的设计;二为结构分析计算;三为施工安装方案;四为关键技术介绍;五为监测、监控与检测;六为科研与试验。全书专业性、针对性强,为今后同类桥梁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参考。本书可供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供学校师生学习使用。
南京长江第桥是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上跨越长江的关键工程,主桥为钢索塔钢箱梁双索面五跨连续斜拉桥。 《南京长江第桥主桥技术总结》全书分十八章。内容为:工程概况;主桥桥区河床水文地质;主墩基础设计;索塔基础钢套箱的制作、运输;南主墩深水高桩承台施工;北主墩基础施工;索塔结构形式;下塔柱、下横梁施工;钢索塔节段制作;钢索塔桥位安装;辅助墩与过渡墩;斜拉索;钢箱梁及主要附属结构;钢桥面铺装;施工测量;施工控制;南主墩钢套箱水流动力特性研究;南岸边坡施工期保护与监控等。 本书可为桥梁设计、施工、科研提供有益借鉴,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本手册(第二版)包括新建桥梁技术和旧桥养护维修与加固措施。手册共分20章,~16章为新建桥梁施工,包括常用资料和技术标准,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明挖地基和基底处理,沉入桩与钻孔灌注桩,管柱与沉井地下连续墙,模板、支架与拱架,钢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预应力与混凝土,彻体和冬期施工,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安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钢桥桥面及附属工程;7~20章为养护维修与加固,包括桥梁检测与评价,桥梁结构日常维修养护,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桥梁下部结构的维修加固等。 本手册可作为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及维修养护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实用手册,兼供大专院校有关师生教学参考应用。
近十几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原来的“公路设计手册”已不适用,为此,我社重新组织编写了《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共11个分册;基本资料、涵洞、梁桥(上)、梁桥(下)、刚架桥、墩台与基础、桥梁附属构造与支座、斜拉桥与吊桥、桥位设计。“基本资料”系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准及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并汇集了建国以来公路桥涵建设的经验和资料编写而成的。
本书在介绍元胞自动机的基础理论和交通流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在交通系统建模与模拟中的应用。本书在理论研究方面不仅可以对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而且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交通流的建模与分析提供参考。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教材,也可供从事交通流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交通软件开发人员参考。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依据我国目前有关路面养护与检测评定技术规范进行编写,吸收了当前公路路面检测与养护中的新技术。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路面使用性能评价、路面养护技术、路面使用性能预估、路面养护决策方法、路面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等内容。以期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既能掌握路面性能检测、评价、预测及决策的理论知识,又能了解相关的路面检测与养护技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可供道路、桥梁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内容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交通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供电系统、消防设施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等。本书可作为交通信息及控制、公路隧道与地下工程、交通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大专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从事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和营运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指南》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必须遵守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在分析外项目管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依托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和阳茂高速公路两个项目建设工程,针对业主实施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就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业主的管理内容、应遵循的程序、管理方法和深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参阅大量项目业主管理的有关资料,归纳总结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管理较为全面和规范的工作内容,使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应用性、实用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指南》可供广大从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业主及管理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使用,亦可供建设承包人和建设监理者参考。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精)》(关宝树、赵勇共同编写)以控制隧道开挖后的围岩松弛和变形技术为重点,系统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包括绪论、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及其评价、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的力学动态、影响围岩变形的基本因素、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控制掌子面先行位移的技术、控制掌子面挤出位移的技术、控制掌子面后方位移的技术、控制拱脚下沉的技术、控制地表面下沉的技术、软弱围岩隧道地下水对策技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等内容,内容翔实、深入,对启发、提高、完善我国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精)》可供隧道科研、设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在校学生参考使用。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首先介绍了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以及分类情况,分析了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危险、有害因素,简要介绍了主要评价方法。然后系统地按照安全评价的程序,从前期准备开始,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用典型路段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在评价时给出评价对象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最后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建议,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适用性,可供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和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
《软弱地层隧道初期支护技术:钢架喷网锁脚锚杆组合结构》内容简介:喷锚支护推广以来,系统锚杆在软弱地层隧道中的支护作用,一直是隧道工程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软弱地层隧道初期支护技术:钢架喷网锁脚锚杆组合结构》从理论到实践,对隧道变形规律,系统锚杆在黄土隧道中的支护效果与机理,以及钢架支护条件下软弱岩层隧道系统锚杆的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软弱地层隧道初期支护应采用以钢架为主体的刚性支护体系,即钢架 喷射混凝土 钢筋网 锁脚锚杆(管)(简称钢架喷网锁脚锚杆)组合支护结构。同时提出“快挖、快支、快封闭,二次衬砌仰拱与边墙基础紧跟,二次衬砌适时施作”的软弱地层隧道施工原则。其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工程实践,为国家节省了数亿元工程费用,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软弱地层隧道初期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