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Highway Capacity Manual(HCM 2000)中译本。全书分为五篇,篇:总论、第二篇:基本概念、第三篇:分析方法、第四篇:交通走廊和区域分析、第五篇:仿真和其他模型。 本书可供从事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学生参考。
《纲桁梁桥评定与加固理论方法和实践(精)》为作者(陈惟珍)及其科研团队长达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一本集理论、方法和实践为一体,全面系统论述桁梁桥理论、评定与加固的专门书籍。书中集成了许多外研究成果,详细叙述了钢材、钢结构和钢桁梁桥的方方面面,并有三种典型桁梁桥检测、评定和加固的工程实例,可供同类桥梁工程参考。《纲桁梁桥评定与加固理论方法和实践(精)》可供桥梁设计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基于骨架嵌挤型原理的沥青混合料均衡设计方法》一书的作者王旭东、张蕾及所带领的课题组十多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北京、广东、广西、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贵州、武汉、浙江等地区修建了一系列的试验路和实体工程,在这些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中,针对不同岩性的矿料、不同品质的沥青和不同粒径的矿料级配,以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合料为代表,进行了大量的配合比设计研究和应用。本书在此基础上以体积设计为核心,探讨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规律,主要内容有矿料级配的构成规律、混合料体积指标的试验方法、新型体积设计方法——最紧密状态设计方法、相关混合料体积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关系,以及针对特殊使用功能的特殊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优化。本书适合从事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的人员参考使用。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实施10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图案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并曰趋复杂,人们对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交通标志、标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国家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交通标志、标线国家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起对《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进行了全面修订,历时三年,于2009年出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部分:总则》(GB5768.1 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09)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以道路使用者安全为中心,对道路项目建设及运营的全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人车路系统安全的目的。本书重点阐述微观评价的相关内容,从规范符合性、安全审核、事故分析等方面阐述道路交通安全性评价技术和应用。本书可供从事道路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交通管理等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研究、教学人员参考。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施工技术》刊载的是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的施工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总投资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000t;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000t。 本施工技术克服了当地春夏温湿多雨、台风频繁、雷暴雾日,冬季气温极低及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潮差大、海水深等困难。从施工测量、桩基础施工、高墩区引桥及边辅墩承台墩身施工、北航道桥主墩承台及索塔施工、北航道桥钢箱梁及斜拉索安装施工、海工混凝土施工及海水造浆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建造大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多项创新性的先进技术,如海中栈桥延
何世伟等编著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分四篇。篇交通枢纽规划概述,内容包括:交通枢纽的概念与特性,交通枢纽规划;第二篇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枢纽规划的原则、程序、内容、形式及要求,交通枢纽规划的前期准备和综合调查,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分析预测,枢纽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枢纽规划方法(包括交通枢纽选址、线网规划、交通组织设计),枢纽交通影响分析,枢纽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第三篇交通枢纽规划,内容包括:铁路枢纽规划、港口枢纽规划、公路主枢纽规划、机场枢纽规划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第四篇综合枢纽规划,内容包括:综合枢纽规划概述、航空与高速铁路综合枢纽规划、港口与铁路综合枢纽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可作为交通运
《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平交路通安全技术研究”为依托,对外有关公路平面交叉口(简称平交口)交通安全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分析,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公路平交通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全面总结了公路子交通安全设计的各种理论和技术,吸收了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细腻、图文并茂和可读性好的特点。《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共分为五个独立的篇章,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路平交口选位、公路平交口几何安全设计、公路平交通控制、公路平交通标志和标线、公路平交通安全分析。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释义》针对《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条文,从诠释含义,普及知识,介绍历史沿革及现状情况,阐述政策及立法本意等角度,对《条例》中总则、公路线路、公路通行、公路养护、法律责任、附则六章所有条款进行了全面解读,对《条例》的立法精髓,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本书由直接参与《条例》起草和审核工作的人员编写和审稿,因此不失为一部宣传、学习、理解、掌握、执行《条例》的较读物。《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释义》可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以及从业者和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和使用。本书由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释义编写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