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实际,从实例入手,阐明社会科学统计方法,致力于实例和统计软件的一体化。主要内容包括抽样和测量、描述统计、概率分布、统计推断:估计、统计推断:显著性检验、两组比较、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分析、线性回归和相关、多元关系概述、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多组比较:方差分析(ANOVA)、组合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定量和分类预测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逻辑斯蒂回归:构建分类响应变量、高级统计方法概述。本版增加了许多新练习,强调实际数据的应用。每章后包括配套课后习题及拓展综合练习,便于读者对统计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本书堪称“社会工作的百科全书”,提供了关于社会工作实务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书中涵盖了社会工作总体实务,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案主会谈的原则、当代咨询理论、性咨询、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家庭工作、组织工作、社区实务工作、社会工作评价、社会工作评估、一般系统理论、跨文化社会工作等内容。特别是,本书为社会工作实务 提供了众多的工作模式,包括性治疗技巧、催眠、生物反馈、放松技巧、调解、神经语言学方案、环境治疗、任务中心技巧、系统脱敏、家庭咨询理论、女性主义干预、交往分析、现实疗法、理性疗法和行为疗法,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中学到广泛的技能和干预技术。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既着眼于历史变迁的纵向展开,力求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前期制度性变迁所引致的乡村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和发展脉络,又着力于区域角度的横向展开,以揭示不同社会、文化要素在乡村变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力求透过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差异揭示隐含其后的共趋性和普遍性特征,并通过区域演进的不平衡性呈现整体历史进程的同质性意义。
一本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书,以往的理论手册通常都按思想家和学派分人头叙述,主要侧重介绍,本书写法和编排独特。从不同的传统切入分析,包括了学术传统、国别传统、知识传统、主题和叙述、全球视角等五大部分。分别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撰写文章梳理社会理论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和重要理念。其中国别传统中尤其提到了社会理论中的意大利、西班牙、北欧、中东欧等地域的学术发展,意大利部分强调了社会理论与马基雅维里等古典理论家的学术关联,而中东欧社会理论的进展最近几年逐渐收到学界的密切关注,许多中东欧国家的社会理论研究因其社会背景与中国的相似性,对中国学界更有借鉴价值。
基层无小事、社区联万家。改革以来,中国基层社区发展和治理发生了巨大变革,对其研究也成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关文献十分丰富,为我们提炼总结中国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架构提供了深厚基础。本书汇集了作者自博士论文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围绕着改革以来中国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改革这一议题加以整理、补充和完善。本书主要讨论了改革以来中国社区发展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和基层组织是如何通过治理创新应对这些挑战并重构基层社会秩序。本书的主要创新是:从单位制改革开始,重点分析了社区碎片化、社区政策支持度、社区建设经费使用、社区物业集体消费、社区安全网格化管理、社区公共服务购买、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整合等问题,从社区碎化到社区重整,勾勒
本书主要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意义、总体布局、重点任务、问题挑战、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议。同时,还构建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19年和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时空动态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各省(区、市)受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社区教育创新与社区参与式治理:成都市锦江区东光街道的实践探索》对成都市锦江区东光街道社区教育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强调通过社区教育的力量,使社区居民自觉、自主地参与改善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而实现良性的社区治理,形成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大教育全服务”社区教育格局。
本书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立足于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着重从水利工程、信仰变迁、羁縻州治理诸方面探讨宋代长江中游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历史,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和信仰变迁之间、国家治理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全书正文四章,依次探讨:,宋代长江中游水利工程的发展。以江陵"金堤"的变迁为中心,考察宋代以降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同时,以崇阳白泉陂为例,探讨宋代地方水利秩序的构建。第二,信仰与地方社会。以朱熹知南康军为例,重点分析地方官员的神灵信仰及其宗教实践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水神庙址的分析,讨论水神信仰与堤防修筑、河道治理等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许逊的个案研究,则讨论了宋明间民间信仰与道教、国家礼典之间的碰撞与交汇。第三,宋朝羁縻州治理理念的变化。细
《人的可靠性分析:人因差错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一部人的可靠性分析论著,系统地介绍了人因差错风险评估与控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书中概述了人的可靠性分析的相关定义、发展和流程;介绍了人的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人的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流程,分别从分析过程、验证与应用、资源需求、优势和局限等方面。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全球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蓄积的国际学术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书中-3章概要地介绍了全球变化、全球硕循环与气候变暖、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科学问题,其目的是为初步该研究领域的读者提供基础知识和国际学术动态;第4-9章按生态系统类型系统地总结了碳循环与碳蓄积的外研究进展;0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通量观测方法进行了概述;1章评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的主要成就。 本书为从事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科技技人员提供了外研究状况的基本信息,可供全球变化科学、生态学、地理学、资源学、环境学以及农学、林学、草地学等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教材。
本书尝试跳出“校长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定位,从更为宽广的“社会人”视角出发理解校长工作。校长工作被视为一个积极的自我实现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它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本书将校长的专业状态同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条件放在一起加以审视。一个朴素的观点是,只有同时关注校长的“七情六欲”和生存境遇,从生命意义和生态系统的高度出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专业状态。书中所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能够为校长选拔、培养和评价服务。
《社会学词典》是社会科学辞典系列之一。《社会学词典》选收社会学学科相关的名词术语、思想理论、重要人物及代表著等词条2300余条。
《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城市密度杠杆》介绍城市容纳了多的居民,城市也是经济活动最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最密集的地方。创新性的城市战略表明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和绿色城市是可实现的。要培育可持续的城市聚居区。城市政府面临着引导城市增长方式改变的挑战,这种增长方式需要制订更广泛的战略以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并支撑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城市密度杠杆》作为联合国人居署的《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四本丛书之一,研究了紧凑城市和它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益处。全书阐释了紧凑城市概念和有规划的(相对于无规划的)城市扩张如何支持可持续的城市模式,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带来福利。通过适当的管理,紧凑城市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并能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