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创建最早(2008年6月)、坚守时间最长(三年)的中山一香港理工映秀社工站在灾区所做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诠释。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5.12"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民众“生计归零”的现实,社工的迫切使命应该是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城乡合作等)和民众自助与互助,以践行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理念。本书是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对外灾害社会工作,乃至中国社会王作专业的本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汇集了活动断层基本概念,在简明扼要地叙述1995年阪神地震、1999年伊兹米特地震、1999年台湾南投集集地震、2001年昆仑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呈带状分布的观测事实基础上,尝试性地利用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学方法和古地震探槽开挖获得的活动断层近地表性地质变形局部化基本特征等资料,给出了活动断层灾害避让带宽度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同时通过隐伏活动断层破裂扩展岩石力学实验和松散沉积物覆盖条件下地表强变形带宽度数值模拟方法对活动断层变形局部化特征进行了进一步验证,针对不同类型活动断层建立了震源物理模型的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场计算理论体系与地震灾害预测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实例示范。 本书可供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和地震工程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国土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部门参考使用。
《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主要介绍了我国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各种自然灾害状况及与之相关的灾害思想和救灾措施。本卷共分六章。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当前学术界有关秦汉灾害史的研究状况和本书的构想;第二章介绍了秦汉时期水、旱、蝗、震、疫、风、雹、寒、火等各种灾害时空分布状况及其防救措施;第三章介绍了秦汉时期灾害发生的总体特征及成因;第四章介绍了秦汉时期流行的几种灾害思想;第五章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灾害防救措施;第六章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救灾体制,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及其运行、监督制度。本卷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秦汉时期灾害史料进行了重新分析、整理和统计,尤其是对灾害思想、救灾措施、救灾体制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相关研究人员有的参考价值。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l临的规模、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之~,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口大国也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承担重要责任。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全书将世界200多个国家分成四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路和参与全球减排协议的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减排承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与和平崛起。
《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理论方法研究丛书·自然灾害与贫困:国际经验及案例》综合论述了国际倡导的“灾害管理”理念,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开展灾害管理中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安排、先进科技减灾知识的应用和传播、社区参与机制等方面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并从减灾减贫实践的角度,重点对七个亚洲灾害频发国家在应对灾害与减贫中采取的措施、方法及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理论方法研究丛书·自然灾害与贫困:国际经验及案例》对相关领域的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有所启发。
科学的本质是批判,交流的本质是质疑。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的作用,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为科学家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该活动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举办。
《汽车维修工程(第2版)》由储江伟主编,本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汽车零部件损伤机理分析、汽车故障及统计分析方法、汽车维修理论及维修性评价、汽车维修标准化与工艺规范化、汽车维护工艺及养护作业、汽车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汽车修理工艺及修复方法、汽车维修生产与运作管理及汽车维修服务需求与发展。 《汽车维修工程(第2版)》为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汽车维修工程教学、科研、企业管理等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矿井灾害防治(第2版)/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灾害防治”(或“矿山安全学”)课程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与《矿井通风学》配套使用。全书共十章。章矿井瓦斯爆炸及其防治,介绍了煤层瓦斯的赋存、涌出和瓦斯爆炸及相关标准规范;第二章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防治,介绍了煤(岩)与瓦斯突出规律及分类、煤(岩)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防措施及相关标准规范;第三章矿井瓦斯抽采,介绍了煤层中瓦斯的运移规律及本煤层、邻近层、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第四章煤层瓦斯参数测定,介绍了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钻孔瓦斯流量、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指数的测定方法;第五章矿井火灾,介绍了煤炭自燃理论、外因火灾的预防、矿井火灾处理与控制;第六章煤炭自燃的防治,介绍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