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水和废水处理:活性炭吸附历史回顾及其与生物工艺的耦合,水和废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基础,活性炭吸附与生化降解耦合废水处理工艺,活性炭对特殊污染物和废水的生物处理:小试和中试研究,活性炭吸附耦合生化处理工程案例,吸附生物降解耦合工艺污水处理模型,生物处理工艺中活性炭生物再生,给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耦合技术,BAC过滤对NOM、营养元素和微污染物的去除,给水处理厂BAC滤池应用实例,给水处理中的BAC过滤模型,结论与展望。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可供从事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经济功能协同提升研究与示范》收集整理了国家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脉络,梳理了国家公园的概念、体系、评价标准及面临的共性问题。从管控分区、主要保护对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论述了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总体情况。从自然资源调查入手,通过生态分区、资产评估研究、解析环境胁迫、辨析关键生态过程,集成有针对性的生境恢复模式。研究提出自然资源分区管理、环境胁迫分类管理、公众参与分级管理、协调发展分期管理的管控技术体系,并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建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特区”的建议,为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中的就地保护、协同保护提供示范。
《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型与应用》从区域水土流失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出发,利用地面调查、野外试验、遥感观测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及其环境因子调查和分析,构建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数学模型。以ArcGIS Engine组件为基础,在微软的.NET Framework 4.0下,用C#语言设计与开发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型系统,完成大中尺度流域(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拟与分析,并在典型流域进行应用,分析大中尺度流域水土流失过程中径流泥沙变化规律和径流泥沙对降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对大中尺度流域次暴雨条件下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过程模型与模拟进行探索。
《环境监测科技新进展: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论文集》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1年10月举办的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的论文集。共收集论文200余篇,反映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在重金属监测技术、生态/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分析评价、环境监测调查和监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环境监测科技新进展: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论文集》可供环境监测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师生使用。
《金属的大气腐蚀及其实验方法》是作者在腐蚀领域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在书中全面地介绍了当前金属大气腐蚀研究的有关理论和实验方法。全书在材料科学和电化学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在介绍金属大气腐蚀知识的前提下,系统地阐明了钢、铜、银、铝合金以及镁合金等典型金属的大气腐蚀机理,以及导致这些金属腐蚀行为的根本原因,剖析了气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紫外线等环境介质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详述了在金属大气腐蚀中的几种关键实验室加速模拟技术,设计了相应的室内加速腐蚀模拟系统,剖析了实验室加速实验和现场暴露实验的相关性。 《金属的大气腐蚀及其实验方法》可供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环境、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海洋、核工业等领域从事材料腐蚀与防护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