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本书为“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分为共建篇、共治篇、共享篇三个部分,从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我国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依据、现实状况、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对策等,很终强调建立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重要性,为我国的相关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对山体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从地质修复到景观植物栽植、挂网喷播、客土喷播、成品植被草毯铺设等,以及对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措施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有大量施工过程中的图片。同时,对山体修复后植被恢复状况、植物群落演替、植物景观变化、植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跟踪调查,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和分析。《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在梳理东湖开发区近几年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绿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对于景观规划、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从事生态治理研究、施工、规划及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阅读。
自矿区废弃物中筛选的微生物脱硫菌和解磷菌,通过分离、纯化和扩繁培养后,再强化接种到废弃基质中,结合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能充分挖掘废弃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来恢复植被,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对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介绍了煤矸石、粉煤灰的基本理化性状,脱硫微生物的分离筛选、生理化特性、脱硫效应和用于煤矸石脱硫的效率比较,丛枝菌根与根瘤菌联合接种对废弃物的生态效应,以及解磷细菌对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微生物对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微生物生态修复和环境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空间辐射环境工程》重点讨论空间辐射环境工程,系统地从空间辐射环境与模型、空间辐射机理与效应、空间辐射与效应标准、空间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地面模拟试验设备、飞行试验、数值仿真、航天器抗辐射加固以及空间辐射生物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航天器设计与研制、航天器空间辐射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技术、飞行试验及深空探测等具有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