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古建筑趣味知识这里都有 寻迹沉淀岁月,感受古人匠心智慧,领略中式很好审美 愿被忽视的中国古建筑被更多人看到
随着 中国制造 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强,技术更新也不断加快。《机械工人实用技术手册》丛书应形式的需求,进行再版,本套丛书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相配套、内容新、资料全、操作讲解详细,本书是其中的一个分册。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装配钳工相关知识,机械传动、气压与液压传动,装配钳工专用工具设备,大型、畸形工件的划线,机械加工工艺,机械装配工艺及自动化,机床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特殊孔、难加工材料孔的加工及典型钻头,高精度工件加工及超精加工,机床电气控制及数控机床,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保养。 本书可供从事模具制造、装配、机械维修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
1932年 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梁先生以 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第 次清晰梳理了 古代官式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出 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 征: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它既是 迄今无法取代的 建筑技术史,也是 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机电商品是进出口商品类别中贸易量最大和新商品最多的一类,机电商品归类也是实际归类工作中疑难商品最多、归类差错和归类争议较多的一类,本书便是围绕机电商品归类中会遇到这些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 本书可读性强,系统性好。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述形式,按相应的章节,分类解答了归类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书中商品图片丰富。本书图文并茂,结构图、示意图、原理图,以及实物图,约550张。图片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强,可增强读者对商品的直观认识。特别是对于工作原理较为复杂的商品来说,配有工作原理图,可使读者在更好地理解商品本身。此外,还可省略较多的文字描述,所以,图片丰富是本书的最大优点。 本书是《品目注释》和《税则》的有利补充。本书对部分《品目注释》和本国子目描述不详细、不具体的商品都补充了便于理解和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96—2021·代替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了运行中交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判据和方法等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96—2021·代替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75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天书"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天书"。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天书",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本书建筑师林徽因给年轻人的中国古建常识。收录了我国20世纪杰出的女建筑师——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包括对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林徽因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具有科学之严谨,同时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了我国古建筑在技艺方面的精湛成就,充满诗情画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林徽因的文章对当下的年轻建筑师仍有着借鉴意义。《林徽因讲古建:手绘插图版》特别增加了50余幅原创手绘图,图文并茂,版式典雅,希望能帮助读者直观感知中国古建的艺术魅力。本书既可以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学习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古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实体设计因为交互性强、操作性好、精度高、易于修改、便于交流等优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与各个领域。为了提高公众对三维实体设计的认识,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社会和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的进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编写了《3D One三维实体设计》。这本书适合三维设计的初学者、学生、教师、创客、DIY爱好者等使用。
PLC 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自动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远程化以及智能化,是目前工业控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PLC 技术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主要介绍西门子S7-1200 PLC 的硬件结构、功能、基本指令编程以及实战应用,并通过视频的方式扩展了大量的知识点。 全书共八章,分别介绍了西门子S7-1200 PLC 的硬件结构与功能,西门子编程软件博途TIA Portal,西门子S7-1200 PLC 基本指令的编程,西门子S7-1200 PLC 逻辑块和PID 功能块的编程,HMI 与伺服驱动V90 的实战应用,变频器V20 的深入理解与实战应用,西门子S7-1200 PLC 的网络通信,西门子S7-1200 PLC 的项目调试。 本书注重实用性,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西门子S7-1200 PLC,并且能够
《走向新建筑》由(法)勒·柯布西耶著
邬达克,从一名逃亡的战俘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建筑明星,国际饭店、大光明大戏院、慕尔堂、吴同文住宅等经典作品的设计师,今日上海100多栋单体建筑共同的“洋爸爸”。 这本《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是27个邬达克建筑旅行指南,里面有:100张邬达克建筑照片、草图和平面图,53个邬达克建筑名录等内容。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由华霞虹和乔争月等其他学者合著。
“如果做智能家居,装修时应注意些什么?” “全屋智能要花多少钱,怎么分配装修预算?” …… 《智能家居 从设计到落地》是智能家居UP主摩呦写给装修小白、智能家居爱好者的入门指南。 本书的侧重点为:在装修过程中如何做好全屋智能产品的水电预留。作者详解了10大类智能家居产品水电预留注意点,比如网络组建、网关、智能安防产品、智能照明、智能开关、智能窗帘、传感器、智能家电等的装修预留注意点,掌握这些,装修才能不后悔。看完本书你也可以打造出科技感、体验感拉满的家。
本书以建筑与人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武康路,从一条郊区土路到近代法新租界重要组成,再到城市文化给养空间的发展轨迹,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透过人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的互动关系,了解以武康路区域为代表的城市文化中心现代都市生活。图书延续“城市行走”系列的风格,中英文介绍+图片+地图的口袋装,便于读者随身携带阅读。读者对象为上海城市建筑文化的爱好者,以及想要了解上海的普通大众。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中国的运河》是史念海先生推进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以运河变迁为切入点,网罗历史事件与其中的人事变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它让我们看到了运河那交织着无数赞歌和悲剧的历史,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与运河的盛衰息息相关的社会图景。史先生的《中国的运河》兼合了历史的质感和现实的品格,开启了当代中国运河历史研究的先河。
家是什么?对于“家”这个承载着生活重量的名词,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定义。在中村好文著蕾克译的《住宅读本(精)》中,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从“住宅设计师”和“居住者”的双重身份出发,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理想中的家宅图景。 与一般家居类书籍不同的是,中村好文观察住宅,常常着眼于发生在住宅内外的日常琐事和生活机微。相对于宽阔的居住面积和奢华的装修,他认为温柔的触感、自然的光线、暖洋洋的炉火、一个让心灵休憩的舒适角落、一处让孩子孕育梦想的小天地等,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内心更贴近的元素,才是一座理想住宅最不可或缺的。他更认为:“所谓住宅,不仅仅是一个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还必须是能让人的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斯里兰卡最杰出的建筑师,20世纪亚洲现代建筑标杆人物之一。《寻找巴瓦》是对巴瓦建筑足迹的追寻,它解答了关于这位谜一般的建筑师的一些重要问题,展示了他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本书由研究巴瓦的权威学者大卫·罗布森撰写,由德国摄影师塞巴斯蒂安?珀应伊斯负责拍摄。开篇的引言详细介绍了巴瓦的生平、他的成长环境、他的教育背景和他的职业生涯,之后罗布森和珀应伊斯带领读者寻遍散布在斯里兰卡国内的43个巴瓦建筑。这些建筑的类型不一而足,包括私人住宅、公共建筑、学校、酒店等。借助富有洞察力的文字、真实的现状照片、珍贵的档案图片和图纸,这些建筑被一一呈现。书的末尾则简要介绍了巴瓦在国外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及因各种原因被改造、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巴瓦建筑。
林徽因先生近乎所有独立创作的建筑文稿,总计14篇。以1932年至1955年为时间轴,既详实记录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又充分展现了林徽因先生对中国建筑的观点与评价。在《平郊建筑杂录》中,流露出对动荡时代古建筑难以保存的惋惜之情;在《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里,表达了对现代住宅的殷切期待;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文中,则呈现出对中国建筑彩画的深入考证与由衷赞叹。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描写的生动性,诗意的语言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此外,书中还配有30余幅重新绘制的手绘图。因原文图纸精度欠佳故进行重绘,涵盖屋顶、斗拱、平面布局等内容。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加简便、直观地理解中国建筑的特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国土空间的评价与治理问题。主要内容分七个篇章叙述,包括导论篇、体制与价值观篇、分级规划篇、专项规划篇、详细规划篇、感知评价篇和实施治理篇。本书的特点之一是采用开放性的系统编码方法,按照子系统进行原理编码,既便于读者定位查阅,也有利于原理系统的未来拓展;特点之二是采用“原理+拓展阅读+案例”的论述模式,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地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并通过与WUPEN网站联动提供了延伸阅读内容。本书面向所有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师生和从业人员,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实践的人员参考。
《中国盾构》由陈馈,王江卡,周蓓主编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以好氧过程为主的生物滤池工艺污(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检测与控制、施工验收、运行与维护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不适用污(废)水厌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