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系统总结几十年来我国球根花卉引种、育种、栽培、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国外已经观赏应用或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兴球根花卉,以满足我国花卉产业和园林景观营造的需要,促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组织全国37家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62位专家编著了《中国球根花卉》一书。 《中国球根花卉(精)》收入的球根花卉涉及70属约508种。从引言(含释名和花文化)、栽培简史、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与生态习性、种质资源与育种概况、园艺分类与主栽品种、繁殖与种球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到价值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或高度商业化的9种(属)球根花卉-百合、郁金香、水仙花、唐菖蒲、大丽花、朱顶红、仙客来、马蹄莲、石蒜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总结了我国花卉科研工作者与花卉企业
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 509 属 1 819 种, 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 196 种,胶质菌 21 种,珊瑚菌 47 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 637 种,鸡油菌(含钉菇类) 11 种,伞菌 653 种,牛肝菌 130 种,腹菌 75 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 16 种和大型黏菌 33 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 370 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5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 260 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7 ),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三卷。记载了松科云杉属、油杉属、姜科象牙参属、蔷薇科蔷薇属、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陈俊愉、傅礼士等人物、丽江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吐鲁番植物园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五卷。记载了牡丹、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中国植物标本馆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
《中国 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全书拟分卷出版。本书为第四卷,共9章:第1章,中国柏科金柏属、翠柏属、崖柏属和侧柏属;第2章,中国蜡梅科;第3章,中国蔷薇科枸子属;第4章,中国蔷薇科苹果属;第5章,秋海棠属:回顾与展望;第6章,中国旌节花科;第7章,无患子科金钱槭属;第8章,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与中国植物学的历史渊源;第9章,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发展概述(1986-2023)。
《梵净山藻类植物/梵净山研究》是在对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资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总结。 《梵净山藻类植物/梵净山研究》全书分为概论及各论两篇阐述:概论主要介绍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藻类植物研究历史概况、藻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科、属分布情况和生态分析,物种新记录,以及对藻类植物的保护探讨。各论主要记述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共计752个物种,属下分类单位(种、变种、变型)共计924个,隶属于9门15纲33目67科172属。分别对其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进行了介绍,每种均附有1到多张显微彩色照片。书末列有参考文献,并附有中文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广东植物图鉴》的编撰,拟分上下两册出版,共精选出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维管束植物彩色图片7000多张,含近300科,1938属,6160种(含亚种、变种),约占广东维管植物总种数的85%,其中蕨类植物54科,133属,种416;裸子植物10科,31属, 62种;被子植物236科,1774属,5637种。为节省篇幅,方便使用,图谱力求简明扼要,每种植物仅记载了中名、学名,以及所属科、属名称。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5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1934年系统;科内属、种则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书后附有科、属名称索引。
《中国油茶品种志》共分两篇。上篇从油茶的发展历史、主要用途、经济价值、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性状调查描述等方面对我国的油茶资源进行了总体介绍;下篇则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育并审认定的油茶良种着手,具体介绍了357个良种的植物学、生物学、栽培学性状、良种适应性及良种典型分类特征。
本书内容包括:金蝉养殖概述,金蝉生物学特征特性,金蝉养殖技术,金蝉林地综合养殖模式,金蝉的采收、加工和储运,金蝉病害与天敌防治。
《太和寨乡志》记载了乡域有文字史料以来饱经战乱、几度兴衰的悠悠历史,着重记述了太和寨人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的革命斗争史。 太和寨人才辈出,历代精英不乏其人。《太和寨乡志》中所收录的人物,有的以大义报国闻世;有的以文采出众扬名;有的施政一方,政绩卓著;有的勤于平凡岗位,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奉献。无论是身居斗室的科教文卫工作者,还是在车间、田头辛勤劳动的工人、农民和分布在国内外的乡籍人士,都为建设社会主义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盛世修志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承。处在这样一个太平年代,我们有责任为后人留下一部门类齐全、内容翔实的地方志书,从而为现在乃至将来各项建设提供借鉴,为各界朋友了解太和寨提供信息。 但凡编志,耗时费力,经由编者日夜耕耘,辛勤归集,终成巨
戴好富、梅文莉主编的《世界沉香产业》在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沉香概述、沉香种植业发展状况、沉香人工结香技术发展状况、沉香的贸易市场及产业发展相关元素、沉香产业发展中的所遇问题及建议、沉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对沉香产业和市场进行全景式扫描,以供相关沉香从业者参考,以期为沉香产业的发展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神秘的沉香走近百姓,贴近生活。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采集活体标本,并模拟各种鱼类原生的生活环境进行拍摄。原色图片能弥补以往专著对鱼类物种文字描述的不足。以图谱展示中国南方地区的淡水鱼类资源,普及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知识。历时十余年对生活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常见鱼类进了广泛拍摄,共获得43科307种鱼类的活体照片,并对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等相关信息作了简述。本书介绍的鱼类种类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色彩真实,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图鉴资料。本书是野外采集、分类鉴别的好手册。可供鱼类爱好者、生物野外调查工作者、环境保护和渔业工作者及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本书重点介绍城市森林中经常发生的277种虫害和90种病害。对每种虫害均具体介绍其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病害则具体介绍其分布与为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每种病虫害均配有若干张彩色照片,清晰地显示病虫害的形态特点及为害特征。全书共配1 227幅形象逼真的原色彩照,便于读者对照鉴别。
全书是作者研究团队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全面地从我国枸杞的起源、品种、资源收集、育种与栽培、生长发育、绿色植保、生产专用机械、功能基因、活性成分研究、功效作用机理、初级/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及其枸杞产业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枸杞,并配以丰富的图片,科学实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可供枸杞研究者、栽培人员、管理人员、加工人员和枸杞爱好者作参考。本书的出版不仅可以推动国外消费者了解宁夏枸杞,同时还可以满足枸杞科研人员与生产实践者对枸杞基础理论和产业技术的系统性认知的需求。
本书是靠前外靠前部系统介绍猪的解剖学专著。共14章,中英文编写(部分英文),按系统叙述猪体各器官的一般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精选500幅高清晰原色解剖标本图片,并编排部分局部典型CT图像,以适应兽医影像诊断学需要。书中列有近50个重要知识点和临床应用要点,与图片展示的信息紧密结合以传递解剖知识。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是一本集学术性、科普性和实用于一体,以精美图片和简洁文字相结合的著作。书中扼要概述了古人对龟鳖的认识,龟鳖演化,生物学特性,物种多样性,分类专用术语和测量方法等内容;重点描述了36种中国龟鳖模式标本信息,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养殖状况和保护等级等;论述了龟鳖的杂交和中国野生及人工杂交的龟鳖,中国野外和市场上常见的20种外国龟鳖,中国龟鳖的资源与保护等内容。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中与文字相辅相成的1000多幅彩色照片,不仅让读者在视觉上产生最直观的感受,更使读者欣赏到一些珍贵的模式标本照片,并从不同视角浏览龟鳖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色斑和体征等特征。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具有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