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框架下,融入了 全周期 多功能 近自然 差异化 等经营理念,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类型和经营管理特点,对技术要素进行了标准化规范性表述,包括模式名称、适用条件、经营目标、目标林分、全周期主要经营措施和示范林6个部分,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进行分区汇编。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基于国务院2021年批准公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收录了117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5种、蕨类129种、裸子植物101种、被子植物925种、藻类6种、真菌4种。本书除了提供相关植物的彩图外,还提供了鉴定特征描述和物候、分布等相关信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鉴定和保护服务。
走进蜜蜂王国 蜜蜂文化 人类从认识蜜蜂、饲养蜜蜂、研究蜜蜂到利用蜜蜂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蜜蜂文化,并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及文学艺术、宗教、民俗、医药等各个领域,构成了世界文明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中国蜜蜂资源与利用》具有典型的原创性和技术权威性。丛书主要包括:蜜蜂生物学、机械化养蜂技术、中国蜜蜂种质资源、蜜蜂文化、蜜蜂高效养殖技术、蜜蜂高效授粉技术、蜜蜂病虫敌害防控技术、蜂产品加工技术、蜂王浆、蜂花粉、蜂蜜、蜂疗以及蜂产品知识百问百答。丛书的出版发行可以提高蜜蜂产业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蜜蜂授粉增产意识,增进养蜂业组织化程度;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介绍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理念与实操技术,包括国内外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现状、古树名木长寿原因及其环境因素影响分析、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管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12个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实操案例、2株古槐迁地保护移植案例及古树名木复壮工程监理等。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适用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体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编写中,以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为主线,以古树名木复壮为核心,将古树名木复壮及移植实操案例融入其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适于古树名木养护管理一线技术人员、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古树、林学、园林、森林
本书为系统梳理收集火龙果种质资源的图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织编写。介绍了火龙果的品种资源概况、品种分类及分类标准、主要品种、产地、品种评价等,全书图文并茂,每个品种文字搭配5~7张高清原色生态图片,以便读者阅读。内容依次介绍了国内育成品种、国外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品系、株系)、野生及近缘种。
.
《景观植物大图鉴①木本花卉760种》从园艺、植物、自然科学和生态学角度,系统介绍了木本花卉的学名、分布、形态特征、花期、用途、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等,可作为园艺、林学、农学、生命科学等科研人员及大众识别植物的工具书。 图片精美、品种丰富、*市场需求品种记录
《景观植物大图鉴观赏树木 680 种》从园艺、植物、自然科学和生态学角度,系统介绍了观赏树木的中文名、别名、学名、产地、形态特征、花期、用途、生长习性、繁育方法、栽培要点等,可作为环境绿化工作者、园艺师、景观设计师、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生命科学等科研人员及喜爱花木的广大读者识别植物的工具书。 领先发表市场需求的*品种信息,收录品种丰富; 文字叙述简明实用; 花木图片精美,既有观赏树木的整株图片真实反映景观效果,又有花、叶、果的近距离图片突出植物细部特征; 附录详尽方便查阅。
本书首先从 科学共 识、 共同应对和 林 业规则的角度入手,向读者 全面介绍了 应对气候变 化的认识和行动过程,帮助 读者进一步深化对林业碳汇 在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 要地位的认识;接着,本书 从林业在 双碳 进程中的战 略任务、奋发作为、现实差 距、战略谋划和前景预期着 眼,帮助读者深人了解 总体部署对林业碳汇工作提 出的要求,了解林业碳汇工 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对 工作中存在差距的分析,深 化对巩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的行动的理解,了解森林碳 汇将给森林保护、森林可持 续经营和林业发展带来的重 大影响;随即,本书从林业 在 双碳 进程中的市场机制 和供给角度介绍了许多读者 为关注的 外碳市场发 展状况及碳汇开发交易的 新要求; ,本书又用近 一半的篇幅,从坚持统筹推 动、加强科学研究、开展试 点示范、开发碳汇项目、加 强
自20世纪80年代初,热林所科研人员开始系统地开展木麻黄研究,先后从国外引种2个属25个种260多个种源和620余个家系,并承办了 第四届国际木麻黄研讨会 ,积累了丰富的木麻黄研究与应用资料。本书着重介绍了热林所木麻黄研究者近40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有关木麻黄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全书共有10章,分别为绪论、木麻黄生物学、种质资源引进与遗传多样性、木麻黄遗传改良、木麻黄分子生物学、木麻黄繁殖栽培与经营、木麻黄病虫害、木麻黄利用、木麻黄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估以及木麻黄树种介绍。书中正文后汇编了4个附录,即木麻黄科植物的种属名录、木麻黄病害名录、木麻黄主要虫害名录及木麻黄林下植被种类名录。
《新疆林木害虫野外识别手册》共分六章,分别是食叶害虫、刺吸性及枝梢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种实害虫及其他有害动物。书中列入林木害虫及其他有害动物674种,其中:食叶类害虫333种,刺吸性枝梢害虫173种,蛀干类害虫87种,地下害虫34种,种实害虫27种,有害动物20种。《新疆林木害虫野外识别手册》是一本图文并茂、便于携带的野外工具书。本书强调其实用性,收入大量野外活动的生态型图片,也录入了必要的标本照,即能满足外业工作需要,也便于室内形态特征的比对、描述及种类研究。在图片资料的拍摄和选择上,重点突出了主要寄主植物被害状、各虫态和虫体照片,强调突出鉴别特征。编排以常发性害虫和重大危险性害虫为重点进行排序,以突显本书的实用性。力求用图来反映我区林木害虫及有害动物状况,也将以前曾经发现的和今后可
《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丛书: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包括3章,分别对猕猴桃的驯化简史及主要用途、猕猴桃属植物的分类概要及重要的特征、猕猴桃属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物种进行了介绍;下篇包括3章,分别对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等的优良品种或品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共收集了美味猕猴桃主栽品种9个、优良品种18个、优良品系26个,中华猕猴桃主栽品种9个、优良品种28个、优良品系38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16个;毛花猕猴桃品种(系)4个。
《中国桂花(第2版)》特色: 一,是其全面性。全书内容丰富全面,既有概述,又有特征与特性,还有分类命名与品种□□登录、品种研究法以及我国主要栽培品种群及其代表性品种等介绍,桂花的繁殖育苗与造型,盆栽技术,盆景桩景,标准化育苗规程,桂花栽植与管理,园林配植应用,病虫害防治,古桂资源,桂花采收保鲜与利用 洋洋15章,真是面面俱到,蔚为大观。 第二,是其实用性。全书突出地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上海和华东的实际,还联系了华中、华西、华南甚至山东、北京等地的实际。因编著人员即来自各地,对不同产区的情况了若指掌,现在统一著书目标的指引下,故能做到统一下的分工,既突出各地特色,又在共同理论与原则之指导下分别反映出地区特点,更因著者各有专精,于是各就各位,分别发挥专门特色。
为了总结及推广普及林下生态养鸡这一技术,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组织多年从事林下养鸡科研及生产工作的专家,采取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法,精心编写了此书。黄勇等主编的《林下土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包括林下养鸡的特点,适合林下养鸡的地方品种,养鸡场的建筑与设备,林下养鸡的饲料配方及日粮配制方法,鸡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免疫程序的制定,鸡常见疾病防治,产品安全以及生态养鸡的经验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重,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易操作,是指导养殖生产的良好图书。本书对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养殖户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养殖户的培训教材。
“由孔雀鱼开始、最终回归孔雀鱼”,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饲养热带鱼是从养孔雀鱼开始的,在经历了各个品种之后,他们往往会回过头来重新饲养孔雀鱼。刚刚开始学习饲养热带鱼的时候,孔雀鱼被认为是最适合初学者的品种,等到积累了经验之后,才能真正懂得饲养孔雀鱼的奥妙所在,于是很多人会重新选择孔雀鱼作为自己饲养的种类。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猪与禽的“动态配方体系”。“动态配方”不是某种概念或理念,而是切切实实的“数据组群”,包括“动态的原料数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猪与禽的“动态配方体系”。“动态配方”不是某种概念或理念,而是切切实实的“数据组群”,包括“动态的原料数据库”“动态的营养需要数据库”和“动态的采食量”。全书用数据进行呈现,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家禽和猪营养需要公式,共计160多个及数十万个营养需要数据;猪与禽原料能量等计算公式430多个,它们计算了150多种、660多个原料的470多个营养素中的能值及其他可计算部分,合计30余万个原料数据。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不仅在技术上包含动态的动物营养体系,而且这些动物营养体系可以直接转化为畜牧与饲料企业的动态配方操作系统,适合教学和关注动物生长性能及
《锦鲤的养殖与鉴赏》主要内容包括:锦鲤生物学特性、锦鲤的繁殖与选育、锦鲤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锦鲤常见病和防治对策、鱼池的建设等。锦鲤以其雄健的身躯、绚丽的色彩、华丽的斑纹、潇洒的泳姿、温顺的习性,被人们称为“水中活宝石”、“游动的艺术品”,已成为世界性的观赏鱼。作者结合多年研究工作成果,充分吸收外先进技术,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从锦鲤的发展史、锦鲤的分类鉴赏、锦鲤的养殖与管理、锦鲤与现代都市的休闲生活等方面做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阐述。尤其是书中有关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锦鲤品种的苗种挑选技术和分级标准,是纳入出版物,公开发行。 《锦鲤的养殖与鉴赏》集鉴赏性、知识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定能对观赏鱼爱好者、专业人士及观赏鱼经营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