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全息自然农法的意义及实践,推动全息自然农法到农民中去,使我们累积到更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方式和方法并赢得更多新的突破。本书的编著,也会真实地呈现农民创业的各种艰辛及收货,尽力让广大读者可以从中能收获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本书阐述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针对我国农业生产高投入、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不明确,排放不清晰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全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区,建立了22个监测点,覆盖旱地、水稻田、放牧草地、畜禽养殖等4个方面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在长期研究和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了旱地、水稻田、放牧草地、畜禽养殖等4个方面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与技术规程;总结集成了40项左右在保持产量(生物量)基础上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控制技术,并对每项技术进行了固碳减排效应的评估。提出了农业固碳减排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农业源固碳减排的潜力。
本书以作者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和在中国科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完成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为基础撰写而成,主要介绍了与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有关的内容。全书分为两部分,篇覆盖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以麦秸覆盖条件下的田问试验数据为基础,阐述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其有关内容;第二篇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及动态预测,结合三峡工程对下游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论述了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及其有关内容。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 苹果》组织苹果产业技术领域的一线技术人员,承担了该书的编写任务。《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 苹果》在编写时,按照《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全套书的总体要求,以苹果产业技术为主线,针对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技术问题,梳理、确定了若干主题,按照“总结过去、分析现状、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以应用性研究层面的重要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在对技术发展演变过程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对近年来的技术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编写的内容力求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期对未来技术发展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农业标准汇编》是我国农业标准化方面的一套大型系列丛书,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和成就,是各级农业标准化管理机构,科研、生产、检验、监督、教学等单位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农业作为我国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标准是农业科研、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是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科学技术依据,对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标准汇编》系列丛书旨在引导和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活动,为农业领域的相关部门提供比较全面的农业标准信息。本系列丛书的出版,将
这是一本关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现在保护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好传统农耕文化的论文集。全书收录论文三十余篇,有对“渔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作梯田农业、旱作梯田系统的研究;有关于增城古荔枝等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关于民俗文化祁太秧歌、河北梆子等的保护和研究;有对乡村村落等农耕生态文化研究;有关于农业文献《番薯颂》《耕织图诗》《岭南荔枝词》《然犀志》的研究;有关于古代农政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等等。书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者队伍强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概览》是科学技术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研究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该书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与措施等内容。该书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世界各国和区域的划分,即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类。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远东和大洋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近东及北非、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发达国家包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两类。
本文着重描述了一些用于葡萄酒品评的方法,指导读者如何一步步地品尝葡萄酒。接下来,将会讨论到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神经学方面对感官的反应。之后将讨论品酒的状态,鉴定能力的挑选与训练,如何预备对各种各样的味觉以及重要性分析。本文还通过对葡萄酒与食物合理搭配的简短讨论对葡萄酒进行了分类并叙述了葡萄酒各风味的来源。希望本书所包含的信息能让读者摒弃生活中一些常会影响葡萄酒鉴赏的、基于经验的偏见。无论经常与否,你应该像质疑别人的观点一样质疑你自己的看法。
本书主要收录整理自1980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全国蚕桑品种鉴定试验网点,至2020年的40余年里,我国蚕桑品种审定制度、审定机构、审定标准和鉴定方法发展演变的历程,特别是蚕桑品种历年鉴定试验成绩的数据与品种评价史料;收集了蚕桑品种国家鉴定试验方法和审定标准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蚕桑品种国家鉴定和审定活动的图片资料,以期为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蚕桑育种专业人员和品种鉴定工作者提供史料和参考。 全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审定制度与审定机构,介绍了蚕桑品种国家审定制度的建立、审定机构和审定标准及其变化历程;第二章试验组织与方法,介绍了蚕桑品种国家鉴定试验的组织和试验方法,列出了历年鉴定试验承担单位和主要人员,以及试验点的变动情况;第三章蚕品种试验成绩与审定结果,收录了1981—1989年、1990—2002年和2010
《生物质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论述了:1.全球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2.全球生物质生产展望——21世纪的水域农业;3.全球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大小和通量;4.全球生物质的循环与低碳农业的发展;5.全球生物质的起源与平衡账;6.植物生物质的分类及其功能;7.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循环和利用;8.土壤生物质的代谢过程和重要作用;9.重金属及其在生物质中的转移过程;10.土壤生物质和温室效应;11.生物质氢(H2)——永不枯竭的无碳能源等。 《生物质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供农学、环境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的科技工作者以及有关单位生产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和阅读。
本书从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际出发,以水土保持工程造价编制的全过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定额、概算造价的编制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招标投标、项目管理预算、征地及淹没补偿、概算审查、竣工结算与决算、经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本书适用于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稿共分6个部分,分别地介绍了2018年度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发展情况,承担2018年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018年承担其他委托项目;获得成果:获奖成果、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发表论著:发表期刊论文和发表会议论文;合作与交流: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内学术交流记录、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甘蔗科研进展:甘蔗种质创新与育种、甘蔗种质创新、甘蔗高效育种、甘蔗栽培及生理、甘蔗生理生态研究、甘蔗轻简栽培技术、甘蔗机械化研究、甘蔗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甘蔗病虫害致病机理及生物防治、甘蔗生物固氮机理及氮高效利用;附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固定人员组成、博士后培养和研究生教育等。
《肥料配方师》共有八个模块。模块一——基本技能和素质,简要介绍肥料配方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应具备的素质。模块二——土壤肥力及其测定,内容有土壤肥力认知、土壤肥力简易测定、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与判断。模块三——作物营养及缺素诊断,介绍作物营养基础知识、作物缺素诊断方法、大田作物缺素诊断与补救、果树缺素诊断与补救、蔬菜缺素诊断与补救。模块四——测土配方施肥,内容有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模块五——肥料施用与真假判别技术,介绍化学肥料施用技术、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生物肥料施用技术、新型肥料施用技术、真假肥料判别技术。模块六——作物专用肥生产技术,内容有作物专用肥配方设计、作物专用肥配方推荐、作物专用肥生产工艺、作物专用肥质量控制。模块七——肥料田间现场混配与施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