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猪与禽的“动态配方体系”。“动态配方”不是某种概念或理念,而是切切实实的“数据组群”,包括“动态的原料数据库”“动态的营养需要数据库”和“动态的采食量”。全书用数据进行呈现,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家禽和猪营养需要公式,共计160多个及数十万个营养需要数据;猪与禽原料能量等计算公式430多个,它们计算了150多种、660多个原料的470多个营养素中的能值及其他可计算部分,合计30余万个原料数据。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不仅在技术上包含动态的动物营养体系,而且这些动物营养体系可以直接转化为畜牧与饲料企业的动态配方操作系统,适合教学和关注动物生长性能及
《农桑辑要校注》为元代初年由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政府编撰的农业生产指导书。全书共七卷十篇。除了一篇“典训”是用历史资料来说明农本思想,可作为“总论”之外,其余九篇,全都是技术数据:“耕垦”是土地整理利用总述;“播种”是谷物、油料、纤维三类基本农作物的耕作栽培各论;“栽桑”、“养蚕”两篇指导蚕丝生产;接着是“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禽鱼”,附有一章“岁用杂事”,即每月应做事项。我国北方一般旱农地区,农业和副业生产所需的各方面的生产技术和重要项目,已经大致包括无遗,是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农书。
本书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技术创新团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智慧物流技术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与框架梳理,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概况,提出了农产品智慧物流技术框架,总结了团队在农产品物流环境信息感知与优化、农产品品质信息感知、农产品货架期预测、农产品智能包装、农产品智能储运装备、农产品智能配送、农产品物流过程碳排放监测与估算、冷链物流信息服务与区块链溯源等农产品智慧物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同时也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成果,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技术创新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国家 万
土壤是世界的起源,它支撑、滋养并保护着世界。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以令人惊奇的方式生活和觅食,这种多样性确保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土壤还能滋养海洋、调节河流流向、改变气候,是生命世界中强大而惊人的构造。但遗憾的是,几千年来,由于对土壤缺乏了解,我们一直在以城市化、不适宜的耕作方法和污染等方式破坏土壤。土壤正因侵蚀而消失。马克-安德烈·瑟罗斯带领我们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和丰富的生命形式之间展开一次壮丽地下之旅,以诙谐幽默的文笔,结合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向我们介绍了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以及鲜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世界失去的联系。最后,他乐观地展望了我们如何将优质的土壤传给后代。
《发酵饲料生产导图》紧扣地源性饲料资源开发、常用发酵饲料设 备使用和安全优质肉蛋奶生产等需求,用图谱形式介 绍发酵饲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图文并茂,文字简约 ,实用便捷,既可作为生物发酵饲料生产的工具手册 ,也可作为相关的推广应用资料。
随着人们对西洋参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西洋参产业也已经成为吉林省林区的支柱产业,然而用于栽培西洋参的林业采伐迹地面积却在急剧减少。因此,非林地栽培西洋参已经成为吉林省人参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山东、北京、河北等地农田栽培西洋参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为此,吉林省西洋参产业工作人员开展了适合本省非林地栽参技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非林地栽参技术已基本成熟,截至目前,非林地西洋参栽培技术教材已经形成,现整理汇编成《北方特色中药材种植技术丛书:农田(非林地)西洋参栽培技术》出版,便于指导非林地种植业户生产优质西洋参,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有关专利法律的一些理念发生变化,与中国专利法律理念相比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恰恰是这些变化和差异使得中俄专利法律在社会实践中存在可能不同的法律结果。而这种变化和差异在中国还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目前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在研究和关注。因此,本书主要是通过对俄罗斯联邦专利法的立法特点、法律规定及实施路径的梳理,并且通过与中国专利法律实践的对比,探讨俄罗斯专利法律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为中国企业进军俄罗斯以及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曲沃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是对山西省曲沃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在充分应用“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对曲沃县耕地资源历史、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应用大量调查分析数据对曲沃县耕地地力、中低产田地力、耕地环境质量和果园状况等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曲沃县耕地资源的本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改良利用意见,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订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科学施肥,退耕还林还草,进行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曲沃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共八章。章: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第二章:耕地地力调查
李建伟编著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丛书》从基础性和应用性两方面着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部分为生态建设项目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坡面水土保持监测,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沟蚀监测,风蚀监测。第二部分为生产建设项目监测,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概述,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监测,水土保持各项指标。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丛书》总结了近年来东北黑土区广泛应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结合大量真实图片和实用表格,力求易读和实用。本书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相关技术培训的教材使用。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大全》收录的农业微生物菌株,根据资源筛选评价,对一些菌株的应用功能特性进行了描述,以利于使用者检索使用。《中国农业菌种目录大全》虽然根据微生物的的分类学进展和ACCC的复核鉴定结果,对一些微生物菌种名称进行了修订更新,但考虑到一些菌株使用的广泛性和通用性,并没有对微生物菌株进行名称的更新,本目录中收录的所有农业微生物资源,为了共享与保藏的便捷性,分为ACCC编号菌株和BGC编号(丛枝菌根真菌)两部分,但从菌种的来源和原始编号可进行资源溯源。
本书归纳梳理了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模式,讨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多个关键环节、经验技巧和注意事项,穿插了一些非常有借鉴参考价值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的协议模板和案例,比如甄别筛选优质成果、如何对接优质企业、技术入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本书讲的是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实践操作,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著作。
《花椒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内容上紧密结合花椒生产实际和市场需要,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便于操作,实用性强。为了便于学习和参考,《花椒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花椒研究的概况、我国花椒的栽培历史、经济价值、地理分布、发展现状;花椒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品种;花椒建园与栽植技术;花椒土、肥、水管理;花椒树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与冻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等,并附有各种插图。在书末还附有花椒全年作业管理年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史稿(1934-2014)》全面记录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4年在武功张家岗(今杨凌)创办,到新中国成立后杨凌七个农业科教单位蓬勃发展壮大,并在新时期合并组建为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八十年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反映了学校前后历经3次令人瞩目的大的发展高潮,几代师生员工在艰苦的条件下,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宗旨和”诚朴勇毅”的校训,扎根黄土,心系民生,求实创新,无私奉献,为民族振兴、农业发展和保障民生做出重要贡献,为学校留下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凝聚成为广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珍藏于心的集体档案。对于系统回顾和认真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凝聚师生员工共识和信心,加快创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