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介绍了2019年度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发展情况,承担2019年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019年承担其他委托项目;获得成果:获奖成果、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发表论著:发表期刊论文和发表会议论文;合作与交流: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内学术交流记录、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甘蔗科研进展:甘蔗种质创新与育种、甘蔗种质创新、甘蔗高效育种、甘蔗栽培及生理、甘蔗生理生态研究、甘蔗轻简栽培技术、甘蔗机械化研究、甘蔗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甘蔗病虫害致病机理及生物防治、甘蔗生物固氮机理及氮高效利用;附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固定人员组成、博士后培养和研究生教育等。
本书稿共分6个部分,分别地介绍了2018年度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发展情况,承担2018年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018年承担其他委托项目;获得成果:获奖成果、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发表论著:发表期刊论文和发表会议论文;合作与交流: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内学术交流记录、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甘蔗科研进展:甘蔗种质创新与育种、甘蔗种质创新、甘蔗高效育种、甘蔗栽培及生理、甘蔗生理生态研究、甘蔗轻简栽培技术、甘蔗机械化研究、甘蔗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甘蔗病虫害致病机理及生物防治、甘蔗生物固氮机理及氮高效利用;附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固定人员组成、博士后培养和研究生教育等。
《世界陆龟图鉴》共分七章,收录世界上18属65种陆龟,并配以1000多幅彩色照片。 《世界陆龟图鉴》首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了陆龟起源与演化、陆龟概述、龟文化、陆龟外部形态结构专用术语;第五章为重点,介绍了陆龟种类,并运用简练文字描述每一种陆龟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雌雄识别等内容,并对不同年龄段的背甲、腹甲及头部以照片展示;第六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陆龟养殖、陆龟繁育和经营利用备忘录。附录中包含学名索引、中文名索引、国内外陆龟保护和研究机构等内容。 《世界陆龟图鉴》文字叙述简洁凝练,图片翔实丰富,集知识性、科普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体,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了解世界陆龟分类的工具书;《世界陆龟图鉴》适用于所有陆龟爱好者,也适用于大专院校师生、保护工作者、相关执法机构、海关等部门辨认和了解陆龟。
本书是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土壤质量演变机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编号:G19990118)之第六课题-"土-水间的物质交换与水环境质量"(编号:G1999011806)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向读者奉献的是近五年本领域研究所取得的*的数据、观点和创新的理论及方法。主要揭示的是太湖流域水稻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水间的物质交换对水质量的影响。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及归纳凝练的理论当然对其他类似地区也有一般的指导意义,把本著作冠以"太湖流域土-水间的物质交换与水环境质量"的书名,务求更加切题和科学严谨。全书共分十四章,内容涉及土-水间的物质迁移与水体富营养化,氮素在土壤--水体-大气间的交换、转化、迁移与水土环境质量,土壤磷素从稻田、麦地、蔬菜地和桑园地的径流迁移和渗漏淋溶的过程、特征、及不同形态磷素的迁移量、对水
本书内容包括:畜禽营养,畜禽饲料及其卫生安全,家畜、犬、茸鹿、水貂及家禽、珍禽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共四篇十七章。内容丰富、新颖、科学实用或操作性强,对加快我国养殖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畜禽产品在靠前外市场的竞争力,会有所帮助。本书适合于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农牧户、部队农奴场的生产、管理人员及动物科技、动物医学专业师生、各级农牧部门公务员参阅。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猪与禽的“动态配方体系”。“动态配方”不是某种概念或理念,而是切切实实的“数据组群”,包括“动态的原料数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猪与禽的“动态配方体系”。“动态配方”不是某种概念或理念,而是切切实实的“数据组群”,包括“动态的原料数据库”“动态的营养需要数据库”和“动态的采食量”。全书用数据进行呈现,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家禽和猪营养需要公式,共计160多个及数十万个营养需要数据;猪与禽原料能量等计算公式430多个,它们计算了150多种、660多个原料的470多个营养素中的能值及其他可计算部分,合计30余万个原料数据。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不仅在技术上包含动态的动物营养体系,而且这些动物营养体系可以直接转化为畜牧与饲料企业的动态配方操作系统,适合教学和关注动物生长性能及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对经典节气谚语进行解读释义,同时对节气内涵及相关知识也作了阐释,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六个节气,每一节气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节气概述、谚语释义、常用谚语。节气概述主要介绍天文、气象、物候、农事、养生、民俗等相关内容;谚语释义对精选出的有较强代表性的20余条节气谚语,从气象特点、农事活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深入解读;常用谚语则选取约100条流传较广的节气谚语。书中配有插图200余幅,作为文字的补充,使阅读加直观生动。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查询,《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还专门设置了释义谚语索引。
在以时、地、度、法多维结构对中国农业伦理学作概论性论述,建立中国农业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对农业生态文明、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现代化、农村管理体制、海洋农业、山地农业、农业旅游以及中外农业立法有关农业伦理学的若干具体问题做进一步阐发,具体包括农业伦理学对生态文明的响应、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农业伦理观、中国农业现代化基准线的农业伦理学界定、农业伦理学的战略要地、丛林法则的农业伦理学解读、从陆地农业到陆海农业的战略转移、农村管理体制伦理篇、农产品的自给与互补伦理篇等,以便读者以现代农业伦理观为参照系,促进中国农业健康发展。
本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从绪论、时之维、地之维、度之维、法之维、伦理学容量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研究农业行为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发生的功能关联的道德认知,并进而探索农业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这两大生态系统的道德关联的科学,另外以“绪论”对四维作整合阐述。为便于读者阅读,笔者在每一篇的开头以“导言”作为“引导”,末尾以“小结”对各章主旨加以概括,使本书能够博采众长,打倒应有的水平。
“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党的一百年历史生涯中,经过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在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体现在党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上。 本书将农业政策变迁沿革放到社会大环境时代背景中去加以考察,描述农业政策的历史演变,揭示促使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和曲折而艰辛的探索历程,同时对重要农业政策措施及其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进行了阐述,说明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展现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情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