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本书从回顾历史和近代水稻科学研究经验与成就的视角,提纲挈领地阐述了著名稻作学家丁颖教授的生平事迹,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和演变,中国栽培稻种的分类,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试验研究,不同光温组合对两系法水稻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光敏、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水稻光温反应特性间的关系,两系法杂交水稻雄性核不育系的技术标准及生态适应性鉴定。进而揭示了水稻生态育种特别是光温生态和品种选育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操作,以供从事水稻科研生产工作者及大中专农林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中国航天诱变育种》是中国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工作20年的总结,由的农业专家、生物工程专家、航天技术专家和从事航天育种研究工作的线专家撰写,内容包括航天育种的决策研究,航天技术为农业服务,作物育种,机理研究和新品种的生产试验等内容。 《中国航天诱变育种》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大量的试验结果证明,宇宙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可以为地球人类的现实生活服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中国航天诱变育种》是从事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工作的人员,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对这一专业有兴趣人士的参考书。
我们于1996年开始,对80余种除草剂、14种作物进行了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药条件、不同施药种类和剂量下药害表现和安全应用技术研究。结合我们多年的科研和工作实践,系统整理了各类室内、田间试验的技术材料,并查阅了大量外文献而编写了本书。 该书内容包括21章,概括介绍了除草剂药害的基本知识,详细介绍了各类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方法,全面分析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全书共收录各类除草剂在主要农作物上产生药害的原色照片1625幅,这些图片资料十分珍贵。该书图文并茂,是我国部全面记载除草剂药害的大型彩色图谱,可供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农药厂技术人员和农药推广销售人员参考。
先秦时期,广西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广西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广西称“桂”由此而来。“八桂”是指“桂”的八个方位,即樘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东南、桂东北、桂西南、桂西北。 八桂文化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内涵丰富、久远神奇为特色,以本土性和兼容性和谐统一为表征,以鲜明的南方山水品格为个性的地域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传统文化。 《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稻花逸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之一。
本书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时代主题,就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加强科技与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新格局的思路、路径和举措。本书还对福建省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二十年来的做法经验做了总结和提炼。通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8个科技特派员典型人物和模范集体的事迹介绍,全景展现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特派员事业,以示范推广农业良种良法为核心,以先进成果转移转化为纽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群体形象。
《种子生产学》是为我国种子相关专业骨干课程编写的教材。本教材的编写以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避免与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的重复,并考虑与种子相关专业其他骨干课程内容的衔接。全书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构成,理论部分包括绪论共12章,实践部分包括10个实验实训内容,各章附有本章小结、应用案例及复习思考题。内容以主要农作物种子为主,同时兼顾蔬菜、草坪草及牧草、花卉等作物种子生产的内容。在编排方式上,以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各作物类型与主要品种以及种子(苗)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种子(苗)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以及种子生产领域的主要实践实训内容。
李少昆、杨祁峰、王永宏、樊廷禄编著的《北方旱作玉米田间种植手册》共有八部分组成分别是,北方旱作玉米区、玉米生长发育图解、北方旱作玉米主要技术模式、播种、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收获期管理。本书是按玉米生产管理环节撰写,介绍每个玉米生长发育时期栽培管理要点,可能遇到的逆境、病虫害和出现的生长异常,主次分明,发生规律简明扼要,技术措施简单明了、切实可行。本书编写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