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常见野生植物图鉴》及其附件《青海海东野生植物名录》,依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排列系统,按照真藓门Bryophyta、地钱门Marchantiophyta、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排序共收录了3门9纲56目140科565属1952种(包括部分亚种、变种、变型等)野生植物,其中,真藓门3纲14目31科63属75种;地钱门2纲3目6科6属7种;维管植物门4纲39目103科496属1870种。维管植物门包括木贼纲3目11科16属44种;石松纲1目1科1属2种;松纲3目3科6属26种;木兰纲32目88科473属1798种。常见植物介绍其中文名、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等,并配1~2幅彩色照片,近距离呈现植株的外观、生态环境或花、果、叶的局部特写,为读者提供zui佳的辨识特征及必要的指引。 为了便于服务林草业生产,促进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及生态产业的发展,也为科研、教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提
我国药用植物同在对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迁地保护、药用价值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和资料,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对药用植物的资源保存、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共收录了55科140种药用植物,物种的拉丁名依据《Flora of China》;科与种均按照APG Ⅳ系统进行排列。每种药用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分类鉴定形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药用部位和主要药用功能,并附有彩色照片显示物种形态学特征。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各药用植物保存本册植物名录和各药用植物园的地理环境资料。 本书可供农林、园林园艺、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使用。
《常见杂草系统识别图谱》内容包括了酢浆草科、栊牛苗儿科、蒺藜科、远志科、火戟科、风仙花科、锦葵科、堇菜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菱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伞形科、报春花科、夹竹桃科、萝蘑科、旋花科、紫草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车前科、茜草科、败酱科、桔梗科等等。
本书共分10章,前几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来源、发生和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天敌资源及其对茶树害虫的自然控制,茶树害虫生态防治与无公害茶叶生产,若干主产茶区的有关专家对本地区茶树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专门论述;后半部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茶树芽叶咀食性害虫、茶树吸汁性害虫、茶树枝干与茶籽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等100余种茶树害虫的分布、危害和形态识别,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预测、生态控制与无公害防治。书中绘制了一批彩色与黑白图版,供形象识别;编篡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茶树有害昆虫名录”“中国茶树害虫天敌名录”“中国茶树害虫相关文献资料”,供大家参考查阅。
《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主要是为教学工作者和一般科学研究工作者编写的。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和学的大都是问题的结论。若在程度上了解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也许可以教得更生动和学得更踏实。《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对农业院校师生,有的参考价值。
《生物农药手册》详细介绍了活体微生物农药、微生物产物农药、植物源生物农药、昆虫天敌、昆虫信息素、基因及转基因作物等各种生物农药的相关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制剂、使用技术、注意事项、储存方法及生产厂家等内容。为便于查阅,其中有些品种还列出了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本书从辣椒、茄子生产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的优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实践经验,详尽介绍了50余种常见的辣椒、茄子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技术,并附有原色图谱,力求症状准确、逼真,使读者能够对照图片做出正确的诊断。在防治方法中重点介绍新方法、新技术,防治手段易用有效。另外,还介绍了诸如辣椒、茄子的品种、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给读者更多实际的帮助。 本书所述内容先进,介绍全面清楚,可使广大读者栽培得法,诊断病虫害清楚明白。可供广大菜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水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型病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全书分部分:部分,叙述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两大类型病害的相互关系,田间和室内鉴定的一般方法;第二部分,系统深入地阐述44种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历史、分布为害、症状演变、病原物形态与生理、侵染循环、致病因素、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第三部分,分别介绍常见的46种非传染性病害的病状、病因、发病规律、防止和补救措施等内容。 本书病害种类集中,许多资料为作者从事数十年科研、教学及实践所积累。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植物病理学工作者、植保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以及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无公害果树病虫鉴别与治理丛书》的编写出版,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以推动效益农业的发展。该套丛书对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水果,由省内在该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写而成,荟萃了浙江效益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全书的编写内容突破了以往农业科普读物中以语言文字介绍为主的局限性,更多地采用病虫生态数码照片,图片典型逼真、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简要、技术先进实用,使读者可以简明、快速、准确地鉴别病虫和适时开展治理。该套丛书也介绍了果品无公害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程,可用以指导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因此,该套丛书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作为果农生产的参考书和防治手册,而且也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教材。
本书不仅重点介绍了中国南方33种主要园林树木的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证、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价值,还介绍了南方园林树木14种(类)主要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特点,以及112种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同时,介绍了各类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本书图文并茂,有许多珍贵的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生态照片,源于编者长期实践拍摄,实在难得,今公之于世,以飨读者。
本书共分10章,前几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来源、发生和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天敌资源及其对茶树害虫的自然控制,茶树害虫生态防治与无公害茶叶生产,若干主产茶区的有关专家对本地区茶树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专门论述;后半部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茶树芽叶咀食性害虫、茶树吸汁性害虫、茶树枝干与茶籽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等100余种茶树害虫的分布、危害和形态识别,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预测、生态控制与无公害防治。 书中绘制了一批彩色与黑白图版,供形象识别;编篡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茶树有害昆虫名录”“中国茶树害虫天敌名录”“中国茶树害虫相关文献资料”,供大家参考查阅。
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现在大棚数量已达50余万个,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4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寿光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寿光提出四点希望,其中一条就是特别要打造好寿光蔬菜这个农业品牌。
本书以“新”和“实用”为指导思想,对《精编农药问答》(靠前版)的内容进行仔细筛选,保留当前农药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增补近几年来登记的新品种,删除了已经停产,停用和限制使用及老旧品种部分(包括其混剂、机理)的内容,补充一些近期新的内容编写而成。全书按农药基本问题、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剂、杀病毒剂、种衣剂、熏蒸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助剂等十三章展开,系统阐述了各类农药品种的特性、用途、防治对象、应用范围、用量及施药方法等,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本书可供广大青年农民,基层农技人员、植保工作者、农药经营人员等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病虫草害种类、致害规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只有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采用正确的调查方法,才能准确预报,指导防治。为此江苏省植保站根据病虫害测报防治的实际需要,组织有关植保技术人员编写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本书基于1995年江苏省植保站编写的《江苏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法》一书,又增加了蔬菜病虫、检疫性病虫、鼠害及杂草方面的内容,并吸收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麦类、油菜、水稻、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蔬菜、地下害虫、蝗虫、杂草、害鼠、检疫性病虫十四个部分,计有病虫100种、农田杂草7类及农田害鼠。每种病虫害按照发生及分布、危害特点、形态特征(或病原)、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技术、防治方法等几大部分进行编写,以预测
本书从植物病虫害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着手,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苗圃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着重介绍了森林植物、经济林、园林植物苗木病虫害的危害情况、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害虫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同时,介绍了苗圃植物常用化学农药种类及其使用方法。本书可供从事苗圃工作的工作技术人员和植物保护、森林保护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学生阅读参考。
近些年来,果树病虫害研究与防治技术取得了许多进步,中国地大物博,南方和北方果树种类多样,病虫害种类繁多,加之近些年果品流通贸易频繁,一些检疫性病虫害不断传播蔓延,对果品生产造成威胁,需要我们不断认识新的病虫害发生种类,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本图谱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反映出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针对一些重要病虫害,选取不同为害状等多幅图片,便于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病虫为害特点和病虫特征。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健康有着更高要求,生产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作者多年来对果树病虫害的调查中观察到,曾经造成重大危害的害虫如大袋蛾、苹果球蚧、苹果绵蚜、金纹细蛾等,都可以在果园被天敌昆虫有效控制,为害性大为降低,甚至基本绝迹,从
本书主要对2010~2017年间已过专利期或即将过专利期的世界重要农药品种的原药性能、合成与工艺、混剂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与分析,并整理了其在外登记情况,同时还对2006~2011年间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重点阐述。此外,还介绍了以研发为主的世界超大公司和以仿制为主的公司如何有效利用过专利期或即将过专利期产品的策略。期望通过本书能够为企业在仿制过专利期品种的过程中,不效利用过专利期品种及合理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同时还对有关产品的市场评估有的指导作用。 本书适合广大新农药创制人员、农药国际贸易与登记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收录了71个农药品种,包括杀虫杀螨剂17个,剂22个,除草剂30个,植物生长调节剂1个以及除草剂安全剂1个。针对每个品种,在收录中英文通用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名称、cAs登录号、理化性质、毒性(包括哺乳动物毒性、生态毒性、环境归趋)、剂型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开发与登记、合成路线(包括重要中间体)、分析和残留、专利概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为方便查找,本书列出了各农药品种的中英文索引。 本书力求为从事农药科研、生产和销售等的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可供我国从事农药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植保应用、外贸易等方面的相关人员查阅。
辽阔的草原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相当大面积的草原,正不同程度的遭受着多种害虫的危害。因此,鉴定和识别害虫的种类对于开展草原害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常见的草原害虫共5目28科117种,其中包括直翅目7科48种、缨翅目1科2种、半翅目6科14种、鞘翅目9科360种、鳞翅目5科17种,并提供目、科、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草原保护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