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1996~2007年期间对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科学考察专著。全书共分七章。章为综论,简要介绍了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第二章为自然地理概况,介绍了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基本特点;第三章为高等植物多样性,系统介绍了河北驼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概况及植被的发展与演化,并分别论述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植被类型、资源植物及其类别和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评价与保护对策;第四章为脊椎动物资源,详尽介绍了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保护区内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区系组成及其特点、资源动物的类别、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第五章为昆虫资源,介绍了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
《云南名特药材种植技术丛书:天冬》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大量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冬作为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分布情况、发展情况;分类及形态特征,包括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重点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生长发育习性,对土壤及养分、气候的要求;还写了栽培管理和后期加工,包括选地、整地、选种与贮存、播种、田间管理,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人工造林技术概论》共分为六章,章主要介绍了人工造林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章阐述了北方主要困难立地区的造林技术特点;第3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五大林种的造林技术特点;第4章介绍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些造林新技术,以满足基层生产单位对技术的需求;第5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人工林的研究开发现状和趋势;第6章对我国森林培育学科的发展战略做了一点初步的分析,供森林培育学科的教学参考。 《人工造林技术概论》适用于高等院校林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阅读,同时适用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著作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非洲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非洲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三大部分内容,记载了非洲主要商品材树种205种(隶43科P56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商品材名和地方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樟树各个品种的产地与种植地、外观形态、选优、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粗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综合利用尤其是现发利用途径与实例,重点介绍它们的叶、枝干、皮、根、花、果、籽等各部位化学成分(各种香料、色素、木脂素、黄酮、多酚、多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植醇、核糖体失活蛋白等)的提取、作用、制取价值以及樟粉利用、樟蚕饲养、樟芝种植等相关产业,是从事农业、林业、林产化工、香料香精制造、日用化学品、食品、医药卫生、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作为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实际操作的重要的工具书和常备手册,也可供农林、轻化等大中专师生阅读和参考。
《河南济源古树名木》分为“千年风雨、历史见证、文化印记、生命传奇、妙趣天成”五部分,全面介绍了济源市古树名木的分布、现状,是济源生态建设上的珍贵文献。
本书包括绪论、上篇和下篇,较系统、详细、全面地整理和介绍了近交群体(如回交群体、F2代群体等)的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的统计分析模型以及相关的数学方法。同时,针对目前林木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的需要,着重研究了全同胞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的统计模型。本书紧扣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的前沿研究展开,结构严密,理论性强,在内容安排上考虑到了读者使用的实用性和方便性。本书适合从事动植物育种的科技工作者、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画说中国茶故事》书中汇集了中茶博为您精选的近百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展现的是与众不同的水墨中国茶。以水墨渲染为插画,如仙如幻,意境悠远。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大胆的设色铺陈,一段段小故事连缀着中国茶饮文化的起承转合,让茶的历史充满色彩,无比生动。为了中国茶文化更快地传播,方便来馆参观的国际友人阅读,编者将故事浓缩精炼后译成英文,为中国茶故事插上英文的翅膀!
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美化和净化城市环境的绿色植物生长的介质和营养供给者,对有害物质有过滤、氧化、吸附和固定作用,对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健康有重要影响。《城市林业土壤质量特征与评价》以南京市、徐州市等典型城市为例,系统调查和分析城市林业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阐述城市林业土壤有机碳及黑碳的含量与分布,分析城市林业土壤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含量与分布,兼具理论性、资料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