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科学研究》重点阐述国内外在木质环境学、木材的功能性改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综合分析及木材无损检测等有关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深入浅出地趣谈了木材科学知识和木材加工利用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而使读者明了木材相关知识,木材性质评价,木材功能改良和木材检测和新方法,新技术。《木材科学研究》可作为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与室内设计、木材检验工作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拉丁美洲热带木材(第2版)》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拉丁美洲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拉丁美洲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三大部分内容,记载了拉丁美洲主要商品材树种208种(隶44科153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商品材名和地方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
施肥量1 确定施肥量的依据根据油茶营养元素循环研究,以综合经营措施亩产茶油33.9千克为例,对它的营养元素动态分析,油茶林木及其林下木、灌丛、土壤构成一个。降水、尘埃为输入的养分,地表径流、渗漏及果实输岀为该的养分输出。两者比较表眀:该每年氮的输入较输出多0.24千克/亩,这时氮处于积累过程;每年磷和钾的输出较输入多0.17千克/亩、1.47千克/亩,这时磷、钾处于亏损状态,若该油茶林要保持稳产则还需要施磷、钾肥,如再要提高该油茶林的产量,就氮、磷、钾都要施。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和油茶林的持续增产。2 确定施肥量的方法制定高产、稳定、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油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又是油茶栽培管理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以下方法:(1)
本书收录了近1000种森林昆虫, 对张家口地区乃至河北省、整个北方地区的森林昆虫研究、虫害防治、资源保护利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安徽特产果树(套装上中下册)》分上、中、下3册共12篇,记载了12种安徽特产果树。上册包括砀山酥梨、徽州雪梨,中册包括三潭枇杷、富岱杨梅、宁国山核桃、黟县香榧,下册包括水东蜜枣、舒城板栗、怀远石榴、太和樱桃、萧县巴斗杏和萧县葡萄。其中,砀山酥梨的内容已经于2009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砀山酥梨》,考虑到砀山酥梨在安徽特产果树中的重要地位,本次将砀山稣梨的内容再次列入《安徽特产果树》。为使《安徽特产果树》各篇内容布局相对一致,对《砀山酥梨》内容进行了修订,删去了《砀山酥梨》中第十二章研究进展的内容,并对其他内容进行了完善。 《安徽特产果树(套装上中下册)》凝聚了编者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安徽特产果树的真切情感,倾注了编者大量的心血。在长达10年的编纂过程中,走访专家、实地调查、记录性状、拍摄
《中国松材线虫病危险性评估及对策》是实现病害大范围内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中国松材线虫病危险性评估及对策》依据制约松材线虫病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四个基本条件即病原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环境气候条件和寄主植物的基本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建立评估模型,直观定量地描述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和评价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县级行政区划的病害发生危险等级,为具体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策略运用和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松材线虫病危险性评估及对策》的读者对象包括科研工作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林业生产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的行政官员和管理人员。
曹尚银等著的《中国苹果地方品种图志(精)》是抢先发售对中国苹果地方品种进行的比较全面、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为研究苹果的起源、演化、分类及苹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较完整的资料,将对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产生重要的作用。作为苹果地方品种图志的,其内容重点放在苹果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异生产特性和品种资源的描述。
《望江楼竹类图志》收录了望江楼公园栽培的竹子300多种,每种竹子有特征、产地和用途简介;文字简短精练,以大量图片为主,把竹种的形态特征反映得淋漓尽致,很容易检索到需要识别的竹种;另外,书中还收录了望江楼公园名胜古迹和竹文化节的精选图片。《望江楼竹类图志》既有面向专业读者的科学性,又有面向普通读者的可读性和鉴赏性,还可作为成都赏竹旅游的实用指南。可供竹类研究者、林业及园林工作者和竹类植物爱好者参阅。
通过野外考察,确定了长岛共有近700种野生植物,根据它们所属的门类,把本书共分为5章。章为蕨类植物门,长岛出产8科16种,主要对植株形态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为裸子植物门,长岛出产4科5种,主要介绍了各种的形态特征和应用价值;第三章为被子植物门,长岛出产85科614种,是本书的主要章节,我们对每一种的生活型、茎、叶、花、果实等都做了介绍,以及各种在长岛地区的主要分布范围和用途;第四章为地衣门,长岛出产8科16种,主要对其地衣体和孢子蠹等形态进行介绍;第五章为苔藓植物门,长岛出产6科8种,主要对其植物体和用途、分布进行了介绍。
本书以从野生蜡梅分布概况、保护利用策略和蜡梅栽培历史、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蜡梅盆栽盆景的应用开发、药用价值、深加工、蜡梅产业发展、蜡梅文化、蜡梅旅游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阐述。深加工、蜡梅产业发展、蜡梅文化、蜡梅旅游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阐述。
贾治邦编著的《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集林业多个学科于一体,对林学专业主要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介绍。其内容涵盖林业工作综论、集体林杖制度改革、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管理、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法制、机关“两建”工作等内容。
古人云:“香发于沉,历久不散。聚灵凝润,旷世稀臻。”“三香树种”指降香、檀香、沉香,它们有着悠久的栽培与应用历史和香、奇、优的名贵材性,是香文化和家居制品的上好材料,也是养生保健的宝物。《三香宝典:降香檀香沉香树木栽培与应用》编者李凯夫、邓和大、陈策本着以独特视角重新审视这三种树木的栽培、利用和价值,以推动我国珍贵树种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黄河三角洲次生盐渍化是限制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黄河三角洲柽柳生理生态特征与抚育提升技术》针对黄河三角洲水盐变化对柽柳生长影响的程度、过程与机制这一科学问题,以滨海盐碱地柽柳低效林的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改善为目标,综合运用水盐运移、植物生理生态监测技术与理论分析方法,重点开展水盐在地下水—土壤—柽柳体内的迁移特征及其协同影响柽柳生理生态过程的研究。《黄河三角洲柽柳生理生态特征与抚育提升技术》主要明晰了滨海盐碱地柽柳林的退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地下水-土壤-柽柳系统的水盐运移过程及作用机制,探明了柽柳生理生态特征对盐旱胁迫的响应规律,明确了柽柳幼苗生长适宜的地下水水位及其矿化度条件,阐明了不同密度柽柳林的生长动态及其改良土壤效应,研发了滨海盐碱地柽柳防护林建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