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珍贵树种高效栽培技术》在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各个珍贵树种有关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规范化的条目和格式进行编写,条理清楚、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技术手册和资料。《广西珍贵树种高效栽培技术》既适合各种造林主体用于指导生产,又适合广大林业技术人员学习,还适合作为林业院校的教科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生产指导意义。
......
本书由1.辣木生物学特性;2.辣木基因组;3.辣木蛋白组与转录组;4.辣木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5.辣木健康组;6.辣木酵素;7.辣木的深加工和产品的研发;8.辣木的综合利用及开发;9.辣木的前景展望构成。
《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一书主要依托“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课题成果及论文,同时尽量吸收了近向年来科技发展成就和信息。全书共分四篇,二十六章。篇主要介绍了林木组培苗工厂化技术、工艺流程及如何建立组培苗工厂;其第六章突出介绍了成本低廉的林木组培苗幼态扦插技术,第九章介绍了我国南方与北京共6个主要造林树种的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第二篇介绍了结构先进、外型美观、造价低廉的育苗大棚和温室设计建造技术及共微机管理系统。第三篇介绍了林木容器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其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我国南北方30个主要造林树种的容器苗技术;第八章介绍了我国南方主要树种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四篇介绍了与工厂化苗木各作业过程相配套各类机械及设施。 全书既有深刻的理论,更有丰富的实验经验。
王书凯、王忠彬、雷庆锋主编的这本《落叶树木实用图鉴》从林业生产及园林绿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共编入东北地区常见的落叶树木49科106属150种(包括变种及品种),介绍了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并配有彩色图片近2000幅,每个树种都有夏态和冬态识别特征及对应的彩色图片,是一本集实用性、知识性和科普性为一体的识别东北常见落叶树木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供林业、园林绿化工作者及从事植物学、树木学、园林树木学、环境学、森林学等高、中等农林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又可为树木分类的爱好者提供帮助。
科学技术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准。科技水平高则国力强盛,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军事诸方面均会占据优势;而科技水平低则国力弱,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舞台上处于劣势。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己为世界各国寻求高速发展时所共识。我国将“科教兴国”作为国策也表明了政府对提高科技水平的决心。博士研究生朝气蓬勃,正处于创新思维能力最为活跃的黄金年龄,同时也是我国许多重要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他们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高校、一个科研院所乃至我国科研的整体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全国百
2006年,是林业“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林业行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演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林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国土绿化内容不断丰富,空间不断拓展;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重点向创新机制和调整政策转变,生态建设成果正在顕林业产业发展状态良好,主要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林业教育等支撑林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林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十一五”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第一年,林业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改革与发展依然是林业最迫切的任
本书由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种子室等各学科专家共同编著,由资深老专家孙时轩教授主编。内容包括:林木育苗基本知识,苗圃地的基本要求,苗圃地的土壤耕作、轮作和育苗方式,苗圃施肥,苗木年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移植苗及大苗的培育技术,容器育苗技术,苗木的出圃、贮藏和运输,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主要造林树种育苗技术实例及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质量分级和种子贮藏等。内容丰富,技术先进,方法实用,语言通俗,图文并茂。适合全国各地的林区、山区、农区及城镇郊区的苗木生产者、经营者、绿化造林的组织者、管理者及各级林业技术人员阅读,也是林业院校、农业院校林果专业师生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重庆古树名木》图文并茂,精选拔萃地向读者介绍我市部分古树名木的风姿。筛选出的159株古树名木,隶属49科、73属、92种;不古老苍劲、雄伟壮观的古树,亦有树龄虽不大,却是珍奇稀有或名人手植,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名木。这是一部融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史料性于一体的文献,既是一部面向社会的科普读物,又是一部基层林业、环保和园林工作者的工具书;既是一部重庆森林旅游的重要参考资料,又是向全市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教育的好教材。
桉树是全球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大、生态和社会效益高的树种。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试验种植桉树人工林,并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在南方近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步推广。目前,我国的桉树木片出口量达100万吨,是我国目前创汇最多的树种。 木材皱缩是木材干燥时发生的一种干燥缺陷,皱缩的宏观表现是板材表面呈不规则的局部向内凹陷且横断面呈现不规则图形,木材厚度方向收缩率大幅度增加;微观表现通常是呈多边形或圆形的细胞向内溃陷,细胞变得扁平而窄小,皱缩严重时细胞壁上还会出现细微裂纹。皱缩不仅使木材的收缩率增大,损失增加,而且因其并非发生在木材所有部位或某组织的细胞,因而导致木材干燥时产生变形。 为合理利用桉树木材资源,提高利用价值,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桉木材性与干燥特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研制出高质有
《刘少奇论林业》是一部刘少奇论述我国林业建设的专题文集,全书收入了刘少奇关于林业的文章三十余篇,这些文章大都是发表了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从中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本书适合林业生产工作者参考学习。
林权一卡通系统通过一张IC卡将林业主管部分、评估机构、金融部分、林农有机联系在一起,是林权信息化简单表现形式。 《林权一卡通系统研究与实践》从林权管理内容、模式、服务对象人手,将林权基础档案、林权地籍、资源资产、流转抵押等管理作为主要内容;提出了贯穿各项内容的管理新模式,分析了这种新模式的特点和工作流程,探讨了相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对林权一卡通系统进行全面设计和实现,并以浙江省林权一卡通系统为案例,阐述了应用效果。 《林权一卡通系统研究与实践》可供从事林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学者以及高校广大信息类、林学类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作为高校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
《木材立木材积速算表》由木材材积速算表和立木材积表两部分组成。木材材积速算表包括原木、杉原条和锯材材积速算表;立木材积表包括华北区分布广泛的松类、杉木、马尾松等9个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表。
由于传统的毛竹培育以单目标培育为主,技术形态单一,技术投入的产出不确定性高,目标产品商品性能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同时,受农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及对生态与环境要求的提高,竹林经营亟待向多目标培育、定量化管理、高效生态经营和规范生产转变。 为了进一步推动竹业生产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按照技术必须符合农民认知的要求。结合毛竹培育技术的成果以及乡土技术的挖掘、利用,组织编写了《兴林富民实用技术丛书 图说毛竹高效培育技术》。《兴林富民实用技术丛书 图说毛竹高效培育技术》分六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毛竹的生物学特性,毛竹林营造与幼林管理,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毛竹冬笋、春笋和鞭笋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及无公害竹笋生产知识等内容。
《楝树:全球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之保护神》主要论述了楝树及其制剂在全球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全书共13章,主要论述了楝树的生物学特性,楝制剂对昆虫、细菌和病毒的影响,楝树及其制剂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楝树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本书可供有关领导、科学家、企业家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采用容器方式栽培苗木,是苗木生产现代化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容器苗木栽培》主要介绍了以园林绿化、庭园景观造林等所需观赏苗木为主要生产对象的现代化特征的特殊苗木生产方式,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可操作性,适用于从事苗木生产的专业人士参考使用。
刘跃钧、刘饶著的《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是从方竹形态特征、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学特性、造林、培育、施肥、抚育、园林绿化应用、试验与评价、遗传多样性,笋的营养成分等栽培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由沈士华主编的《生态水景与湿地景观营造》对水生植物种类和配置着墨较多,并对当前湿地水景营造特别是河道整治之弊端进行了阐述。笔者在痛心之余,深感呐喊疾呼之必要,很多地方行政以惯性思维之模式,一提到河道整治即与硬质驳岸相联系,于是在经济愈发达的地方,那些弯弯曲曲的河流都成了笔直的河渠…… 本书适合水生态修复、水利、水景营造方面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环保、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