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国际山茶深入调查、研究;国际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对许多相关内容作了增补、匡正,有些资料乃首次披露于众。 中国和日本山茶早西传者并非英国人,也不是从1739年伊始。而是早在16世纪末已由个别荷兰、葡萄牙航海人员顺带去,其后,曾听从南非荷兰殖民地总督指令,把随船顺带的山茶先种植在好望角一带。 日本早在公元716年时,中国唐玄宗赏赐给遣唐使一些山茶,带回日本,有关资料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自江户时代至明治年代早期的289年间出版了许多茶花图谱、杂著、图卷、画屏等。 马来西亚和中南美洲亦能栽培山茶。 山茶学名并非由分类学鼻祖林奈首创。
《广西树木志(第1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与研究项目“广西树木物种资源的研究”(项目编号:林科字(1996)第44号)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成果。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于1996年立项实施以来,课题组在广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工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良凤江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与鉴定标本、编写书稿和提供相关资料。因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致使种系变动较多,故书稿历经数次校核后才终定稿。
本论文集共选录了热林中心近10年来(2010-2019年)200篇论文或摘要,全面展示了热林中心在珍优树种良种选育技术、珍优树种高效培育、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森林资源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对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在本专著中,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中国植物志·第七卷)排列,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1926、1934)排列。第二卷共编入木本植物55科245属1291种(含82变种及变型),配图582幅。对分布于广西区内的木本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能、生长特性和利用价值等进行了扼要阐述,力求文字简练、图文并茂。树种的中文名只选用通用名称,并尊重《中国植物志》各卷以及《中国树木志》各卷的用名,所配图幅采用了部分仿绘图,凡仿绘图均标明“仿图”字样,仿图出处均存于底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