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衰竭等问题的重大挑战,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在21世纪我国人口将突破16亿,而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们要用世界7%的耕地资源养活全球近1/4的人口。为了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人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海洋。全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蓝色的海洋既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又是天然药物和活性物质的潜在宝库,而发展海参养殖业是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海参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面积迅速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
海洋生物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物种,已被描述和发现的海洋生物有2万余种。其中,鱼类3200余种、贝类1900余种、虾蟹类近1400种。但是囿于人工苗种生产开发技术或规模化生产水平的限制,能进行全人工繁育生产,可供蓝色农业--海水养殖业开发的种类其实并不多。目前,在我国的海水养殖中,以对虾为主的养殖虾类有近20种;以滩涂贝类、浅海贝类为主的养殖贝类有50余种;作为水产养殖的主导产品,我国海水养殖的鱼类有30余种,能以全人工方式繁育养殖(包括咸淡水养殖)的10余种;而海水养殖蟹类,青蟹和梭子蟹。
本书是一部鱼类分子育种学专著。由于分子育种是刚刚开始的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都在发展之中,本书全面介绍了已报道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新的育种成果。全书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分子育种的技术基础、分子育种的数据分析、基于遗传背景分析的分子育种技术、基于基因一性状分析结果的育种技术、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在种质鉴定与评估中的应用、分子育种实例分析和结论。另外,在附录中列入了我国水产新品良种审定办法、水产新品种种质检测规范、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通过的水产品种、中英文对照的分子育种相关名词等。 本书可供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学、水产养殖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与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是一本介绍长江中下游鱼类的工具书,以作者在多年从事长江鱼类研究中积累的120余种鱼类的原创彩色照片为主,图文并茂介绍了长江现存鱼类的生态学习性、分布和资源现状、经济或学术价值、分类地位、中英文名称、拉丁名称等,还附有鱼类测量图解、检索表、检索图。
本书收录了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东苕溪流域(东经119°28′-120°08′,北纬30°05′-30°57′)鱼类84种,隶属于8目18科52属,主要由鲤形目、鲈形目、鲇形目、鲑形目、合鳃鱼目和鳉形目等鱼类组成。每种鱼类都配有原色图片(标本采集地图),结合各种鱼类的中文名、日本名、拉丁学名、地方名、形态特征、分布与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头足纲属高等海生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热带、温带和寒带海区,包括暖水性、温区性和冷水性种类,各类的数量均很大。研究头足类的生物学、资源分布、生态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书由二大部分组成。部分为总论,内容包括分类系统、形态及分类术语、形态概述、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分类鉴定方法、地理分布特点、食用和药用价值、资源开发利用概况、世界主要头足类国家和地区,以及气候变化对世界头足类资源的影响等,特别是在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头足类的形态和分类术语,以及鉴定方法。第二部分为头足类纲的分类系统,按鹦鹉螺亚纲、鞘亚纲,以及8个目进行描述。描述了目、亚目、科和属的形态分类特征。每一种类均包含了分类地位、学名(中文,拉丁文,英文名,法文名,西班牙文名,以及各种地方名)、分类特征、习性及生物学、地理分布
特种水产养殖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本书在总结我国特种水产养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特种水产养殖的类型、特点,阐述其重要意义,总结了特种水产养殖的生态学原理和六大关键技术,重点介绍目前养殖效益比较高的黄鳝、泥鳅、中华鳖和虾类养殖生态工程。,本书对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工程的接口配套技术,即秸秆饲料饲用技术、蚯蚓养殖技术、黄粉虫养殖技术以及无菌蛆、水丝蚓和摇蚊幼虫养殖技术分别作了具体介绍。 本书可供水产养殖、生态学、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决策管理人员和广大养殖户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鳜鱼的生物学特点、品种选择、养殖场环境管理、饲养管理、饵料鱼的选择与养殖、疾病防控、安全用药及加工储运等内容,并对鳜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突出现代化健康养殖鳜鱼的技术特点,内容全面,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指导书 本书适合鳜鱼养殖企业和专业养殖户学习、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水产养殖看图治病丛书:观赏鱼疾病看图防治》介绍各种常见观赏鱼疾病的治疗以及部分近年来新出现的观赏鱼病,每种鱼病都从病原病因、病症特征、流行特点、危害情况、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入手,既方便阅读,又方便查阅使用。为了方便读者朋友按图索骥,更好地掌握诊病救治的技巧,本书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使内容更加充实、实用性更强、指导性更严谨。
全书共分4篇21章。 篇阐述了渔业资源增殖区划关键技术,包括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增殖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增殖物种适宜性评价三大技术;第二篇详细论述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操控技术、方法与模式,包括放流苗种遗传质量检测、增殖容量评估、放流标记以及放流苗种成活率提高等四大技术;第三篇简要分析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关键技术,包括分子鉴定评价、放流鱼类遥测跟踪和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三大技术;第四篇重点总结了集成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典型案例,包括南澳—东山、大亚湾、珠江口、江门海域、海陵湾、雷州湾、流沙湾、陵水湾、三亚湾等区域示范区和大型海藻生态修复示范区。本书相关研究成果为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实践、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研究的工作
本书是我国水产养殖学科领域中的部涵盖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动物养殖与植物栽培并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著作,具有明显的特色。全书共分10章,运用综合比较的撰写方式,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水产品营养价值,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水产动物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经济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养殖,藻类养殖,以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本书由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研究和水产高等教育的近30名专家撰写而成,其中8名是水产动物与藻类养殖及其病害防治的知名教授。全书是各位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较完整地反映了水产养殖科学研究与养殖生产关键技术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本书可供水产养殖科技人员,水产养殖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