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目前形成规模的主要养殖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鱼类增殖和资源保护的理论与技术,介绍了各种类型增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处理技术以及活鱼运输和鱼类安全越冬的方法,还对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衰退问题,自然水域合理放养的水产养殖容量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教材融理论基础、应用技术、生产实践于一体,反映了外鱼类增养殖学科发展水平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污染与控制、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和鱼类越冬。本书主要供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使用,
锯缘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近年来,青蟹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模式愈益增多,产量也有所提高,2004年已达8000多吨。然而,由于对其繁殖生物学缺乏深入了解,人工育苗仍未获实质的突破,而且养殖生产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青蟹产业的持续发展。笔者们在厦大科研处立项的《锯缘青蟹生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8605001)资助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青蟹的基础研究,接着连续获得多项国家、省部基金的资助,陆续开展了有关青蟹生殖生物学、幼体实验生态以及人工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经过20多年不间断地认真钻研,取得了成果,在外刊物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兹选择其中的128篇论文汇编成《锯缘青蟹生物学和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一书。本书主要反映青蟹生殖生物学(含性腺、配子发育、
本书为“海水经济动物养殖实用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内容包括:海参、海胆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人工育苗、苗种培育、成参成胆饲养、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放流增殖、资源保护、产品的加工及质量标准等。内容丰富,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文字通俗易懂,适合于广大渔民水产养殖生产者、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阅读,也可供水产院校师生、有关科研、水产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参考。
本书在介绍斑节对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立足生产实际,从健康养殖的角度详细讲解了苗种繁育、饲料和营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可供从事水产养殖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尤其对于广大养殖户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六十多年前,刘建康先生在黄鳝中揭示出雌雄同体和性反转现象,被当时国际认为是在低等脊椎动物中的发现。六十多年来,鱼类性别和生殖研究不但发展迅速、成果迭出,而且应用价值厚实,已为渔业所用。本书在重印刘建康院士关于黄鳝性别分化研究的两篇论文和英国皇家学会博洛博士针对黄鳝雌雄同体和性反转现象的发现在Nature上发表的专题评论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系统地论述了鱼类性别和生殖的遗传基础及其人工控制,内容包括鱼类生殖策略的多样性与特殊性,鱼类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决定基因,单性鱼类的生殖方式及其遗传基础,银鲫生殖方式的特殊性及其遗传基础,鲤鱼的性别控制与全雌鲤生产,黄鳝的性反转及其调控机制,罗非鱼性别控制研究及应用,石斑鱼的性反转及其性别分化机制,以及鱼类生长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生殖的相互关系等
贾晓平等编著的《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最近5年来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总结,是我国部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人工鱼礁专著,是我国现代人工鱼礁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新的里程碑。本书丰富和充实了我国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的理论,填补了我国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技术的多项空白,并针对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实际需求,力求物化于礁区建设的实践。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渔业科学与技术、生物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不同,有些学校以《动物生理学》(普通动物)为教材,有些学校以《鱼类生理学》为教材,还有部分学校以《家畜生理学》为教材,目前我国没有全国统编的《水产动物生理学》教材。多年来,在水产动物中,以鱼类生理学研究最为成熟,先后出版了几部《鱼类生理学》教材和专著,为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对水产动物的研究日益增多,在生理学方面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虾蟹类和海水鱼类等重要养殖动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很大,为教材的编写创造了必要条件。本教材试图将近20余年来有关水产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形成具
《中国农业标准汇编》是我国农业标准化方面的一套大型丛书,按行业分类分别立卷,由中国标准出版社陆续出版。本书是该丛书的一卷。 为了便于各级质量管理和检验部门对产品的抽查和检验,同时为解决生产和检验部门缺少标准和标准收集不全的实际困难,特将2000年8月底以前出版的水产养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汇编成册,其中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74项,共计100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水产养殖基础标准、淡水养殖标准、海水养殖标准、鱼用饲料标准及鱼病防治标准等。 鉴于本书收录的标准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所用计量单位、符号未做改动。 本书收集的国际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
鳜鱼(Siniperca spp )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 、科Serrnidae 、鳜亚科Sinipercinae ,俗称桂花鱼、桂鱼、胖鳜、鲈桂、鳌花等。鳜亚科鱼类是东亚特有的淡水鱼类,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6 国。鳜鱼以其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而闻名于世,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地域辽阔,适合养殖鳜鱼的区域广,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为了使各地的养殖从业者因地制宜地开展鳜鱼健康养殖生产,本书总结了鳜鱼养殖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先进的、易掌握的鳜鱼养殖实用技术,目的是帮助广大养殖从业者掌握和运用这些健康养殖新技术。本书可供广大鳜鱼养殖从业者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水产养殖专业的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参阅。
本书针对当前水蛭养殖生产上的常见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包括:水蛭养殖概况、水蛭养殖基础知识、水蛭的营养与饲料、水蛭苗种繁殖与培育、水蛭养殖模式、水蛭的饲养管理、水蛭病害与敌害防治、水蛭的收获与加工。适合水产养殖户及水产工作者阅读。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黄鳝养殖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并综合外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黄鳝的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人工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增殖与捕捞、越冬与贮运等,并基于黄鳝不同于大宗鱼类的特殊的繁殖习性,介绍了黄鳝的苗种生态繁育技术。汇集了黄鳝养殖与病害防治方面当前的新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知识、信息和市场的全面介绍,叙述具体、示范性强,便于读者掌握和应用。可为从事黄鳝养殖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渔具的选择性即渔具对目标种类的选择捕劳能力和对非目标鱼种误捕的防范能力,正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现代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渔具选择性是一个新兴的渔业研究领域,内容涉及渔具理论和捕鱼技术、渔具工艺、数理统计、鱼类学、渔业经济和渔业法规等众多方面。作为初次尝试,本书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渔具选择的基本概念;渔获的兼捕和处理;拖网渔具的选择性;刺网渔具的选择性;其他渔具的选择性;尺寸选择性研究的基他方面;渔具选择性装置;兼捕、抛弃渔获释放的成活率;渔具选择性的经济分析。
收入本《图鉴》的水产品种主要是我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所需统计的种类和水产品市场信息采集丁作中常见的种类。同时,考虑到渔业统计年鉴中有的种类是总称,因此增加了相应的主要常见品种,这将更有助于渔业统计人员的鉴别归类。编写的内容和方式,主要考虑实用性、易读易懂和易查。除了彩色照片外,文字介绍包括品种的中文名、拉丁文学名、俗名、英文名、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捕捞和养殖生产概况和近年来的生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