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树线标志着树木生长的低温极限,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的山地之间。作为《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姊妹篇,Christian Korner对从赤道到亚北极的树线分布现象进行了优选性综合分析,并基于树木生物学对此进行了功能解释。本书采用多学科方法探索了树木生长上限的森林格局、树木形态学、解剖学和气候学等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树线位置的模型模拟、种群繁殖过程、发育、物候和进化等进行了阐述,归纳总结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碳、水分和养分关系的生理学及胁迫生理学方面的证据,很后以树线历史(古生态学)和优选变化对现在和未来树线影响的分析结尾。书中有100多幅插图,其中大多数是彩色的,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高山树线,书中还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信息。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科研人员,
《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及其应用》是以笔者为主的团队十八年来从事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制订以及围绕标准实施所开展的贯标、检测、评估、土壤改良、工程应用和质量监督管理系列工作的总结。《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及其应用》集基础理论、实验室研究、绿化工程实践和典型案例为一体,着重点是园林绿化土壤,但围绕园林绿化土壤标准群的实施,涵盖土地开发、市政建设、水务、农林、环卫、园林绿化、第三方检测等行业,可供从事土壤、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废弃物土地循环利用、环境检测等学科的科研、教学、检测、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中国经济树木(5)》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全新的视角、精美的图片,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每个树种的树形、营养枝条、生殖枝条、自然景观、造景应用等:还对每个树种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主要用途等进行了扼要描述。 《中国经济树木(5)》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较高的艺术性、极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部农林高等院校师生、科研及生产开发部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从业人员鉴别树木资源的大型工具书。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3》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管理部门和局直属单位上报的2004年林业统计年报和其他有关资料编辑的。分为:森林资源、林业产业总产值、营林生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工业生产、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投资、林业教育等八个部分,并附录:国有林区135个木材采运企业和20个重点营林局主要统计指标、林业工作站和乡村林场基本情况、分县造林情况、历年主要统计指标完成情况、1995-2004年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情况和世界主要国家林业情况。
本书有以下特点: 1.文图对照,直观性强。本书编写采用文字与图片对照体例,文字内容包括:科的形态描述、分属检索表、分种检索表、树木在浙江省及全国的分布概况等,突出树木鉴别的特征。图是本书的重点,裸子植物选择与实物原大的枝叶、球果、种子绘图;被子植物则选择与树木原大的叶片和果序进行绘图。叶是绘叶的背面,以示叶形、叶的大小、叶缘、叶先端、叶基部、叶柄长短、叶脉的多少及走向等,有的树种有毛被或腺体则放大图示;果序图则示果序类别、果实大小、果实类型、果柄长短等。有的树木附属物较明显,如枝刺、皮刺、木栓翅或枝髓情况等也一并绘制,以作鉴别的依据。有的树种叶形、果序较大则按原实物比例缩小绘制;有的树种果实太小,则放大绘图。图像清晰真实、文图并存、图物对照、直观性强为本书之特色。 2.种类齐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技术途径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关森林土壤领域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6篇20章。在总论中,论述了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化状况的外研究动态和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的状况及其研究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篇至第六篇重点论述了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杉木、马尾松、桉树、杨树、落叶松及湿地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技术的途径及作用机理,为合理利用我国森林土壤资源、正确经营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维护和恢复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森林土壤、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水土保持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决策领导、科技管理人员以及林场的技术人员等参考。
在《靠前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信息类文件汇编》的基础上,邓华、胡延杰编译的《靠前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解释类文件汇编》对UPOV网站中解释类文件栏目中近期新更新的14个解释类文件进行了中文编译,并对UPOV公约1991年文本进行了重新翻译和严格校订,以便读者全面把握UPOV公约1991年文本。同时,为便于读者理解,重新编排了解释类文件的中文译稿的题级,使之更符合中文习惯。
《杉木林生态系统学》一书是 《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丛书》之一,总结了作者25年来长期从事杉木林生态系统学研究的成果。本书阐述了杉木林系统群落生态、杉木林系统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杉木林系统的能量流、杉木林系统的水分循环、杉木林系统的养分循环、杉木林系统的碳平衡、杉木林系统的经营管理、杉木林系统的服务功能等内容。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可靠,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践和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 本书可供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及林业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