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
卢浮宫,一座闻名世界的博物馆,每年游客接待量达850 万人,收藏并展出人类有史以来著名和重要的画作。本书展示了其绘画馆的3022 件永久藏品。 全书遵循博物馆绘画收藏的四个区域性主题,即意大利绘画、欧洲北方地区绘画、西班牙绘画和法国绘画来划分章节,每一章中涉及的艺术家按照其出生年代排序。书中呈现数百位艺术家的珍贵作品,包括乔托、安吉利科、基兰达约、波提切利、曼特尼亚、达 芬奇、拉斐尔、提香、委罗内塞、卡拉瓦乔、凡 艾克、勃鲁盖尔、梅姆林、荷尔拜因、凡 戴克、伦勃朗、维米尔、丢勒、康斯特布尔、夏尔丹、克卢埃、大卫、德拉克洛瓦、拉图尔、弗拉戈纳尔、席里柯、安格尔、普桑、华托、埃尔 格列柯、戈雅、牟利罗、委拉斯开兹等。 书中为每幅画作标出名称、日期、尺寸、材质、展位和库存编号。艺术史专家安雅 格里比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中国年画在农耕文明下诞生与成长,包含着大量历史、信仰、戏曲、民俗的内容,又常用象征符号、谐音纹样来表现,被誉为 古代的百科全书 。承载中国民众精神天地的一幅幅画卷,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用年画的过程中完成对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年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自古至今的内心理想、祈愿憧憬、追逐期盼与审美情趣。年画的美既可以是端庄、娴静、童真、丰腴的,也可以是阳刚、庄严、神秘、缥缈的,还可以是恩慈、朴拙、诗意、浪漫的。 在《最美中国年画》一书中,编者精心挑选了遍布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代表性作品,共计445张,以门神门画、神像纸马、节俗生活、美人娃娃、戏文故事、博古胜景六个大类分别展示,从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多重角度再现年画的独特审美系统。 正如著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耶夫(阿理克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大师创作时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创作的时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风格?或者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的真迹有哪种关联?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创造? 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以元代画家吴镇(1280—354)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十四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群,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缜密的方法学,鼓励中国绘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怀疑、厘清差异所在,进而重建更详实的“真相”。 这不仅是探究创作者归属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阅读的一本书,论述过程中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对照过程,就一般大众而言,读来也是引人入胜。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艺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记录52位伟大画家,解析130余幅传世名画。通过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解释清楚作为鉴赏窍门,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名画,甚至能准确判断一幅古画的大致时代。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国画的脉络沿革理论书, 是一本中国国画的入门级阅图指南。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讲述了文房四宝中的纸谱、砚谱、墨谱、笔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纸谱的发明、演变及制作流程,介绍了砚谱的由来、种类及中国四大名砚的质地和保养,叙述了墨谱中两类墨的原料、制作工艺、历代制墨名家及精墨的鉴赏,从人类用笔之源介绍了笔谱的制造、制笔名家及古笔的分类。
“历代书画名著译注丛书”选取中国历 有代表性和有重要影响的书画名著,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整理。对于原著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作品、典章制度、专有名词等,做详细注释,并对原著全文做白话文翻译。 《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撰,是晚清 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 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广艺舟双楫》也的确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本书对康氏所著做详解疏证,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书以2000年以来的各年度中国油画拍卖为研究单元,以多家拍卖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拍卖作品信息进行精心解读和梳理分析,帮助中国油画投资者从中得出判断与结论,借以往而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