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看图识病、类症鉴别、综合防治 为目的,从生产实际和临床诊治需要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教学和诊疗经验进行介绍,内容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附录还详细列出了被皮、运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产蛋率下降疾病的鉴别诊断。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注重实际操作,可供养鹅生产者及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培训)用书。
共分十章,包括:茶多酚抗衰老和提高免疫机能;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降脂减肥;预防糖尿病;预防肿瘤和抗癌;美容护肤和护齿明目;抗氧化与抗辐射伤害;杀菌和抑制病毒;解毒护肝;抗过敏。适合茶学专业学生、从事茶科研工作者和茶领域的各界人士、关注健康和养生的人群。
我国的化学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环境变差,农产品的品质不能很好的保证,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优质高产“四位一体”种植技术,符合生态农业基本的科学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和指导性。编写这个手册可以为我国农业从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提供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该手册提出的“四位一体”技术前提是在不使用转基因材料、高浓度等比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等有害物资的前提下,使用环境友好的投入品,在底肥和种肥中施用优质安全的物料、矿物质和有益微生物相结合的材料,在作物生长期用胁迫加营养(叶面肥或随水滴灌全溶液体肥)的方法,不断地开启植物的次生代谢并正常运转,让种植用户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土壤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好,明显改善
袁隆平是世界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本书以作者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隆平的超人魄力、求是作风、创新精神、哲理人生和高尚情操。本
本书介绍了菜田土壤特性与蔬菜需肥特点、蔬菜生产中肥料的科学施用、蔬菜科学施肥新技术、主要露地蔬菜科学施肥、主要设施蔬菜科学施肥、健康蔬菜生产科学施肥等内容,并依据栽培茬口(如设施的春提早、夏避雨、秋延迟、越冬长季等,露地的春播、夏播、秋播、越冬等)、灌溉方式(如常规灌溉、滴灌等)等进行编写。书中设有 小贴士 温馨提示 身边案例 等栏目,以方便读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本书适合广大菜农、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肥料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肥料生产和经销人员使用,也可供土壤肥料科研教学部门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30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土壤科学的方法,以总结黑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目的,以论述黑土生态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黑土的形成,黑土的分类及其形态特征,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的演变规律,黑土有机质平衡理论与应用,黑土养分管理与高效利用,黑土耕地地力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黑土区粮食生产能力,黑土保护机械及农化产品,黑土培肥改良关键技术与模式,障碍土壤培肥改良技术与模式,肥沃耕层构建,黑土可持续发展战略。力求使读者对黑土生态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推动全社会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在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
蜂王浆是蜜蜂王国亿万年进化的结晶,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天然产品,具有复杂而神奇的化学成分,富含多种蛋白类、维生素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增强免疫、 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近年来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推崇,不仅畅销全国,而且风靡世界。 本书共分为十大部分,分别是蜂王浆基本知识、蜂王浆的质量与分类、科学辩证地认识蜂王浆、蜂王浆的价值与价格、蜂王浆产品及其加工、选购蜂王浆有学问、科学食用蜂王浆、蜂王浆的贮存和正确认识蜂王浆的激素及过敏反应。从理论知识到实用信息,内容十分贴近生活。该书语言通俗、科学易懂,同时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一目了然且 具趣味性,适合各个年龄的读者阅读。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的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家庭农场既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基础性和骨干性经营主体,又是稳定农业基本盘、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实际发展规模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稳定农业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关键目标。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整体效益持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产业化、组织化的进程。但是在规划建设、管理方式、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书结合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以服务于家庭农场主、农业经理人以及农场农经管理工作者学习培训为目的,系统介绍了家庭农场的规划与管理。本书主要包括家庭农场认识、家庭农场的创办、家庭农场项目的选择、家庭农场的规划、家
著名海外汉学家、李约瑟的学生白馥兰,及其伙伴芭芭拉·哈恩、约翰·博斯科·卢杜萨米、蒂亚戈·萨拉瓦共同进行的农业人类学研究。对比不同文明视野下的农业智慧,发掘鲜为人知的农业文明:中东的郁金香品种研发系统领先世界几百年;阿拉伯的椰枣绿洲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令亚洲古文明勃兴的灌溉工程、改变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可可豆、创造绿洲文明的椰枣树、日本小农的手作酱油、鼓励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土豆……农业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重塑着农业这本书主要反对了史学界被欧洲中心主义统治的现象,采取了多文明比较的视野,对中国的粟种植,轮种,农作物多样化交口称赞。本书也是一本技术史类的图书,作者对植物的物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通过详细解剖植物变成作物后,文化和意义层面的转变,探究农业对人类的影响。
本书在阐述葡萄营养与需肥规律、葡萄生产中的常用肥料、葡萄的合理施肥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葡萄营养诊断施肥技术、葡萄营养套餐施肥技术、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葡萄有机肥替代化肥新技术、设施栽培葡萄科学施肥等科学施肥新技术及应用,并对健康合格葡萄、绿色葡萄、有机葡萄的科学施肥做了阐述。书中插入了 施肥歌谣 温馨提示 身边案例 等栏目,体例新颖,更方便读者理解。
本书为学术专著,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雏鹰计划”优秀成果出版项目,书稿基础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从全球环境变化及边疆生态安全的视角出发,利用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等跨学科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我国西南山区环境演变,主要是耕地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坡度、海拔高度)、人文因素(人口、政策、农业技术、耕地与居民点距离),设计“山区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进而重建了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空间演变进程及阶段性特征,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网格化耕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