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编剧入门》电影前辈夏衍曾指出中国电影“先天不足”,在相当长时间内,对世界电影理论的了解是隔膜的。新时期国门打开,我们出于“补课”心态,积极译介海外各种影视理论学说。时至,已经从初期的单向借鉴,进展到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影视理论。与此同时,我们仍有必要实行“拿来主义”,持续关注海外学界的研究成果,这便是策划推出《海外影视新著译丛》的初衷。上世纪80年代,欧洲不少人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坐在日本电视机前收看美国电视系列剧”。那么有理由深入探究,美国电视剧何以能吸引全世界观众的眼球?作为影视教育的大国,美国影视院校又是如何培养后备军,如何传授技巧的,相信你读了这本用第二人称写成的教材《美剧编剧入门》会得到启迪。
真正的灵性不是偏离生活。它是在日常生活中“既属世又不属世”地对准上帝生活,也是在属世的事情中发现澄明的感觉,更是在生命的平凡事物中让上帝的荣耀照遍整个生命。每一个以信、望、爱编织灵性生活的人,足以毫无保留地活在人生的责任、困难、成败和疑惑之中,却也可深深体味有深厚根基、毫不肤浅的生活。《七日灵性生活》围绕一星期七天的日常生活来建构灵性生活--一天工作,一天与家人相处,一天与异性相处,一天与弟兄姊妹相处,一天独处,一天与邻居相处,最后一天休息。作者形式化的外壳,触及信仰的核心,将灵性落实、渗透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整合灵性、信仰与人生的各种现实,旨在传递一个信念:生命在每一天都可以神圣地属世、属世地神圣。本书可以在个人灵修时阅读,也可和家人一起阅读,或者作为读书小组讨论的材料。
本书是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写下的建筑论与城市论,被寺山修司等众多评论家看做“正片的预告”,是矶崎新后来大部分著作与建筑设计哲学的思想源头。书中,矶崎新化身“城市破坏者”,以反艺术、反建筑的手法,站在建筑之外,思考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同时生动描写了他与艺术家们的交往经历,讲述他们合作参加大阪世博会的盛况,以及对时代的反省。六十年代的矶崎新是一个先驱者,他认识到,未来的建筑是全球性与本地化的统一,所有建筑师乃至所有现代人,都要面对这两种力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