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本书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系列的第三部分,描写了1944年夏天苏联红军解放白俄罗斯的战役。小说的主人公谢尔皮林、辛佐夫等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镇压的一批人的命运。尽管他们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人的良心从来没有泯灭过。在祖国遭受德国法西斯分子入侵之际,他们毫无畏惧地战斗在最前线。小说充分展现了苏联军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叙述了战争中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其中多是作者在战场上亲身的经历,所以小说具有真实生动、细腻感人的特点。更为可贵的是三部曲不仅表现了战争时期人的命运,而且在整个苏联文学史中第一次
谢晋元在上海卫国身亡,雷震为了护送师娘和两个孩子返回老家,拜访上海青帮老大并获其支持,从青帮年青一代弟子中,逃选出一批身怀绝技而且有报国热诚的精英子弟,组成了一支护卫队,保护师娘和两个孩子返回老家。在这个过程中,日军派出别动队不断追杀,雷震最终决定,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布置防线展开决战。他们要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日军别动队,还有伪军部队和被日本人收买的马匪。这注定是一场敌强我弱的生死之战。在终于将师娘和师父的两个孩子送回老家后,雷震拿着谢晋元临死前留给他的推荐信,加入了戴安澜的第二百师,并且参加了远征缅甸的战役。十万中国远征军,即将进入缅甸,配合英国盟军作战,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派军队走出国门,也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反击!
本书是全景式描写抗日战争的信史类长篇小说《喋血山河》的第二部,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写到正面战场东南会战失利,南京陷落,台儿庄惨胜,徐州会战失败。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均想获取最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充满公子哥儿气的张学良不顾众人反对,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深陷囵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均被蒋介石巧手肢解。在各方斡旋之下,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共御外辱。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在此背景下,中日双方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大会战。首先打响的是淞沪会战,国民党中央军精锐尽出,中日双方共投入上百万军队。因种种部署失当,加上军队素质上的差距,在经过三个月的顽强抵抗后,国军不支后撤,进而演变为大溃逃,上海、南京相继失陷。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受难人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