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效能,大脑减压神器 本手账包含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读者可自主选择以一小时、一天、一周、一月、一季度及一年为单位,规划和记录生活,一目了然,简洁高效。用手账管理时间,每天只要2分钟,塑造正向、积极的高效能思维。 24小时时间轴强化清晰了时间概念,满足了使用者按时间记录手账的需求,轻松实现时间管理。
这是一本独特的文化艺术集。它广泛收录有关蛇类的博物艺术作品,并汇集全球古往今来关于蛇的艺术表现,通过精美的画作,展示蛇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古埃及传说到古希腊神话,再到印度文化和亚洲文化及印加文化,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蛇的博物史和蛇在人类历史及世界主要文化体中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蛇的博物百科全书,更是一场跨文化的艺术之旅,适合所有对自然历史、民俗学和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随着2025年的到来,这本书也象征着智慧、灵活与再生的一年的开始。
《汉译名著日历》每日撷取“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一书一语,配以作者像或是相关主题的精美插图,油画、版画、水彩、雕塑不拘一格。今年汉译名著日历采取横版双环样式,图文位置进行了全新调整,内文色条统一放在右侧,便于打孔穿环。横图采用整铺方式,用纸哑光樱花,优选还原了图片的色彩和质地。外包装盒继去年将绿色作为主色后,今年采用珠光蓝色,每年呼应汉译名著彩虹墙的一种分类颜色,同时搭配烫金烫银工艺,并以变形数字呈现2025,整体造型清新雅致。翻开扉页,我们以张元济先生“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手迹对联,配以汉译名著标志性的彩虹墙图片,作为2025年起航的开篇。新年伊始,我们以“仁爱”和“真理”祈望人间天堂的美好愿景;1月28日除夕,我们经由道德自由实现的人类主体性祝福农历新春;3月8日国
《党员干部廉政笔记》,日历书 笔记本,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文、《条例》修订主要内容、《条例》问答等,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政文化的思想和理念、规言警句,特别是设立了 习语育人 模块,收集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纪律的讲话精神,有利于对党员干部开展日常化纪律教育,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中,更具有积极意义。本书凸显了每日有所学,每日有所得的作用,适合每一名党员每日一学,天天德馨。
《2019中国书法日历:三希堂法帖》是以中国书法经典为主题的文化日历,旨在让读者多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掌中宝。 《三希堂法帖》全称《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18世纪中期由乾隆皇帝发起、宫廷机构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选取魏晋至明末135位作者300多件作品,共32卷,为后人保留了系统而珍贵的书法资料,堪称国家重宝。 本书是中国首本以《三希堂法帖》全部书法作品为内容的日历。它以 与乾隆皇帝共鉴《三希堂法帖》 为编辑宗旨,按照原帖顺序呈现作品精华,并由故宫博物院碑帖专家逐帖解读作品背后的历史故和文化艺术蕴含,融日历和书法读物为一体,堪称一本国学文化小百科。
《把日子过成诗:二〇二二年日历》是一本古典诗词主题日历,每日一首古诗或古画,选取从古至今的百余首诗作,描绘雅致、古朴的古典生活,另外配以百余幅插图,水墨勾勒,丹青点染,描绘诗意的生活画卷。读者能够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欣赏传世画作描绘的人物、场景、动物、风俗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受到典雅文字的熏陶,一方面可以直观感受古人风貌,领略古典的审美趣味。读者可以从不同时代的文字和图画中,感知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转变,更深刻地认识古与今、日常与诗意。
根据穴位按摩、延年益寿、自检自查、乐活妙方、长寿心得、药膳防病、养生厨房7个栏目,邀请全国三甲医院知名专家,每天给出一个养生建议,让您在科学养生中度过每一天,365日,日日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期合订本将202210月下、11月(上、下)这三本杂志汇编成册。本期合订本一如既往,栏目众多、风格迥异,给读者以丰富的阅读体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笑话”栏目推陈出新、紧跟时代、笑点密集,风趣又不庸俗;“新传说”栏目是当代国人生活的万花筒,照见了人生百态,苦辣酸甜;“传闻轶事”既有古代传说又有近代传奇,天马行空,让人大开眼界;“东方夜谈”栏目则是脑洞大开,尽情放飞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力,在故事的世界里遨游;“中篇故事”仍然是每期的重头戏,情节曲折离奇,逻辑严密,读来酣畅淋漓。
《门风优美君子国》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匠心质造团队山海经系列 壬寅君子虎年历。年历的图片和文字来自清华社2022年即将面市的全彩圆脊精装版新《山海经》,选取了其中和虎年相关的山海经神兽仙境,封面是虎头強良,气势磅礴且喜气洋洋。个月是有两个斑斓猛虎相伴的君子国少年君子,手持鲜花,腰佩宝剑,外表俊逸,喜好礼让,厌恶争斗,寓意强大而善良,俊美且仁爱。随后是驺虞,文瑶,白民乘黄,凤皇,奢尸比,夸父,计蒙,马身人面神,夏后启,帝之二女,精卫填海,每一个神怪仙国都寓意美好,积极,融合,守护我们在2022年及以后的人生中,永远快乐,开心每一天
《国博日历:2023年》以日历12个月为载体,遴选中国国家博物馆12个不同主题的现象级展览,呈现具有代表性的365件馆藏重磅文物,由国博专家详解文博知识,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传递文物艺术价值,探寻深厚历史渊源,引领读者走进一座“纸上博物馆”,赏古玩奇珍,博览中华文化,在历史遗留的印迹中触摸生活的诗意。
中国 图书奖获得设计师熊琼出品,生活手账 周历,另有2018年历限量附赠周历与年历可单独拆卸悬挂或竖立,另外一半成为单独手账;也可整合使用,趣味十足。12件触手可及的小事,只是引子,督促自己做学会计划; 12件生活木刻,均为设计师亲自手工雕刻,旨在引导读者享受有计划的慢生活。全本采用特种纸张,装帧精美,质感出众。内文是专门为现代书写而设计的 笔记本专用纸,书写流畅,不洇墨不透墨。随册大量留白,满足个人对生活、工作的记录,涂鸦,抒发,描绘……
70余篇节气故事 顺四时阴阳; 近50篇传统风俗生活 知岁时之乐; 100余个经典经络穴位 护身心康健; 近200个应季身体常见小毛病的对症解决方法; 365个每日宜忌; 40余个二维码视频 祈己亥平安。
本书为2020年日历,选介了366部优秀老电影,配以剧照、剧情简介、主要演职员表、经典台词、获奖情况等内容。本书选录的电影是1949年至1966年间创作的电影佳作,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电影这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记录在电影中的社会时代变迁和人的时代面貌,凸显闪耀在这些经典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奋斗精神。作为日历书,本书装帧、版式较为精美,内容丰富而精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本书按照全年的节气和时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选取了365首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诗词,一日一首。全书所选诗词以自然为主旋律,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爱国为主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借助言简意赅的 注释 栏目,帮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作者 一栏简要介绍了诗作作者的生平年代、籍贯、字号、艺术特色等。同时, 金句 一栏因诗词有感而发,每首一句、每日一句,或谈人生,或品生活;或赏草木,或鉴人物;或抒己怀,或达他情;或讽世,或劝世,以期能与读者有所契合,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慧长老倡导的 生活禅 ,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日一禅:2019生活禅日历,是以倡导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为宗旨的净慧长老的《生活禅语》为基础打造的生活禅系列文创产品之一,意在传播 生活禅 ,生活禅是禅在人生日常中的落实与运用。旨在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学习和修行。365条禅语将让读者和写者处处体会生活禅,时时拥有禅生活。
画眉深浅入时无。妆容反映的是人们美化生活的理想,尤其是女子的妆容,不仅有审美方面的因素,更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道德的约束,是对当时当地社会生活的生动呈现。《美人如花隔云端》以中国古代妆容为主题,通过古画展示了从汉唐到明清的中国女性妆容,并结合古诗词中对妆容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妆饰的变化和特点。每首诗词都配有一幅精美的古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读者能从图像和文字的融合中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国古代妆容的魅力。英文翻译摘自许渊冲权威亲译的双语古诗词集,结合了 形美、意美、音美 的古诗,不仅能让中外读者理解赏析,更在全世界点亮了中国文化的光芒。
中国家风(挂历) *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好家风,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彰显中华文明应有之义。由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社设计出版的《中国家风》(挂历)选取历史上著名的家训、家教、家规,从内容到设计风格,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彩色,对推动家风和家庭建设意义极大,是适应社会风气建设的创意文化产品。欢迎企业或需求者定制。
四季并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每一年都有它独特的天时地利和气候,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不同的影响。这本《时光知味》24节气养生速查速用日历,作者不仅按照2018年养生重点给出24节气家传防病养生食方,还选出375首与24节气时令、饮食、起居相关的纯美五言古诗,再配以近400幅美轮美奂的经典本草图谱,每天带您认识一味可以入味的植物。让您从身到心地享受按照节气来过日子的美妙。翻开日历新的一页,都能把每一天过成一个节日。得天之助,不负光阴。
《古人的日子——戊戌年历》——从诗歌和文物的角度切入,力图再现“古人的日子”,在新的时光里遥看旧时月色。按传统农历编排,始于正月初一,结于除夕之夜,注重传统节日和节气,一日言诗,一日讲物,诗和物都与节令紧密相关,并做简单注释。 《古人的日子——戊戌年历》——文物与当季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前诗相呼应:或为诗中所言之物,或为诗中所描述之场景。以此来印证诗中所描述古人之生活。以诗释物,以物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