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 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 本书为*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死亡的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世界,他们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逃走的人》是记者李颖迪,追踪三年、走访五城,深度书写选择离开主流轨道、到低成本地区生活的 逃离者 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鹤岗,东北边陲之城,因极低的房价而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头条。 在鹤岗神话的背后,是一座座同样资源枯竭、经济衰退、被世人遗忘的城镇,河南鹤壁、安徽淮南、河北燕郊,以及一个个具体的、迷茫的、涌向那里的年轻人。这是一群逃离者的故事,也关乎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买一间两三万元的房子,囤积食物、养猫,不上班,不社交,不恋爱,靠积蓄维持ZUI低欲望的生活,与人隔绝。从互联网的隐秘角落,到大雪覆盖的边缘小城,作者李颖迪为我们展现了人们如何策划和实践自己的逃离。 她记录了逃离者的来处 富士康工人、保安、平台客服,这些工作给人的压缩感与漂泊感,还有冷漠疏离的家庭,无法寻得的爱意;也与他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是一本旅行日记,也是一部心灵自传,记述了 浪漫冒险家 灵魂人物切 格瓦拉年轻时环游拉丁美洲的旅行。1951年12月,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尔维托 格拉纳多从科尔多瓦出发,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这次旅行历时9个月,横跨拉丁美洲大陆8000千米,旅行途中,他们饱览了拉丁美洲大陆壮美的风光,包括安第斯山脉、阿塔卡马沙漠和亚马孙河,还见识了令人赞叹的印第安文化遗产。 本书文字通俗流畅,时而诗意盎然,时而诙谐幽默,带给读者美妙的阅读体验。书中的故事描写紧凑动人,场景刻画鲜活形象,具有电影般的画面感。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插曲,读起来生动活泼,令人忍俊不禁。切 格瓦拉对拉丁美洲文化的深度探索,对拉丁美洲历史和时局的反思,又为本书增添了浓厚的思想性。
2003年夏天,班卓独自从新疆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巴基斯坦,然后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进入阿富汗的荒漠之中,从北至南、从南至西地将阿富汗转了一圈。对很多人来说,阿富汗只是新闻里那个与战争、贫困、饥荒、恐怖主义等字眼挂钩的遥远陌生之地。但在班卓笔下,一个个普通又鲜活的人出现在读者眼前:追求自由、热爱乌尔都语文学的巴基斯坦青年,自幼父母双亡的喀布尔旅馆经理,曾是空手道冠军的现役警察,为巴米扬绘制地图的日本青年,河谷里的村民与中巴上的少年,突然求婚的单身男子与坎大哈的八口之家 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悦、哀愁、梦想、困惑,如同你我一样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 班卓以她特有的细腻、谦逊、好奇,将目光诚恳地投向他者,因而有机会观察、接触形形色色的阿富汗人,近距离地与他们相处相知,建立了短暂却珍贵的缘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 ,保罗 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 过去的他,毕业于斯坦福、剑桥和耶鲁医学院,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医术高超、前途光明的神经外科医生;现在的他,是肺部布满肿瘤、日渐虚弱,需要定期化疗的患者。 当生命的尽头突然来临,当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他开始以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身份,回顾与记录自己的一生,探讨医学与伦理,亲情与爱情,以及人到底为何值得一活。 当躯体逐渐衰竭,灵魂却日益坚韧。在走向生命终点的路上,保罗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也给出了对生命的终极回答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朝鲜战争》内容介绍: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就在前一天夜里,在战争西线清川江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消失了。 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六师三四七团七连司号员郑起于1951年9月30日收到一张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看见浑身湿透的洪学智,彭德怀用*沉的声音说:出事了。 就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也要在铁原坚守十五到二十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
本书是16岁入行的女入殓师孙留仙的9年从业手记,记录了一个处心积虑想到殡仪馆上班的 鬼马 少女,从刚入行时对这份职业的懵懂无知到认真学习遗体化妆,从而在这个岗位上独当一面的故事。 在孙留仙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过程中,性格暴烈、德艺超群的殡仪馆 霸王花 许老大,教会了她高超的入殓技术,还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母女之爱;温柔如水、苦命却坚强的殡仪馆第一位女入殓师林姐亲手入殓了3位亲人,教会了她如何看待死亡;在亲手修复将近5000具尸体后,孙留仙认为入殓师最应该感谢的老师,其实是逝者,在这些逝者及其家属身上,她终于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用心感悟生死、敬畏生命的人。 如果你也曾恐惧别离,如果你依旧被困在回忆里,请翻开这本书,看那死亡不是永别,只要你没忘记。
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 放咸 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
10名罕见病患者,10个亲历的医疗故事,10种不可言说的孤独。 在罕见病患者眼中,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呢?随时袭来的病痛?永无止境的治疗?无法预知的明天?不止如此,他们说,恐惧的极限是 孤独 。 本书是由10位罕见病患者或患者家属讲述与病魔对抗的真实经历: 农村女孩王东杰迈出生活了30年的小村庄,只为寻一条活路; 求医32年终才确诊的段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资料,填补中国疾病的科普空白; 陶红菲一直责怪儿子太懒,直到无意间去到医院,才发现孩子被疾病困住却因为年纪太小,无法表达 这些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他们都曾因为病症太过罕见,遭遇过误诊和周围人的误解,也都在和疾病相处的过程中,追寻到只属于自己的人生。 你有过感到孤独的时刻吗?这里有一群一生都在与孤独对抗的人,他们的故
《可能的世界》记录了杨潇2010 2019十年间前往美国、埃及、肯尼亚、缅甸、德国等十多个国家旅行、访学、短居的足迹,是一个拥抱世界的青年去现场,探寻可能性(并且认识不可能性)的历程。 2010 2019这十年,是中国人与中国护照真正拥抱世界的十年,回过头看,这更像是历史的一段特殊恩惠,几乎不可避免地被乡愁化地对待。作者带领我们重新回到一个又一个现场,让今日的目光照进当时当刻的记录,从时事、人文、历史、地理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在一个转型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学会与过去相处、如何面对历史的内爆与偶然,如何探索与思考一个可能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他远离城市,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一切从零开始,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在静谧广阔的大自然里,他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与自然交朋友,与草木飞鸟对话,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此期间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
2020年,52岁的母亲从陕南农村来到深圳务工。 独立生活十几年后, 我 与母亲在深圳相聚,重新住在一个屋檐下。 我们在狭小的房间中争吵,母亲看不惯 我 的花钱方式, 我 难以忍受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深陷彼此纠缠、负担和依赖的关系。 然而我们彼此相爱, 我 深知母亲的软肋便是对我毫无保留的爱。 于是, 我 想理解她。 我 的母亲在矿场、在建筑工地挥洒了年轻的汗水,如今在城市写字楼的几格空间中做保洁员。 我 想记录下母亲的打工史,努力穿梭过她记忆中的生命。母亲的人生为做着螺丝钉般工作的 我 建立起一块生活的 飞地 ,让 我 得以喘息、回顾,珍重自己的来处。 这是我们母女共同完成的一场写作。
1 名精神科医生,12 位精神病患者,4000 天的治疗与陪伴。 大多数人进入医院是为了离开,而这里的患者不同,他们来到此处是想与曾经的自己剥离,其中有些人进来后就再也不愿离去。本书是精神科医生陈百忧的真实诊疗手记,记录了12 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癫狂也暗淡的一面:持续60 年的自杀计划里,藏着一个家深情的秘密;连医生都害怕的病症,却被精神病室友治好了;喜欢捉迷藏的女患者嫁给了警察,藏在异国都能被带回家 他们聚在这个被层层铁门封死的狭小空间里,看似在接受治疗,实则在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 透过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们这些 正常人 心中深藏的绝望与不安?如果你正被现实压得无法喘息,别怕,别慌,谁还没有个 犯病 的时候?
他,家道中落的江南子弟,地下情报工作者,蹲过日本人和国民党的监狱; 她,老上海银楼的千金小姐,复旦大学毕业,进步青年; 我的父亲母亲,相逢在那个热血澎湃的峥嵘岁月 后来,就有了《繁花》中 阿宝爸爸 阿宝娘 《回望》是著名作家金宇澄的传记文学作品,采用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讲述了作者父母辈的故事,成为金宇澄继《繁花》之后的重要作品。这正是金宇澄父母的故事,也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 本次修订版采用法式软精装,封面大红麻织纸手感上品,内文书信草絮纸,年代感扑面而来,更有新增数万字父亲笔记 、折页大事年表,并附录长篇对话集透析金宇澄的写作观。
一部可以被完整 看 到的历史现场,数百个珍贵瞬间 说 出的悲欢际遇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令人难以忘却的特殊时期。在那个特殊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严重的挫折与损失。本书以生动而又详尽的笔触,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记录了那个时期政坛风云人物沉沉浮浮的史实,讴歌了*、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鞭挞了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王洪文等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丑恶行径。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公开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政坛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结局,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本书通过女记者汤布莱从入行到规劝多名在逃嫌烦自首的经历,打造出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访谈故事。 本书作者汤布莱是一位有着丰富采访经验,且共情能力极强的记者,在其笔下,不仅可以看到采访工作的艰辛,也能看到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与失足人员的关爱。 全书通过王会、李鸿、相锐等人员从犯案到醒悟的访谈全过程,展现出了新闻记者拼搏在一线,采访在一线的精神风貌,也展现出了我国人民警察的执法力度与执法温度。
《燕东园左邻右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的非虚构力作,让挂上 历史建筑 标志牌的燕东园22栋小楼开口说话,讲述1926 1966年小楼里的住户与往事。作者以特稿的笔法、详尽的史料搜集,以及对数十位燕东园二代的访谈实录,抢救对现场的记忆,抢救被淹没的历史 缅怀与致敬那一代学人:他们出生于清末民国初年,留学于海外,在国难时毅然归来,以科学文化报效祖国,历经各种磨难,始终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徐泓的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她出生于燕京大学燕南园59号,从1946年深秋在她出生一百天时搬家至燕东园40号,至今一直住在燕东园,是这个园子里仅此一家的老住户。她深入每个家庭,记录了感人至深的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还有邻里之间的同事情、师生情,重现了那个时代学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书斋里的日常生活。
23个故事,发生在病房里的生死 第一个故事:第九十九个百草枯中毒者 我 值夜班时,收治的第一个病人是年轻的女孩,因为与男朋友争吵赌气一口气喝下了半瓶的百草枯。看着她稚嫩的脸庞,我实在无法告知她生命无多的真相 第十七个故事:要房子,还是要儿子 我 所在的科室有位特殊的病人远哥,他身患扩心病,已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却始终没机会做心脏移植,面对常年的住院生活与病痛的折磨,加之高昂的治疗费用,远哥的家庭矛盾终于爆发了 第二十三个故事:精神病院里的钉子户 佟叔是 我 所在精神病院一位特别有趣的患者,他经常会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可整个医院却没有人真的讨厌他,随着在这里工作的深入,我逐渐了解到了佟叔的情况,而这也令我原本对他有些厌恶不解的情绪产生了变化 急诊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心理治疗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ZUI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 遗言 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天生就会跑》讲述了爱好跑步但苦于伤痛的作者寻访 天生的跑者 塔拉乌马拉印第安人的故事。 每天清晨,羚羊都知道,它必须跑得比蕞快的狮子快;狮子知道,它必须跑得比蕞慢的羚羊快。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太阳升起时,都要开始奔跑。 墨西哥的铜峡谷,隐居着蕞强的长跑族群塔拉乌马拉人。他们能活下来,是因为父辈跑得比鹿快,而父辈能活下来,是因为祖辈跑得比阿帕奇人的战马快。他们永远不知道追赶猎物时要跑多快多久。只有随时调整姿势、方向和速度,敏捷地在石块和沟壑间蹦跳,才能跑过错综的山路,爬上陡峭的岩壁,回家。 跑步是一种独特体验,它融合了人类的两种原始冲动:恐惧与快感。无论害怕还是快活,我们都会奔跑。既奔跑着逃开不幸,也奔跑着追寻幸福。
《经典常谈》是中国经典古籍的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典籍的解读共十三篇。朱自清先生说: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训练的入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经典常谈》虽作为一部入门级读物被收入统编语文教科书的 名著导读 栏目,但对当下多数中学生而言,是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读的问题的。为更好地助力教学,特推出这部学生版的《经典常谈》。本书邀请北京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赵长征老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注析。对原文点到为止,却对现在学生来说有盲区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对原文背后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至少在四十岁之前,做过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经济收入还拖了人均收入的后腿;从来没有人用 优秀 来形容过我,也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内心世界。 继《我在北京送快递》之后,胡安焉把视角转向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他讲述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命中途,选择以笔代口,从境遇、观念、心性、文本等多个层面,细致、生动、具体地梳理一路走来的坎坷颠簸。随之逐渐落成的,是一处丰富、自足、平和的精神家园。 回过头看,支撑他在生活低落处继续前行,并一步步走上写作之路的,正是 生活的另外部分 ,是那些 为普通的事物感到惊讶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