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早在以抄本形式流传的时候,就已经附有评语,这就是由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所加的现在统称为“脂评”的批语。因为这些作评者是曹雪芹的亲友,了解作者写作《红楼梦》的情况,所以批语中揭示了不少有关《红楼梦》写作背景、与曹家家世的关系、80回后的情节等等内容,这些批语对读者加深理解小说内容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评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评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 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评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本书第一至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以甲戌本为底本, 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以列藏本为底本,其余部分以庚辰本为底本。 在以上版本基础上,或参校其他脂本,或参考学者意见,做了必要的
本套丛书精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四大品种,共六本书,配以函套精装礼盒设计。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系列,首创文学赏析工具书形式,囊括两千年中国文学名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配以名家美文深入赏析其精妙,引领读者感悟华夏千年智慧结晶。自诞生以来历经30余年,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相伴几代读者成长,累计销售近。新一版在已出经典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益求精。紧跟学界前沿动态,吸收近期新学术成果,对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对全书的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增加相关图片,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以期达到更为舒适的阅读效果,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质
王瑶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文学大家,在古典文学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的两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王瑶全集(全八卷)》收录了王瑶先生生前全部学术著作,包括文学史专著、论文、札记、评论、编注等,还收入作者部分书信、日记、年谱、著译年表和著作目录,共八卷。全集由孙玉石、严家炎、樊骏、乐黛云、王得后、董大中、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陈平原、王超冰11位学者组成编辑小组,审稿出版。《王瑶全集(全八卷)》为目前出版过的王瑶著作最全版本,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年底集结出版。2024年为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为纪念先生诞辰110周年,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再版推出此套丛书。
为什么一些戏剧作品引人入胜,一些作品却乏善可陈?什么才是戏剧性?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本书系作家王安忆在复旦讲课时的讲稿,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小说的艺术。
《红楼政经逻辑》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展现细节探讨。作者认为《红楼梦》呈现的是开国三代的故事,当时国家和社会处于强盛时期,更是一个很关键的转型期。对家族而言,也是关键的时期,家族诗书转型成功,就能延续;转型失败,家族就走向没落。《红楼深宅博弈》主要对贾府这个大家族里面的宅斗博弈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当贾家走向衰落时,内卷化的博弈让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甚至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谁也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作者认为《红楼梦》能够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在人性层面写得极为深刻,提倡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修齐治平”的道理,告诫人们成大事,必须先修身、齐家,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红楼财经传家》一书,作者从财经与传家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分为六章。第一章:财经之眼看
《一生的故事(套装共6册)/非琴俄罗斯文学经典译文集》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迷恋大海的少年幻想者回忆为叙事主线,讲述了一些传奇的故事和奇特的个性,他们之中有希腊船夫、高加索马车夫、海军军士等等,描绘了20世纪早期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小说中的这些人物乍一看都普普通通,却都有着不平凡的阅历与个性,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影响了少年航海梦想者的命运。在基辅的玛利亚公园里,少年主人公遇见了波罗的海的一位海军军士,一个与基辅陆军军官迥然不同的水手。他的气质深深吸引了男孩儿,后者从此萌生了当海员的冲动与志向。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与对高加索的大自然的描绘、航海奇遇和荒无人烟的森林旅行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勇敢的希腊船夫阿那斯塔斯不惧风浪吟唱着歌谣,鼓励小说主人公要不怕艰险敢于
自《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实施十三年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和涉案标的额大幅上升,新类型案件、新问题不断涌现,为统一建设工程纠纷裁判规则、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工作,2018年10月29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建设工程价款的结算、建设工程的鉴定、建设工程价款受偿权的行使和实际施工人权利的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重要规定。《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即为人民法院民一庭集中深入解读这一新司法解释的QUAN WEI版本。 提炼条文主旨 解读条文含义 概括条文演变 阐明适用规则 官方QUAN WEI:由人民法院民一庭具有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新解读丛书”旨在重新回到产生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历史现场,进入文学与历史之间,通过对历史结构性动力的追索,阐释历史,“发明文学”;从思想和人文的角度切入20世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而以这一历史洪流为基本背景,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经典的特质、内生逻辑和艺术魅力。这也构成了“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现代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
本套书包含《考试认真不马虎》《大胆举手发言》《整理书包自己来》《上课我要 专心》《写完作业再去玩》《我的学习有计划》六册,六种学习习惯、六大学习能力,让孩子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考试认真不马虎》我才不怕考试呢!但是 ,我被困在了考试国,被黑猫追赶、被困在沙漠,甚至被变成了青蛙!请给我一句魔法,让我重新变回小男孩吧!书中用模拟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仔细审题、独立思考、规划好时间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考试规律,考试变得很轻松! 《大胆举手发言》我有一个愿望——我希望, ,就现在,银河系 智慧的生物——地球小孩,都勇敢地助我一臂之力吧,主动地举起手来!主动提问,不仅能尽早解决不明白的问题,还能在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得到启发和鼓励,让学习 高效。这本书帮助所有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害怕举
本书是清代《红楼梦》评点派的代表作。它在120回的《红楼梦》原著上,附以三十余万字的夹评和回评,力图阐发《红楼梦》主题和写法的微奥。评点尽管带有“道学家看见《易》”的倾向,却反映了清代《红楼梦》研究家的时代心理及观点体会,且不乏之见及点睛之笔。问世百年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本书附各家批序、总评、摘误、论赞、题咏、音释、大观园图说等,以及人物绣像和回目插图各250余幅。
本书选录了美国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亨利·詹姆斯发表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其中既包括他为自己的长篇小说撰写的序言,也有他对屠格涅夫等作家以及小说本身的存在现状、发展前景的论述。这些评论不乏创造性的见解,同时,这些评论文字优美隽永,修辞手法高超诡异,不愧其“心理分析大师”的盛名。阅读本书,既有助于全面了解亨利·詹姆斯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审美观,亦能打开一个独特的视角,深入思考小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本书内容简介:风格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份极其丰厚的遗产。本书首次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对其理论渊源、理论体系、理论特色及批评方式,对体性论、人品文品论、时代风格论、文体风格论、语言风格论及地域风格论等方面,都作了追源溯流的考察和实事求是的评析。在研究中,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以历史的演绎和逻辑的归纳相结合,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入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开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进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
身为象牙塔内学术精英的约翰?凯里,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知识界发动了猛烈攻击,以清晰的条理和富于雄辩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一些西方现代知识分子身上的阴暗面:知识分子面对新兴的“大众”文化现象对他们所代表的文化的挑战,为了重新获得对文化话语权的控制,他们采用种种方法,蔑视和憎恨普通人,甚至达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书中指出,现代派文学和艺术可以看作是对的巨大读者群的一种敌对反应,而如此巨大的读者群实际上是19世纪晚期教育改革所造成的结果。它认为,现代派的创作旨在排斥普通读者,以保持知识分子与大众的隔离。凯里的尖锐剖析对于任何形式的势利和阶级偏见来说,都是一副有效的解毒剂。
《瀛奎律髓》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体现宋代“江西诗派”诗学观点,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大型唐宋律诗选集。 “江西诗派”由两宋之交的吕本中提出,追尊黄庭坚为创始人,所论多言法度,强调规模古人,以故为新,在北宋末以及南宋影响广泛深远,至南宋末则趋向衰微。方回为重振“江西”旗鼓,编纂是书。提出了“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以“格高”为宗旨,以“细润”济粗犷生硬。按类系诗,便于学习揣摩。 本书以明成化三年刻本为底本,参校元至元本、清康熙吴之振刻本。汇录了冯舒、冯班、陆贻典、何焯、纪昀、许印芳等十余家评语,对方回编选之失多有指摘,亦可从中窥见唐宋诗之争的余波。
诗歌之发展,乃是从古朴转入繁复与修饰,律诗的形成为其重要的分水岭。本书所讲述之汉魏六朝诗即可称之为我们常常说的“古诗”。作者在对其诗歌讲述之要旨作一详细讲解之后,对汉魏六朝诗风和各重要诗人作了一一论述,涉及的诗歌与诗人即有:古诗十九首,建安时期诗人代表曹操、曹丕、曹植,正始时期诗歌代表阮籍、嵇康,等等。 这是对汉魏六朝诗歌作出的一次全面的大检阅。全书由绪论(主要谈论诗歌的感发特质及中国诗体的演变)、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太康诗歌、时代风气以外的两位诗人(傅玄和陶渊明)、永嘉诗歌、元嘉诗歌九章连缀而成。其以紧紧把握时代发展之脉搏,行文流畅淋漓、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为特点,特别适合大中学生及其他古典诗词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