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30年代的“大箫条”是20世纪美国人最为难忘的痛苦经历之一。在《大萧条的孩子们》中,埃尔德1920-1921年出生组为跟踪研究对象,对于大萧条经历对这些研究对象生命历程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纵身研究。埃尔德认为,大萧条不仅影响到研究对象幼年时的生活环境,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工作生活、成人经历、职业生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力甚至波及研究对象的后代,并在某种程度上构筑了战后美国人民的国民特征。在该书中,埃尔德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恰当地评估了大萧条造成的经济学受损经历对于其研究对象生命及其后代历程的深远影响。就重大社会历史变迁对于人人生命历程的影响而言,埃尔德无疑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于社会科学诸领的学者而言,这部著作无疑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
《荒野之境》是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2007年所作,他“松散的行走文学三部曲”的第二部,寻访英伦三岛最后的荒野,用双足绘制几被遗忘的自然地图。 从苏格兰的拉斯海角到多塞特的“陷路”,从诺福克的风暴海滩到埃塞克斯的盐碱滩和河口,从兰诺克的大沼地到奔宁山脉,麦克日间攀援、行走、游泳,入夜,则露宿于荒野之上、密林之中、峭壁之巅。他的旅途导演着人和文化、过往和现在,让它们紧密地交织在这些地点之中。每一章都是一段旅程,每一段旅程都是一个角度,辨认、摩挲荒野的某种特质。 麦克一贯行文如诗,不仅能描绘出自然的风貌和表象之下的能量与机理,也能刻画自我与自然交汇时感官和内心的种种感触,读者似乎就在字里行间与作者一同远行。他曾说过,出色的自然文学能够引导读者“萌生新的行为形式,新的道德意识,以及对于自然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记录了反映我们时代特色的事件:从工党的兴起到反恐战争,从戴安娜王妃的仙香玉殒到北爱尔兰的和平谈判,从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到2003年的赫顿司法质询案。2003年,坎贝尔辞去了其唐宁街10号的职位。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书对托尼·布莱尔的个人生活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的报道,记录了他在持续不断的敌对势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作出那些影响千万人生命的决策的。本书是一个未经任何修饰润色的故事,讲述了在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监督下的政治、进步和挫折,声誉的建立以及毁灭。故事中透露出叙述者的无畏。书中包含了危机和丑闻、争吵与辞职以及敏感的英国政治的沉浮盛衰。然而,在这些重大事件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正是这些深邃的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描写处于世界权力的
纪伯伦是的黎巴嫩作家,自幼受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从中汲取营养。他着眼东方,也注视西方,希冀通过文学创作来唤醒东方,改造东方;警策西方,改造西方。他集哲学、文学、艺术于一身,不仅善于小说、绘画,而且精于散文诗。《先知》是纪伯伦美、最深刻的散文诗作品之一,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这部诗集给诗人带来了世界性声誉,使他当之无愧地置身于二十世纪东方乃至世界的诗人之列。一九八四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在首都华盛顿中心地段为纪伯伦建立一个纪念中心,以此表示对这位作家的尊重。冰心先生是最早发现和译介纪伯伦作品的中国作家之一,正是她把纪伯伦的代表作《先知》完整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一九九五年黎巴嫩总统签署命令,授于冰心黎巴嫩奖“雪松骑士勋章”,以表彰她为中黎文化交流事业所作的贡献。
“这条船是大家共有的。你们建造了它,我们一起乘它出航;不过,我们无法操纵那将我们席卷的水流。既然这样,你们还需要船长、舵手、大副、二副和水手们做什么呢?”《船夫日记》1992年出版,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自1961年至1991年所写下的日记。这本历时三十年的日记,记录的不是日常的琐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对自己平日所进行的、近乎偏执狂的思考的哲学性表述和文学性记录,是他与帕斯卡、歌德、叔本华、尼采、卡夫卡、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的对话。凯尔泰斯像一个冷静理智的科学家,用客观的眼睛,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维碎片,坦率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念和尝试,将生活描述与艺术表述有机结合在一起。《船夫日记》是凯尔泰斯对个人思想轨迹的描绘,对纳粹大屠杀和集中营生成因素的深刻思考,是他对生存与死
本文集的主要特色是:在十卷本的范围内,尽可能系统地反映川端康成各个时期的创作倾向,有重点地编选一批过去从未在中国出版的、而在川端文学世界中又占有不可忽视地位的作品。尽量照顾各个文学种类,除长中短篇小说外,还选编了掌小说、散文和创作随笔。川端的许多小说都是先经掌篇小说的发酵、酿选,然后提炼、改造而形成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掌小说,包含了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特色和一切要素,是川端创作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