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写给青年人的美学入门书,以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将美学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亲切自然,是最为经典的美学启蒙读物。其中,《谈美》是朱光潜早年留学西方时的美学思考和体悟,谈美从哪里来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提出 人生的艺术化 ;《谈美书简》则是其耄耋之年的心血之作,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本书将两书合二为一,全面系统地呈现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指引读者踏入美学殿堂,领略一代大师风采,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神仙的卓然特异在于能将性激情转化为长生不老的生命资源,这种独一无二的思维在道教文化中获得了有意味的形式。在这个层面上,梁归智将《封神演义》视为道教文化在通俗文学层面的表现。全书从《封神演义》的两条基本情节线索入手,分析了故事背后隐藏的民族潜意识与文化心理。
“迷楼”原指隋炀帝在7世纪初建造的一座供其恣 意享乐的宫殿,其本义就是“让人迷失的宫殿”,无 论是谁,只要进入迷楼,就会迷而忘返。宇文所安《 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这部著作模仿迷楼的架构, 将来自多种不同文化、多个历史时期的诗歌放在一起 进行深入探讨,由此论述中西诗歌中的爱欲问题,这 些诗作本来毫无归并一处的理由,然而彼此结合,却 益觉其气韵生动。 作为一种比较诗学,《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 不拘限于欧洲传统中那些人人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是 突破常规,将生的与熟的、古的与今的作品结合起来 ——否则,那些与传统类别格格不入的作品就会被强 行纳入其所不从属的类别,或者被视为外来的少数派 而弃置不顾。本书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提出了什么观 念结构,而在于这些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以及当 我们放慢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和 探佚 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介绍探佚的历史和现状,涉及八十回后主要情节的发展、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如此进展和结局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学上的意义,笔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本书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青少年普及配套读物,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之作。本书以49个专题的形式,围绕《觉醒年代》,重点解读和还原了小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再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画卷的时代背景、详细进程和伟大意义。本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张先,字子野,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因尝知安陆,故人称 张安陆 。因善于用 影 字,世称 张三影 。其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题材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含蓄工巧,情韵浓郁,在词史上影响巨大,是小令向慢词过渡的 古今一大转移 。其诗 甚典而丽 ,题材较广,意象清新,善造妙境。本书对张先的诗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穷尽式整理,尽力考辨作品的写作时间、背景,并对诸本流传过程中的异文、散佚残篇残句、误署误舛作品等进行辑佚辨析。
文学有何用?能否帮助揭穿变得虚伪的日常修辞?如何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识破广告营造的幻觉?弗莱认为,面对满是幻象的现实世界,唯有想象能让我们从中脱身,而通过阅读文学,可以培养长期以来饱受饥饿、以虚影为食的想象。 从荷马、贺拉斯到莎士比亚、拜伦,再到马克 吐温、W. H. 奥登,弗莱纵横古今世界文学,为我们揭示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讲解包括象征、隐喻在内的各种文学手法,谈论阅读文学的意义和技巧,以及如何将受过滋养的想象运用于日常生活。 本书既是弗莱对于 文学之用 的深刻解读,也是其原型批评理论的极简入门指南。 在人间建立一个真正的地狱的途径,就是通过将我们的言语转变为自动的喋喋不休来有意地贬低它。 诺思罗普 弗莱
全新角度解构原著内容 独辟蹊径讲解《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纪录片式的作品。《红楼梦》之于国学,是稀有的*手资料。从前的红学,涉及文学和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以西方的文学和哲学思想为立论,本书则是全方位的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解读《红楼梦》,旨在借解读《红楼梦》来通讲国学的方方面面,可谓亲临*现场,见古人之真面目真功夫。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当下,重新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尤其具有意义。 文化名家刘希彦 解读经典新力作 《石头问道》一书是对不朽名著《红楼梦》通俗化解读的全新尝试,作者对红楼中人物的解读、主题的探讨,都是立足文本,结合自己的思考,从具体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性格及命运、揭示主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形散而神不散,这种似断而连的多层解读
词的微妙,在于它有一种特别的美学特质,即以曲折深隐富于言外之意为美,以引发读者很多的联想为好。而清朝正是词的复兴时代,借这种深婉曲折的文体,“道出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全书涉及清代词人十余位,从时代背景、生活际遇、个人性格、才华短长等诸方面,带领读者一起,邂逅美的清词,欣赏清词的美好。
本书是著名作家、红学家刘心武的创新著作,为青少年讲透、趣解 千古奇书 《红楼梦》。刘心武将半生品读《红楼梦》的心得,融入十二个阅读锦囊,从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出发,在重点人物理解、重点情节把握以及重点文学手法等难读懂之处,点拨关键要点,打通阅读思路,让青少年更易掌握《红楼梦》全貌和精华。书中还包含了对《红楼梦》人事物的精到解析,对巧妙伏笔的启发式解读,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码,讲其文学之妙、生命之美,帮助青少年掌握阅读经典的诀窍,拓宽阅读思路,并借此进一步培养理解力与审美力。
本书由钱仲联弟子魏中林博士根据钱先生一年半讲授清诗的内容整理而成,为钱仲联学术遗作, 弥足珍贵 。书中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时期 清代之诗歌与诗论、诗人与流派等繁盛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 ; 同时显示了钱仲联的诗学观, 向后学提供了如何研究清诗的方法论钥匙,更对清诗研究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全职高手》作者蝴蝶蓝,真名王冬,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网游文神级大师。作品语言文字诙谐幽默,每部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多数以生活中的网游为载体。《全职高手》是蝴蝶蓝的第四部小说,这部作品自2011年2月开始连载,至2014年4月完结。全书共计1728章,字数达534.97万字,在起点中文网上收获了576.29万总推荐,拥有268万粉丝,以及登上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获封2013游戏竞技之王、2013年度*作品等荣誉。导读者张慧伦和张丽军从蝴蝶蓝的创作经历写起,围绕《全职高手》这一作品,剖析作品的创作构思、精神内核、人物群像、叙事策略以及IP影响力等,其中还设专章记录了作者和蝴蝶蓝进行的一次深度对话,力图全方位,立体展现蝴蝶蓝和《全职高手》的全貌。
巴黎是浪漫之都,也是时尚之都,更是文学之都。几个世纪以来,巴黎不仅是灵感的原泉,也是重要的文学场景,不但启发了无数诗人和作家,更见证了文学思潮的涌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感受雨果的《悲惨世界》、品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观察左拉的《小酒店》。同时,这里还有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狄德罗、司汤达、福楼拜、普鲁斯特 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本书穿越历史现场,将地理、人文和文学错落有序交织在一起,带领读者鉴赏巴黎悠久的文学历史,感受巴黎独有的文学气息,领略巴黎灿烂的文学世界。
本书通过 月读 的形式,将经典《史记》拆解为以30天为周期的阅读物,每一天介绍一位人物故事,化整体为部分;同时又紧紧围绕经典文本的主轴展开,并且以 人、事、言 的形式统一,融部分为整体。从经典文本中围绕人物讲述故事,熟悉历史时间脉络,了解传统文化常识,掌握古文阅读技巧。以培养阅读经典兴趣为主,以学习古文为辅,打造新形态的 文化普及 阅读辅导 丛书。
一般认为,《野草》是*能透见作者 灵魂的真与深 、*能揭示鲁迅个人真实的生命状态的作品,孙歌将鲁迅和《野草》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借助竹内好与沟口雄三的独特思想路径,来重新解读鲁迅与传统的关系,五四落潮后鲁迅的孤独、战斗与坚守,以及鲁迅在 绝望与希望之外 追寻生命原点的深刻体验与人生思考。 通过逐一细读23篇文章,作者重新阐释了诸如 中间物 明暗之间 无物之阵 反抗绝望 等《野草》中的核心观念,尤其对鲁迅的 求真 意识和他的 反传统 思想做了独具匠心的体味。作者认为,鲁迅不是一般的 反传统 ,而是 一直在传统中用断裂、决绝的方式继承一些*关键的要素 ,因此既要厘清 传统 的多面性和多义性,又要辨析传统在现代的分解和转化,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 求真 就与明末的李卓吾一脉相承,实际上他是 进入传统的脉络有选择
本书是学者何新对中国经典古诗词的品评、解读与演绎之作。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素养,不仅对中国古诗词特有的艺术规律和艺术魅力进行准确把握和呈现,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与性情人生进行别具一格的品评,更对这些经典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内容典故,以及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进行破译与解读,多有创新之见,令人耳目一新。
刘慈欣的评论、随笔,少有专业名词带来的距离感,文字质朴,观点鲜明,趣味盎然。本书将他零散发表于各报刊及网络的此类文章以时间为线进行了梳理,系统阅读,会真切感受到作者广阔的视野、超越性的思维,以及他在科幻观念上的坚持与变迁。这本文集,其实是对“为什么是刘慈欣成为中国科幻高峰?”之类问题的优选回答。 刘慈欣的评论和随笔,视角独特、意趣盎然,凝聚了他对科幻、宇宙、科学和人生的多维思考,是融入他科幻佳作中的智慧的另一种表达。 《刘慈欣科幻随笔集》以时间为线,将作者历年发表的代表性文章结成文集,系统展现其科幻理念的变迁与演进。通过本书,读者可进一步深入刘慈欣的奇妙世界,领略独特的科幻之美和它带来的思想上飞一样的自由。 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 看《三体》,你是在读刘
《红楼小讲(精)》是周汝昌为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作品。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再版后,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2000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全书深入浅出,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是一部可以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村上春树创作了一种文学性和消费性很强、意识形态性很弱的类型小说。在村上所处的后历史时代,不可能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经历的压迫、反抗、流放、刑场、救赎、信仰 这些经历本身就已经是伟大的文学。本书逐篇解读了村上的作品,分析了村上为获得文学写作所必需的张力和陌生化而采用的七种武器:1. 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2. 爱与死;3. 性;4. 酒;5. 音乐与文学;6. 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7. 后也是重要的: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 这是村上文学基因、气质的体现,也是文学性强的体现 终村上制造了一种工业文明时代和后历史时代的新美学功能:安抚和慰藉。这种抚慰,人们称之为 治愈 。
白雪公主的故事既残酷无情,又富有深意,同时也最光怪陆离、最具神话色彩。玛丽亚 塔塔尔敏锐地捕捉到了故事的核心,即女性之间激烈的冲突,她从世界各地挖掘出《白雪公主》的各种重述,并对这个故事在文学和电影方面引发的审美转向进行了深入思考。魔镜、有毒的苹果、神经紧张的睡眠以及复活的奇异场景都是白雪公主童话世界中的重要元素。不同文化的国家,都上演着关于母女对抗的情节剧,玛丽亚 塔塔尔在本书中赋予了它崭新的活力。